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44-01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过程的程度和水平。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能体现思维活动,展示个性,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促进学生主动开放地学习。由此可见,在新课程中推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势在必行。同时,如何切实有效组织和开展这项教学活动,又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知道讨论、合作的目标
首先,“学会学习”是课堂讨论的核心目标。为此,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发现疑难并能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阅读及与同伴商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使课时认知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知道需记忆、理解、掌握哪些内容及达到的程度。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的讨论方向明确。如教学“三位数乘多位数236×152”时,为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法则,提出问题:乘数的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数应怎么写?为什么?三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再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习惯得到培养。由此,问题的设计要紧紧抓住新知识形成的关键,不宜过多过滥;要有相应难度,不能一眼看穿,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教学“5846×307”时,可提出“为什么用零乘这一步可以省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抓住了关键,又有一定难度,同时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的讨论、合作渗透课堂教学全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要学生始终保持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内容实质,从情感上能激发兴趣,从智力上富有挑战性,从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讨,尝试乐趣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先出示问题:怎样将教室的长9米表示到你的本子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这时学生热情极高,纷纷发表个人见解。反馈时,每组都有各自的设计方案,有的组几乎每人有一种,全班交流下来共出现以下几种方案,如:1厘米表示9米,2厘米表示9米,3厘米表示9米,4。5厘米表示9米,6厘米表示9米,9厘米表示9米等,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3、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讨论题,提高同学间合作的效率。
4、开展评比,增强意识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体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因此,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让教师的角色“淡化”
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不能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处,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讨论、合作
在指导课外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自主组合合作人员,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我教了“复式统计表”后,布置课外合作学习小组调查全校各年级男、女同学人数,制成复式统计表。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大世界》等,可以让小组合作成员共同阅读探索,也可以独立阅读,碰到疑难问题,再拿到小组内讨论交流了之后合作解决,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不能忽视平时的学生合作学习,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特殊意义。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过程的程度和水平。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能体现思维活动,展示个性,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促进学生主动开放地学习。由此可见,在新课程中推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势在必行。同时,如何切实有效组织和开展这项教学活动,又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知道讨论、合作的目标
首先,“学会学习”是课堂讨论的核心目标。为此,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发现疑难并能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阅读及与同伴商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使课时认知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知道需记忆、理解、掌握哪些内容及达到的程度。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的讨论方向明确。如教学“三位数乘多位数236×152”时,为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法则,提出问题:乘数的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数应怎么写?为什么?三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再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习惯得到培养。由此,问题的设计要紧紧抓住新知识形成的关键,不宜过多过滥;要有相应难度,不能一眼看穿,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教学“5846×307”时,可提出“为什么用零乘这一步可以省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抓住了关键,又有一定难度,同时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的讨论、合作渗透课堂教学全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要学生始终保持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内容实质,从情感上能激发兴趣,从智力上富有挑战性,从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讨,尝试乐趣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先出示问题:怎样将教室的长9米表示到你的本子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这时学生热情极高,纷纷发表个人见解。反馈时,每组都有各自的设计方案,有的组几乎每人有一种,全班交流下来共出现以下几种方案,如:1厘米表示9米,2厘米表示9米,3厘米表示9米,4。5厘米表示9米,6厘米表示9米,9厘米表示9米等,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3、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讨论题,提高同学间合作的效率。
4、开展评比,增强意识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体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因此,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让教师的角色“淡化”
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不能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处,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讨论、合作
在指导课外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自主组合合作人员,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我教了“复式统计表”后,布置课外合作学习小组调查全校各年级男、女同学人数,制成复式统计表。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大世界》等,可以让小组合作成员共同阅读探索,也可以独立阅读,碰到疑难问题,再拿到小组内讨论交流了之后合作解决,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不能忽视平时的学生合作学习,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