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心理特点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引导。针对较优秀的学生和较平常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抓两头促中间。
【关键词】优秀学生 平常学生 心理引导
高中学生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法,一般我们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考虑得比较多。高中生因为已经过十多年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有的学生成长为较优秀的学生,有的成为中等学生,有的就是较平常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而不同的心理往往对他们的发展又起到不同的影响效果,因而对他们的引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1.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背景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较优秀的学生和较平常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这两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引导对策,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常的学生不平常,抓两头促中间。
我们从2003年和2006年分别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统计,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比例为1∶3,从2003年起,我们就在学校开展了“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为学生开拓一条健康地成长、成功、成才的新路子。这也是与我校的“让每位学生都成才”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
2.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志存高远,明确方向。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志存高远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有执着的追求、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进入高中,就以“设计我的高中生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为主题,举行“让我们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展望两年多后自己会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会在哪里,在干什么的。让学生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确定自己将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自己所要达到的成就。
2.1.1 较优秀的学生往往志存高远,上进心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接受老师正面教育效果快,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伟人事迹,当代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科学家的故事,让这类学生能以之为榜样,确定他们的高远志向。
(2)肯定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他们在群体中的榜样作用和威信,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理想。
(3)不断地暗示强化学生能达成目的的念头,让他们更自信和执著于他们的理想。
2.1.2 较平常的学生往往志向不明确,学习一般,各方面也一般。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要求不是很严,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帮助他们制定奋斗目标,从实现小目标开始,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存在的缺点。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制订改正的具体措施,有步骤地达成目标。
(3)运用讲故事、树榜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低谷。
2.2 脚踏实地,孜孜以求。
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让学生明白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狭隘、黯淡的,但一个只有“理想”而不去实现的人生也是虚幻的。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无论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对较平常的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高中三年有个全局的了解,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三”:
2.2.1 三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1)高一,要“积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二,要“深化”,引导学生追求思想、学习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
(3)高三,要“升华”,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两类学生的心理引导主要做到:
对于较优秀的学生,我们特别注意磨练他们的意志。对较优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往往重于知识的辅导。他们都有较扎实的知识功底,他们缺乏的往往是良好的心理动力。因此,思维、方法、心理的培养和引导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心理上引导他们,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
对于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以肯定、表扬为主,并且给予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根据他们的爱好、特长,分配恰如其分的学习任务及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意识地让较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及畏难的心理。这样,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个积极、乐观、融洽、互动、上进的氛围。
2.2.2 做到三个“朗朗”。
(1)“书声朗朗”。除了熟读、背诵的作用外,我们相信许多人生的感悟,就是在学生捧卷朗读之时产生的,我们长期在班里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回归经典,让学生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不断地感受人文精神的博大、丰富和深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学会与经典对话,成就自己崇高人生。
(2)“歌声朗朗”。即使五音不全,也要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当学生心中流淌着美妙的旋律时,会更有勇气面对失意和困顿。所以,从高一到高三,甚至进入高考考场前,我们都会让学生适当地唱一些励志歌曲。如《隐形的翅膀》《我最响亮》《真心英雄》等等。例如,09年高考,学生在第一科进入考场前,我们给学生放的歌曲是《今天》,让学生在“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的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走向高考考场。
(3)“笑声朗朗”。笑声是心灵的阳光,当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时,会对别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而自己面对各种困难时也更乐观!所以,即使到了高三,我们也还在班里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两人三脚走等等。
无论是较优秀的学生还是较平常的学生,朗朗的书声、歌声、笑声,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激活思维,提高效率,增强信心,会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平常的学生变得不平常。
2.2.3 做到三个“优”。
我们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三个“优”。(1)“优雅”的言谈举止;(2)“优秀”的思想品德;(3)“优异”的学习成绩。
优秀的学生往往是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但学习上的尖子,不一定都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优秀生。所以,对优秀生要以三“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各种活动、劳动该做什么他们一定得做什么,而且要做得更好。
对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主要是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某一闪光点,然后在公共的场合让他们表现,有意识地让他们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各种活动、劳动要具体指导他们做好。
3.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3.1 描绘前景,促其奋斗。无论是对优秀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只要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就会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去学习和生活。
3.2 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辅导,学生易接受,效果好。
3.3 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在对这两类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带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去学习,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当然对于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生我们也不放弃,我们也通过其它的方法促进这类学生。实践证明,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是很好的。
4.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效果
自从2003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以上的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心理健康、积极上进,两个班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市级的“先进班集体”。2006年高考,实验班62名同学全部都考上了重点线,其中一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2009年高考一位同学690分的成绩位居我省第三名,我市理科状元;另一位同学也取得了651分的好成绩。他们最终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高考实验班的39名同学只有两名同学没有上重点线,600分以上的同学有11位,一位是我市理科状元。“因材施教巧引导”——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学校的认可并推广。
