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作文的现状
1、不说自己,专写别人
作文通篇目看不到作者自我的存在,没有个体、没有灵魂。不是立足现实生活的大地,而是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充斥着政治口号以及圣人,哲人的教诲。某年江苏高考千万人拥护在一起,共同图解“凤头、猪肚、豹尾”。你说“凤头”好,我就陈述李白的铁杵磨针;你说“锗肚”好,我就陈述司马迁的无韵离骚;你说“豹尾”好,我就陈述项羽的乌江自刎,如此等等,想象和创造被无情地湮没了!
2、缺少积累,内容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吸收知识,再加不能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或整天被困于数理化的题海之中,无暇光顾优秀作文及文学作品。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缺乏语感,写作时无话可写,内容十分空洞,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一些高中、高中用过的陈谷子烂芝麻,毫无新鲜感,且思维的层次停滞于幼稚阶段,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些文章内容荒唐,读来令人啼笑皆非。
3、脱离生活,胡编乱造
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说自己的话……”但目前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严重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连篇。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矫情现象,所表现的情感虚假,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4、不重生活,只重模式
作文的核心是什么?是生活的真切感受,是真诚的情感流露。有的老师为学生的作文打造“完美”“精致”的作文模式,玩弄“文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强制学生牢牢地框定在教师设定的模式里,谈何真诚,谈何思想,谈何创新呢?这样的模式,谁能保证个个不会“千篇一律”呢?“模式”只能造就一批如:零件般雷同的活在生活门外的人。
5、心存侥幸,乱用范文
历年高考,有些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试题毫不相干的考场作文;“聪明”一点的考生,会“穿靴戴帽”,修改了范文的开头与结尾;更有甚者,个别考生直接抄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
6、字数可怜,不成文章
高中作文一般要求学生写800字左右。如果写到700来字,结构完整,问题基本讲清楚,主要毛病还只是“内容不够充实”。只写了四五百字,甚至是两三百字,哪里还能算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少数作文虽然写够了800字,但是全文没有结尾,故事没有说完,这也不成为文章。这往往是平时不注重生活,不提炼生活的结果。
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状,要求高中作文教学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蔡元培说:“生活实践是获得经验的唯一途径。”
2、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生活化,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作文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3、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曾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泰戈尔说:“写作不是语言的堆砌,是生活的提炼,情感的升华。”
4、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
新课标提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资源。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仔细感受捕捉。
5、以人本主义的要求为指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些基本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所谓人本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人本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成为真正的自我”;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内在意识经验,如:动机、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强调意识自我的重要性;人本主义还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相信人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能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此外,在人本主义看来,人应该保持真实性,人是自由、自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
6、以写作的本质意义为指导
写作的本质体现的是心灵的智慧,而非抽象的观点,更非语言的游戏。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用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意识、审美情感转化为文章的一处精神劳动,而这种精神劳动,而这种精神劳动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和生活化性。高中生在作文过程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活动,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从立意取材到谋篇定体,从选用表达方式到遣词造语,无不渗透着创造的特性;同时,这种精神劳动是高中生个人的思想意识、审美情感的物质化过程,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如果我们背离写作的本质意义,对高中生的作文干预太多、限制太死,势必造成事实上高中生不是在作他们自己的文,而是在替成人作文。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
三、生活化作文的定义
生活化作文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生活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的一种写作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体验与生活的结合为核心的符合作文本原的新的作文方式。
【参考文献】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走生活化作文的道路》费国英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朱国锋
《联系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瓦师附小 牛 明
《作文生活化的有益尝试》陈玉琨 启喜
《多维的角度生花的妙笔》董秋娟
《高中作文的几点反思及其对策》怀 宁
《2005年高考作文弊端概述》唐惠忠
《高考应试作文弊端谈》杨学彦
《刍议高中生作文个性化评价的若干原则》解正宝杨永明
(作者单位:322302浙江省磐安县第三中学)
1、不说自己,专写别人
作文通篇目看不到作者自我的存在,没有个体、没有灵魂。不是立足现实生活的大地,而是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充斥着政治口号以及圣人,哲人的教诲。某年江苏高考千万人拥护在一起,共同图解“凤头、猪肚、豹尾”。你说“凤头”好,我就陈述李白的铁杵磨针;你说“锗肚”好,我就陈述司马迁的无韵离骚;你说“豹尾”好,我就陈述项羽的乌江自刎,如此等等,想象和创造被无情地湮没了!
