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旨在揭示自甘肃省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这一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为明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发展现状;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地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教学设施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此来扩大学校的规模,达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之而来的上学难,成本高以及校舍废弃闲置等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一
一、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学龄人口总数的急剧减少和农村生源的流失,以及政策的导向,农村学校的撤并似乎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甚至愈演愈烈。出现这些原因,是因为农村学校撤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合村并镇、当地领导的个人意愿等等。总而言之,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是许多原因共同的结果。政策导向、学龄人口减少和当地地方政府及相关人员的办学理念是最为关键的缘由。
1.国家的教育政策的调整
乡村办小学、乡(镇)办初中和县(区)办高中是我国盛行时间较长,也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有了相应的调整。近十年来,农村新生人口由2000年的1.15亿减少到2012年的O.86亿,共减少了2 773.3万,减幅达24.47%。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随着农村学校生源的快速减少,原先“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就被打破了,并被“集中办學”模式所代替 。
2.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和生源流失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广泛实施,我国人口总体增长呈下降趋势,当然,入学人口也随之逐年递减。一些中小学校生源不足,规模逐年缩减,达不到规模经济办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金塔县“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酒泉金塔县地处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多万人,辖5个镇(中东镇、鼎新镇、金塔镇、东坝镇、航天镇)、5个乡(三合乡、大庄子乡、古城乡、西坝乡、羊井子湾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按照“高中向一校归集、初中大片区归集、小学以乡镇归集,高中与初中分离、初中与小学分离、小学与幼儿园分离,布局调整与解放农村生产力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推进城镇化发展结合”的“三归集、三分离、三结合”思路,实施布局调整。总体分三步:第一步,2008年,将原先的西坝乡、中东镇、古城乡、三合乡、东坝镇、大庄子乡的(乡镇)6所初中合并为一个城镇学校,即现如今的金塔县第三中学,而鼎新镇和航天镇并为一校,即金塔县第二中学,校址在发展相对较好的鼎新镇金塔乡中学和金塔中学初中部合并为金塔第四中学。第二步,将各乡镇管辖的村村小学又合并为各乡镇中心小学,现如今各乡镇原先的中学则变为中心小学。第三步,由于合并村落,又将各镇几个村小学校址并为幼儿园,以方便就近入学。具体转变如下图所示:
目前,全县中小学由2007年的120所撤并为30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6所。同时,幼儿园由103所撤并为39所。与此同时,金塔县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有计划、全覆盖地实施了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工程,6年培训教师1.4万人次。这就是所谓的“金塔模式”,这种模式被周边县市区广泛推广,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专项调研评价为“大思路、大力度、大手笔、大跨越。”
三、金塔县“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统一的。每一事物的发展都是双方面的,有利就会存在弊。理所当然,撤点并校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金塔县农村中小学的调研、信息,数据分析以及对当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撤点并校”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撤点并校的“利”
通过撤点并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撤点并校前,金塔县农村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面临的教育环境、课程、师资等条件相对较差,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教育上差距很大,形成很大心理落差。撤点并校后,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观,虽然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一点欠缺,但整体上超过了以前,特别是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方面大有改善。首先,金塔县撤点并校,推动了金塔县乃至酒泉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金塔县的首先带动,使周边城市也广泛的推广。其次,有效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趋势,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滞后,则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坎。同时,教师资源得到优化,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师资源,也有利于实现规模办学,以此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撤点并校的“弊”
从经费方面,撤点并校造成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加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农村学校校际间差距拉大;在撤点学校遗留资产的处理上,部分学校存在巨大的浪费现象;从学校方面,从教师结构的优化和配置来看,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教师师相对不足;从学校的管理运行角度看,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心理压力加重;从学校的后勤工作上看,大多农村学校的寄宿制不完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撤点并校导致学生课余生活单调,缺少家庭教育,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社会方面:农村文化及农村建设角度考虑,撤点的农村将会出现文化空白和劳动力缺失现象。
四、促进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但是改造薄弱学校的需要,也是优化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首先,整合资金、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合理、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要与加快“寄宿制建设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打破村村办学格局,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小学;其次,深化学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原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闲置的学校资产,避免浪费;切实抓好“防辍保学”工作,严防新的辍学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在认识[J],中小学管理,2005 (2)
[2]陆天兄,撤校并点要注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J],广西教育,2006 (2)
[3]霍健康,抓校点撤并走集约化办学之路[J],贵州教育,2000 (10)
[4]王海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 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6—161.
[5]于泽元.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21—23.
