微视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如何体现“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利用微视频上了一堂八年级《自然灾害》课。
  一、用视频切入课题,营造气氛
  课前,教师滚动播放微视频《南京近些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当音乐卡洛尔的《秘密》响起,玩闹的学生停止嬉戏,走动的学生放缓了步伐,大家都带着好奇驻足凝神观看视频,看看南京近年来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受音乐的感染,激发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共鸣。
  上课的铃声响起,教师抬头眼望窗外,若有所思地问道:今天又没有下雨,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到操场上活动?
  生:雾霾严重,我感觉喉咙不舒服……
  师:今天我们学习……(引入新课)
  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教师选取学生生活的城市发生过的灾害视频作为本节的导入环节,联系实际由远及近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强化自身情感的需求,使学生真切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感受生活、思考问题,形成一种努力去探求的心理。
  教学中使用视频要注意到视频播放时间固定、不宜更改,而课堂发生的情况瞬息万变不宜掌控,需要有机动的时间调整教学,因此在安排教学环节上要更“紧凑”,切入课题要简洁迅速,切忌冗长,视频承接语言应更精练、逻辑性更强,同时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后面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带着问题看视频,促发思维
  播放微视频《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前我提问:视频中介绍了哪几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界定是否发生了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怎样分类的?
  观看微视频《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后,让学生回答我国从哪几个方面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
  多数视频只重视高密度的知识呈现,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而进行指向性明确而且有效的问题设计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是决定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为观看视频设计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力集中,寻求答案,又可以在观看之后及时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体验灾难“演”视频,增加感受
  许多学生都喜欢游戏中角色扮演和场景的转换。微视频《防震小游戏》中,学生扮演灾难场景中的主人公,可以选择的场景是教室、商场、家庭、野外、电影院、户外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一般给出3—5条逃生路径,扮演者必须在10秒钟之内做出抉择,确定自己的逃生方向。
  学生非常喜欢这一环节;微视频播放地震,场面震撼;学生模拟选择逃生的路径,效果逼真。学生在激动紧张之余,要沉着冷静应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与生活的幸福,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热爱生命、远离灾难”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四、适时回放视频,增添效果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定义认识模糊,这时微视频的回放功能大显神通,通过再次观看《枯死的禾苗和撒哈拉沙漠》,明白了干旱在沙漠环境中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干旱则是自然灾害。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差异性。一个学生即使有非凡的集中力和相对情绪的控制力,不管有多么聪明,多么努力,都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错误的教育方式、能力的限制、对前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都会给接下来的学习带来障碍。但是学习中的缺口是可以被填补的,那么如何来填补这些缺口呢?微视频教学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生想学习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无论课上或课后,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快进、后退、暂停,重复播放,直至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追求实现高效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教育资源共享,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微视频教学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活力,对提高教学的质量确有作用。当然,它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显然,它不能取代教师,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所有内容。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读书笔记可加深对书籍的消化理解,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促进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抒写真情实感”“感悟生活,勤于探索”“凸显个性色彩”使你在阅读和抒写之间,耕耘心灵、收获人生。  关键词  随笔 真情 感悟 个性  “随笔”,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 简单地说,“随笔”就是随时写笔记,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学生自编的课堂表演、想象类的课堂作文以及形式多样的课堂合作小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脑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造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
期刊
提起“清华园”,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起清华大学。这所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以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开放的世界眼光,培育了无数高素质的人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徐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名里同样有“清华”二字;它的校园,也叫“清华园”。它就是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近年来,该校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全人教育”为目的,积极推行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全面、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现已成为铜山区
期刊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痛苦的思维过程,极有可能呈现出的是一种表面上流畅有序的课堂局面,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惰性的平衡和低层次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地设置矛盾,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已知领域转圈,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实现洞达通彻的教学超越。  黄厚江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巧妙地利用“矛盾”的激化与释放,不断和
期刊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果“不求甚解”,八年级学生大致能了解文字内容。但要深度理解课文,尤其是比较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写作意图,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和书下的注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但是如果“穿插”不当,就会使课堂枝枝蔓蔓,影响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和理解。在全国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徐杰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则巧妙地运用了“穿插”,促
期刊
《幽径悲剧》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我试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理解文章中古藤萝包涵的形象特征和内在的美好,通过幽径和藤萝被毁前后的对比让学生看见亮色和沉痛。  课堂开始,我用季羡林先生的数字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短短的3分钟时间,学生有了一些震撼,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学者,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作品呢?  接着我出示了北大燕园的图片,请同学们在
期刊
3.“为学而教”,让学生学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为学而教”。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是否优秀,最根本的是看其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写作的能力、语文成绩等。  教,是为了学的需要。一要了解学生的爱好与需求。语文教学既要从学科素养出发,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倾向,决定教学取向。有位专家曾就学生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家做过调查,排在前五位的是鲁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徐志摩,然后还有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学生
期刊
在上完“勾股定理”第二节课时,我班一位爱提问题的学生小徐向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那么在空间里,有没有类似的结论呢?”在感慨与欣喜之后,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并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补充了本节内容,与学生继续探讨空间里的“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C为对角线,则有AB2+BC2=AC2,即AB、BC、AC满足勾
期刊
摘 要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此外,课程改革还倡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为此,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网络资源 数学课堂 农村学生  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