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乡村经济振兴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44516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国家双重重要战略下,如何把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运作机制,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创新创业项目“何锄分享农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出,大学生完全可以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振兴;何锄分享农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070-04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各大高校都致力于把打造大学生成双创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方向,加上现在的“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因此在双重重要国家战略下,本文试图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结合点,即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乡村振兴中的经济振兴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次大会上做报告,重点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直接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如期完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走向共同富裕[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以及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然途径。因此,乡村经济振兴的成败关乎全局,那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由谁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如何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则是关键。
  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农村政策倾斜、市场愈发深入农村、农村经济结构等等情况的变化,农村愈发复杂的环境不能再仅仅依靠“经验派”前辈去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2]。大学生这一富有朝气、敢于创新、乐于尝试的高知群体,使得他们更具有能承受振兴乡村经济这一重担的能力。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不可或缺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而围绕现代农业理念所进行的乡村产业融合搭建经济发展新结构的这种发展方式,并非精于耕种无多少教育经历的农民能完成的事。因此,通过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人才基石是有必要的。
  一、何锄分享农业项目简介
  何锄分享农业项目是由一群在校大学生为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而成立的项目,后期经过层层选拔完善再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最终获得国家级金奖。后来凭借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支持,学校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负责该项目的学生到从化康村找了一块地后把项目在现实中付诸实现。现在该项目已获得300万融资,何锄三大农业基地均已投入建设,其中何锄共享农场(稻米基地)和何锄兰花农庄现已建设完成。由于何锄城康山庄投资和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处于动工阶段,计划2018年8月份前动工完毕。何锄农场致力于激活农村闲散土地,利用物联网将农村闲置资源整合并共享出去。何锄分享农业线上开发包括何锄农场移动应用以及相配套的官网及云端管理系统,在资源整合与用户互动中取得良好的平衡。通过线下实地体验结合线上云端互动的方式,迎合现代都市人对绿色田园生活与互联网的常态使用,将传统农场升级换代。何锄云种养平台中主要通过互动和营销两大特点,将传统的实体农场功能特点移植到云端上来。
  该项目带来的好处:第一,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价值提升。地处偏远的农村,土地效益和农民劳动报酬都偏低,团队通过互联网对农村资源的整合与分享,等于把边远土地平移到了闹市中,每增加10个消费者,就能为当地提供多一个就业岗位,是中央1号文件中提高农业供给价值的最好践行。第二,有利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农民耕种是强项,团队推广运营技术是强项,双方合作,既能提供农业技术,又能增加农民收益,带来农业增值效益。第三,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赚钱渠道,不仅降低了经营的风险,还能解决由于农民对市场需求的定位不准确、推广宣传不到位以及流通渠道不通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第四,有利于满足都市人群的多维需求。长期在城市混凝土森林里生活工作的人,对绿色、乡土、田园有着强烈的向往,这部分潜在需求一旦激发出来,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发展。第五,有利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该项目将第一三产业融合,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平衡供需,大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第六,有利于农村的高价值开发。让农村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让它们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物联网将农村的资源整合重置,将传统农耕技术与“云种养”技术相结合,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云种养平台、新电商及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共享生态农业圈。第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二、大学生在乡村经济振兴中的作用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各大高校都致力于把打造大学生成双创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方向。下面,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比赛项目“何锄分享农业——基于云种养平台的家庭体验农场”作为典型例子,分析大学生是如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
  (一)整合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结构优化
  随着城镇化和打工潮带来的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凸显。这种现象不单只造成了劳动力不断地往外流失,更是使得乡村土地、房屋长期空置导致资源浪费,并且有陷入持续衰弱的恶性循环的趋势。
  何锄农场致力于激活农村闲散土地,通过物联网将农村的资源整合重置,将传统农耕技术与“云种养”技术相结合,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云种养平台、新电商及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共享生态农业圈。何锄分享农业整合闲置土地统一种植管理,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去使闲置土地的价值优化。何锄迎合現代都市人对绿色田园生活的向往,于是选择了小程序推送服务出去,购买了服务就可以享受到随时远程查看购买区域的植物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何锄周边服务,例如农家乐、亲子游等活动来增加闲置土地的价值。   通过线下实地体验结合线上云端互动的方式,能在解决第一产业闲置浪费的基础上延伸第三产业的价值,这是何锄大学生的经济思维,更是大学生在乡村区别于传统乡村经营的表现。大学生在国家双创的引导下在乡村创新创业,既改善了过去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回报率太低的问题,又调整了乡村经济结构的比重构成,更是履行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理念的表现。