2、缺少积累,内容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吸收知识,再加不能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或整天被困于数理化的题海之中,无暇光顾优秀作文及文学作品。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缺乏语感,写作时无话可写,内容十分空洞,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一些高中、高中用过的陈谷子烂芝麻,毫无新鲜感,且思维的层次停滞于幼稚阶段,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些文章内容荒唐,读来令人啼笑皆非。
3、脱离生活,胡编乱造
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说自己的话……”但目前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严重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连篇。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矫情现象,所表现的情感虚假,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4、不重生活,只重模式
作文的核心是什么?是生活的真切感受,是真诚的情感流露。有的老师为学生的作文打造“完美”“精致”的作文模式,玩弄“文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强制学生牢牢地框定在教师设定的模式里,谈何真诚,谈何思想,谈何创新呢?这样的模式,谁能保证个个不会“千篇一律”呢?“模式”只能造就一批如:零件般雷同的活在生活门外的人。
5、心存侥幸,乱用范文
历年高考,有些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试题毫不相干的考场作文;“聪明”一点的考生,会“穿靴戴帽”,修改了范文的开头与结尾;更有甚者,个别考生直接抄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
6、字数可怜,不成文章
高中作文一般要求学生写800字左右。如果写到700来字,结构完整,问题基本讲清楚,主要毛病还只是“内容不够充实”。只写了四五百字,甚至是两三百字,哪里还能算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少数作文虽然写够了800字,但是全文没有结尾,故事没有说完,这也不成为文章。这往往是平时不注重生活,不提炼生活的结果。
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状,要求高中作文教学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蔡元培说:“生活实践是获得经验的唯一途径。”
2、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生活化,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作文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3、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曾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泰戈尔说:“写作不是语言的堆砌,是生活的提炼,情感的升华。”
4、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
新课标提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资源。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仔细感受捕捉。
5、以人本主义的要求为指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些基本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所谓人本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人本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成为真正的自我”;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内在意识经验,如:动机、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强调意识自我的重要性;人本主义还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相信人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能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此外,在人本主义看来,人应该保持真实性,人是自由、自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
6、以写作的本质意义为指导
写作的本质体现的是心灵的智慧,而非抽象的观点,更非语言的游戏。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用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意识、审美情感转化为文章的一处精神劳动,而这种精神劳动,而这种精神劳动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和生活化性。高中生在作文过程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活动,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从立意取材到谋篇定体,从选用表达方式到遣词造语,无不渗透着创造的特性;同时,这种精神劳动是高中生个人的思想意识、审美情感的物质化过程,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如果我们背离写作的本质意义,对高中生的作文干预太多、限制太死,势必造成事实上高中生不是在作他们自己的文,而是在替成人作文。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
三、生活化作文的定义
生活化作文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生活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的一种写作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体验与生活的结合为核心的符合作文本原的新的作文方式。
【参考文献】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走生活化作文的道路》费国英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朱国锋
《联系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瓦师附小 牛 明
《作文生活化的有益尝试》陈玉琨 启喜
《多维的角度生花的妙笔》董秋娟
《高中作文的几点反思及其对策》怀 宁
《2005年高考作文弊端概述》唐惠忠
《高考应试作文弊端谈》杨学彦
《刍议高中生作文个性化评价的若干原则》解正宝杨永明
(作者单位:322302浙江省磐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