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五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有着无穷魅力且富有神秘感的学科,它的魅力就源于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对一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其诱导。
  如教师在讲循环小数的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引出“循环”的概念,学生便会深刻理解。
  
  二、数学语言生动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师生间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如教师在讲授四年级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多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工程队、鸭子、粽子、大饼等。
  数学即生活,教师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让其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爱数学。
  
  三、数学问题实用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数学原型。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活”的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材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教师可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使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学生每天都要与时间打交道,教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时间,而且能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四、数学情境生活化
  
  《国家课程标准》一再指出,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生活化的情境导入,使之感觉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如在《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笔者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看电视,然后通过调查本班学生有关喜欢看不同片子的数据信息,让学生从中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笔者让学生走一走,解决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相遇等抽象的、用几句话难以说清的概念。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这些情景华而不实。其实,以上种种形式都是新大纲的明确要求:“应用题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这些实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让他们以后在生活中更关注数学。
  五、数学作业的可操作化
  人们常误认为:笔头作业才算作业。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数学作业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呢?例如在学了《统计》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统计一下家里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并制作成一张统计图或统计表。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统计的好处,并进一步理解了知识。同时,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乐中观察、悦中操作、动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使学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让数学为生活
  所用。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数学思维的能力取决于数学思维的品质,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維品质是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课本是教师的主要依据,所以我注意深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智能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意识又叫数学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数学的作用和运用的看法。数學意识指对“数学有用”的认识和“用数学”的程度,它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教育不但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而且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一直热忠于思维方式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忽略了数学教学对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进入高三,讲评课成为主要课型之一。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讲评,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
摘要: 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方面表现得尤为困难,对于此中的原因本文作者做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职学校出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学生数量骤增。但是目前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困生,其中有一部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領会。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平时再“懒”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因子,只不过有些人呈显性,有些人呈隐性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很有好处。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用多媒体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应用范围的扩大,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实施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多年的教学经历使笔者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下面笔者就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作一些探讨并阐述一些见解。    一、融合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掌握扎实丰富的数学知识,但这并非充要条件。因为只有知识并不能解决数学问题,要想破解数学问题,学好数学,還要有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灵魂,是解题的关键。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笔者现将常用的几类思想分别作说明,与读者共享。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只能是一种模仿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思考,寻求解决方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思考学习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我任教的几个班都是纯国际学生,他们对于学习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为无法体会数学的价值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认为数学的学习应该更贴近生
摘要: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课堂工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增强课堂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认知失调学习能力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他认为:在对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