  要发展现代化农业除了需要懂技术的农民,同样也需要懂得运营管理沟通市场的大学生。大学生在乡村就业创业时,可以利用较强的运营推广技术搭配互补农民的耕种强项,这样双方既能合作增加收益又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更加多元有效。农民精于耕种却不善于分析市场,定位不准确、推广宣传不到位以及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而导致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大学生通过对市场需求精准分析以及拓宽各种流通渠道,不仅能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更能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回投建设,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新型农民”人才供给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的解放以及外界更多的机遇,造成了外出打工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高潮状态。乡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以及乡村长期资源空置,一旦丧失了乡村发展的劳动力和成本的优势,乡村机遇便愈发无法比及城镇机遇。未来乡村经济振兴想必离不开现代化农业,而现代化农业意味着高科技、高价值以及一二三产业结构升级。
  现代化农业对乡村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并不能仅仅依靠返乡农民工来实现。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城镇的洗礼变得更加富有阅历、资金、技能,但是,返乡农民工的这一类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很多弊端:产出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等。返乡农民工以及带回共同创业的工友至多只能算技术型人才,技能多以经验为主而缺乏系统和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不具备掌握全局与精于管理的才能,以至于返乡农民工创建的企业仍在延续过去90年代的乡镇粗放型发展的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对产业兴旺提出的要求并不能被目前的返乡农民工满足,而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外部力量——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因此,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的大学生作为后援支撑便是乡村经济产业人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型农民观,更是乡村经济振兴对新型农民提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扎根乡村参与乡村建设理所当然属于新型农民中的一员,大学生长期在城镇接触学习现代技能,耳濡目染市场氛围,在经营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是对于非农学类大学生,农业技术知识相对都较差,成为对农业怀抱憧憬却不懂得农业技能的人,这恰恰也是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的痛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实践过,经营情况直接会影响到村集体收入水平。但大学生是一群想进步有活力的群体,何锄分享农业项目小组一方面自己努力自学农业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向村委组织寻求帮助。他们将自己在经营实践过程中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汇总整理后向村委提交;村委再安排相应培训小组对接大学生的需求,根据问题来提出培训方案,并协助进行培训考核;尝试由当地擅长与项目有关农作物种植的农民去负责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给予每月补贴并且将项目每个季度的收成按照商定比例的形式支付。这既能实现村委宣传教育的职能,也能作为鼓励村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村民收入的途径,更是村委与大学生之间深入交流学习乡村状况的重要纽带。
  (三)提高村民自冶能力保障经济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并非仅仅乡村经济振兴,而是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大模块全面振兴,其中经济振兴是物质基础,决定着另外4方面的振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上层建筑也可以反过来作用经济基础。乡村政治氛围民主、乡村文化积极开放以及自我革新工作方式,便可以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环境。村民委员会是乡村村民自治的组织,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村内民主选举而来。乡村村民自治的灵活性能为乡村经济提供帮助。何锄项目中的大学生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进村民自冶中,如承担起村委宣传职能的运营岗位,通过新媒体建立一个可以进行信息共享的群体交流群以促进经济信息来往;通过创建公众号平台来每天发布一些有关村民切实生活的实用知识普及、市场交流信息、村内发展新动态以及提供技能培训的相关书籍阅读等等内容,鼓励村民在村委的支持下进行经济信息交流。通过拓新乡村文化宣传方式、新增渠道、加强互动、改进宣传方式等措施来为乡村文化宣传服务。何锄分享农业诸多业务板块中就有亲子田园体验游、老革命体验游等等与该地乡村文化相关的业务,文化产业近年一直都是高附加值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运营高经济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乡村本地的人员大多由于学历、履历、接触面等等原因而无法操手文化产业,于是大学生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在城市或多或少对文化运营有基本的认识,从乡村文化信息采集到线上线下推广流量再到带客上门,无不考验统计方法、文笔撰写、活动统筹、项目管理、平面设计等等文化运营必须的技能,这一些运营技能恰好与乡村村民对当地的独到认识形成了互补。乡村政治环境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乡村文化环境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高级的发展道路[3]。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国家双重重要的战略下,如何把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运作机制,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有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毋庸置疑,但是他们经验浅薄、眼光不够长远、资源贫乏。大学生回乡创业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大学生下乡参与乡村经济发展意味着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甚至条件相比以前更差。长期以来由于乡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公共基础设施、娱乐选择、居住环境甚至是经济发展资源缺乏等等因素,都是造成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下不适应的因素。大学生由城镇来到农村感到不如意时,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村委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村民组织,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也是应尽的地主之谊。村委代表可以从生活起居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嘘寒问暖主动帮助、了解诉求并及时解释、带领熟悉乡村民风民情、介绍当地食宿起居习惯等等。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无论是资产还是人脉资源都相对于其他商业人士浅薄太多。农业项目受地理面积、作物种类生长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其投入资金都是回报周期长,甚至资本一旦发生断链便会前功尽弃。当今很多大学生普遍具有很独立的个性,但是综合能力不过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性格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而被冠以一种只会纸上谈兵不实际的刻板印象,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获取投资借贷的可能性。社会资金倾向于权衡收益利弊可以理解,政府应该在提倡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积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支持,相当于让社会资本方吃了颗定心丸,降低了借贷风险还提升了大学生获取借贷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积极沟通大学生创业者,为创业项目提供经营指导以及权威的官方推介。大学生能通过运营推广去宣传自身的项目,但是并不具有政府的宣传天然优势——权威而广度。项目的收入增长能带来团队盈余,团队完全可以利用增长的资金去让自身变得更加完善,拥有更多的资源。当团队项目能在利益的滚球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的时候,就是团队成熟能自我良性发育的时候了。