【摘要】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旨在揭示自甘肃省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这一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为明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发展现状;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地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教学设施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此来扩大学校的规模,达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之而来的上学难,成本高以及校舍废弃闲置等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一
一、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学龄人口总数的急剧减少和农村生源的流失,以及政策的导向,农村学校的撤并似乎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甚至愈演愈烈。出现这些原因,是因为农村学校撤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合村并镇、当地领导的个人意愿等等。总而言之,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是许多原因共同的结果。政策导向、学龄人口减少和当地地方政府及相关人员的办学理念是最为关键的缘由。
1.国家的教育政策的调整
乡村办小学、乡(镇)办初中和县(区)办高中是我国盛行时间较长,也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有了相应的调整。近十年来,农村新生人口由2000年的1.15亿减少到2012年的O.86亿,共减少了2 773.3万,减幅达24.47%。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随着农村学校生源的快速减少,原先“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就被打破了,并被“集中办學”模式所代替 。
2.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和生源流失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广泛实施,我国人口总体增长呈下降趋势,当然,入学人口也随之逐年递减。一些中小学校生源不足,规模逐年缩减,达不到规模经济办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金塔县“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酒泉金塔县地处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多万人,辖5个镇(中东镇、鼎新镇、金塔镇、东坝镇、航天镇)、5个乡(三合乡、大庄子乡、古城乡、西坝乡、羊井子湾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按照“高中向一校归集、初中大片区归集、小学以乡镇归集,高中与初中分离、初中与小学分离、小学与幼儿园分离,布局调整与解放农村生产力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推进城镇化发展结合”的“三归集、三分离、三结合”思路,实施布局调整。总体分三步:第一步,2008年,将原先的西坝乡、中东镇、古城乡、三合乡、东坝镇、大庄子乡的(乡镇)6所初中合并为一个城镇学校,即现如今的金塔县第三中学,而鼎新镇和航天镇并为一校,即金塔县第二中学,校址在发展相对较好的鼎新镇金塔乡中学和金塔中学初中部合并为金塔第四中学。第二步,将各乡镇管辖的村村小学又合并为各乡镇中心小学,现如今各乡镇原先的中学则变为中心小学。第三步,由于合并村落,又将各镇几个村小学校址并为幼儿园,以方便就近入学。具体转变如下图所示:
目前,全县中小学由2007年的120所撤并为30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6所。同时,幼儿园由103所撤并为39所。与此同时,金塔县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有计划、全覆盖地实施了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工程,6年培训教师1.4万人次。这就是所谓的“金塔模式”,这种模式被周边县市区广泛推广,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专项调研评价为“大思路、大力度、大手笔、大跨越。”
三、金塔县“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统一的。每一事物的发展都是双方面的,有利就会存在弊。理所当然,撤点并校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金塔县农村中小学的调研、信息,数据分析以及对当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撤点并校”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撤点并校的“利”
通过撤点并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撤点并校前,金塔县农村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面临的教育环境、课程、师资等条件相对较差,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教育上差距很大,形成很大心理落差。撤点并校后,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观,虽然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一点欠缺,但整体上超过了以前,特别是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方面大有改善。首先,金塔县撤点并校,推动了金塔县乃至酒泉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金塔县的首先带动,使周边城市也广泛的推广。其次,有效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趋势,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滞后,则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坎。同时,教师资源得到优化,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师资源,也有利于实现规模办学,以此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撤点并校的“弊”
从经费方面,撤点并校造成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加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农村学校校际间差距拉大;在撤点学校遗留资产的处理上,部分学校存在巨大的浪费现象;从学校方面,从教师结构的优化和配置来看,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教师师相对不足;从学校的管理运行角度看,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心理压力加重;从学校的后勤工作上看,大多农村学校的寄宿制不完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撤点并校导致学生课余生活单调,缺少家庭教育,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社会方面:农村文化及农村建设角度考虑,撤点的农村将会出现文化空白和劳动力缺失现象。
四、促进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但是改造薄弱学校的需要,也是优化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首先,整合资金、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合理、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要与加快“寄宿制建设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打破村村办学格局,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小学;其次,深化学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原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闲置的学校资产,避免浪费;切实抓好“防辍保学”工作,严防新的辍学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在认识[J],中小学管理,2005 (2)
[2]陆天兄,撤校并点要注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J],广西教育,2006 (2)
[3]霍健康,抓校点撤并走集约化办学之路[J],贵州教育,2000 (10)
[4]王海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 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6—161.
[5]于泽元.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