【关键词】优秀学生 平常学生 心理引导
高中学生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法,一般我们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考虑得比较多。高中生因为已经过十多年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有的学生成长为较优秀的学生,有的成为中等学生,有的就是较平常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而不同的心理往往对他们的发展又起到不同的影响效果,因而对他们的引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1.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背景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较优秀的学生和较平常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这两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引导对策,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常的学生不平常,抓两头促中间。
我们从2003年和2006年分别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统计,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比例为1∶3,从2003年起,我们就在学校开展了“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为学生开拓一条健康地成长、成功、成才的新路子。这也是与我校的“让每位学生都成才”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
2.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志存高远,明确方向。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志存高远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有执着的追求、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进入高中,就以“设计我的高中生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为主题,举行“让我们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展望两年多后自己会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会在哪里,在干什么的。让学生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确定自己将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自己所要达到的成就。
2.1.1 较优秀的学生往往志存高远,上进心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接受老师正面教育效果快,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伟人事迹,当代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科学家的故事,让这类学生能以之为榜样,确定他们的高远志向。
(2)肯定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他们在群体中的榜样作用和威信,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理想。
(3)不断地暗示强化学生能达成目的的念头,让他们更自信和执著于他们的理想。
2.1.2 较平常的学生往往志向不明确,学习一般,各方面也一般。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要求不是很严,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帮助他们制定奋斗目标,从实现小目标开始,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存在的缺点。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制订改正的具体措施,有步骤地达成目标。
(3)运用讲故事、树榜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低谷。
2.2 脚踏实地,孜孜以求。
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让学生明白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狭隘、黯淡的,但一个只有“理想”而不去实现的人生也是虚幻的。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无论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对较平常的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高中三年有个全局的了解,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三”:
2.2.1 三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1)高一,要“积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二,要“深化”,引导学生追求思想、学习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
(3)高三,要“升华”,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两类学生的心理引导主要做到:
对于较优秀的学生,我们特别注意磨练他们的意志。对较优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往往重于知识的辅导。他们都有较扎实的知识功底,他们缺乏的往往是良好的心理动力。因此,思维、方法、心理的培养和引导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心理上引导他们,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
对于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以肯定、表扬为主,并且给予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根据他们的爱好、特长,分配恰如其分的学习任务及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意识地让较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及畏难的心理。这样,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个积极、乐观、融洽、互动、上进的氛围。
2.2.2 做到三个“朗朗”。
(1)“书声朗朗”。除了熟读、背诵的作用外,我们相信许多人生的感悟,就是在学生捧卷朗读之时产生的,我们长期在班里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回归经典,让学生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不断地感受人文精神的博大、丰富和深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学会与经典对话,成就自己崇高人生。
(2)“歌声朗朗”。即使五音不全,也要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当学生心中流淌着美妙的旋律时,会更有勇气面对失意和困顿。所以,从高一到高三,甚至进入高考考场前,我们都会让学生适当地唱一些励志歌曲。如《隐形的翅膀》《我最响亮》《真心英雄》等等。例如,09年高考,学生在第一科进入考场前,我们给学生放的歌曲是《今天》,让学生在“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的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走向高考考场。
(3)“笑声朗朗”。笑声是心灵的阳光,当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时,会对别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而自己面对各种困难时也更乐观!所以,即使到了高三,我们也还在班里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两人三脚走等等。
无论是较优秀的学生还是较平常的学生,朗朗的书声、歌声、笑声,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激活思维,提高效率,增强信心,会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平常的学生变得不平常。
2.2.3 做到三个“优”。
我们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三个“优”。(1)“优雅”的言谈举止;(2)“优秀”的思想品德;(3)“优异”的学习成绩。
优秀的学生往往是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但学习上的尖子,不一定都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优秀生。所以,对优秀生要以三“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各种活动、劳动该做什么他们一定得做什么,而且要做得更好。
对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主要是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某一闪光点,然后在公共的场合让他们表现,有意识地让他们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各种活动、劳动要具体指导他们做好。
3.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3.1 描绘前景,促其奋斗。无论是对优秀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只要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就会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去学习和生活。
3.2 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辅导,学生易接受,效果好。
3.3 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在对这两类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带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去学习,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当然对于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生我们也不放弃,我们也通过其它的方法促进这类学生。实践证明,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是很好的。
4.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效果
自从2003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以上的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心理健康、积极上进,两个班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市级的“先进班集体”。2006年高考,实验班62名同学全部都考上了重点线,其中一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2009年高考一位同学690分的成绩位居我省第三名,我市理科状元;另一位同学也取得了651分的好成绩。他们最终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高考实验班的39名同学只有两名同学没有上重点线,600分以上的同学有11位,一位是我市理科状元。“因材施教巧引导”——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学校的认可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