  乡村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个大机遇,也是个大泥潭,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4],在乡村大展拳脚,利用多年以来积累的才识在乡村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许多问题,仍然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多重扶持,共同完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4,2018).
  〔2〕毛素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大学生对乡村创业软环境的评价[J].继续教育,2018,(07):47.
  〔3〕方曉.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义乌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研究[J].城市规划与设计,2013,(03):37-42.
  〔4〕程晓红.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策的探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44-4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程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学习效果不佳。调研发现当前高职思政课程学习有一些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研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思政课程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思政课;高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做的系列指示讲话进行了反复阅读深入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核心就是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这个核心就是在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中国特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合力保障下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心高度重塑,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关键词:两学一做;文化自信心;重塑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服务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以及国际宏观局势的多变,农发行在根基尚不稳固的情况下,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威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历史演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针对改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几点相对
期刊
摘 要:西安与中亚五国的文化既有许多共通的东西,也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一些中亚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学业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文化不适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对跨文化适应理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创造更多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开设短期文化培训课程,在汉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设施,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沟通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文化,帮
期刊
摘 要:“软实力”一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这一概念一经出现,便在国际关系领域流行起来,现如今“软实力”也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国际实力显著提升,在持续巩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软实力。近年来,中国积极投身文化外交事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国政府部门在全球广泛设立了推广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本篇论文中,通过介绍软实力的
期刊
摘 要:由黄霖、李桂奎等共同撰著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是一部中国本土特色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的典范之作。该学术著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元典;二是立足于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三是“时间”“空间”及“节奏”三大范畴理论体系的建构;四是理论体系构成要素的逻辑关联与系统分析。该著作不仅显示了中国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成绩,更对如何构建中国本土叙事学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和学术
期刊
摘 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将应用型转变的切入点锁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三年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依然比较含混;二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本论文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详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呼伦贝尔学院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支持,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然而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不足、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落后、财务工作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管理会计的预期职能难以实现。本文分析了天光半导体公司管理会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以服务于同行。   关键词: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东南沿海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仍存在较多贫困地区,本文选取福建省23个省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产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提出多措并举,推进贫困县居民增收;加快产业布局,构建发展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生事业;加强监管,促进脱贫与环保协调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东南沿海
期刊
摘 要:智慧课堂是近年来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热点,是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悄悄渗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领域。《透视与制图》课程教学开展智慧课堂具有必要性和实施可行性,但需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监管,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有助于培养行动力强、思维品质优、创造潜能深的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透视与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