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质疑重在教师引导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题质疑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尽快融入新课的学习。但是,课题质疑并不是随意质疑,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需要学生质疑,只有从课文题目性质出发,确定好课题质疑是否能真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服务,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题质疑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5
  课题质疑就是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通过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获得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颇受语文教师的追捧,但是,随着课题质疑现象遍地开花,也有一些教师提出这种课题质疑的教学方式容易与所学脱节。课题质疑的意义究竟何在?怎样的课题质疑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课题质疑重在教师引导、点拨,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出高质量的语文问题提供条件,还可以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以《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为例对课题质疑进行探讨。
  【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1:作者以前没有抱过母亲吗?为什么要说第一次抱母亲?
  师:对“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你们能再改得细一点吗?
  生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母亲是什么感受?“我”又是什么感受?
  生3: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多大了?是在他什么年龄段做的事?
  师:你是想说作者是在多大的时候产生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想法?
  生4:不是,我是想知道为什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发生了什么事。
  生5:我想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
  【教学反思】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一开始,学生对《第一次抱母亲》的课题进行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平淡无奇,但是由于有教师的巧妙引导与点拨,学生质疑的层次逐渐提高,成为学生解开迷雾,深入阅读的突破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更显著,而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具体来说,课题质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质疑问题的质量并不高,他们的问题大都围绕着课文延伸出的问题,缺乏对文本内容深层次的思考,多数是表面的。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的目的是什么呢?从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题的引导与点拨来看,在课题质疑方面,教师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在课题质疑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由此看来,在这里,课题质疑是一种问题意识的培养。
  2.课题质疑激起阅读期待
  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质疑之后,就引领学生进入熟读课文的阶段,乍一看,学生此时的朗读课文与教师之前的课题质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仔细深究以后会发现,只要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就有了解疑的需要,由于这种解疑需要大多来自学生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解疑的欲望会更强烈,很容易激发阅读期待。带着这种阅读期待,学生此时再阅读课文,会获得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3.课题质疑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获得某些知识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来说,课题质疑使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有了把自己的问题转化为结果的意识,就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契机。带着这种契机,带着这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心中有目标,方向明确。如此一来,课题质疑就不仅仅是一种谈话、一种交流、一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是把学生引入深层次阅读的突破口。
  总之,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需要学生质疑,只有从课文题目性质出发,确定好课题质疑是否能真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服务,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理想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疏与密的最佳结合,即问题要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要有充分的延展性。如何让新课标下的课堂问题设计巧妙而恰当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逐层深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本身固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其在阅读中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一步到位,而需要抽丝剥茧般地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因此,教师要高瞻远瞩,设计若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有所了解,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母亲恩情的文章,教师可从以下步骤渗透品行教育:将问题引入课堂,反思母亲恩情;分析课文内容,强化感恩教育;反向进行思考,延伸感恩教育。  [关键词]美文 品德教育 恩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往往是在一种“被阅读”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点的基础上,提出閱读教学要从“悦读”出发,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与联想,这样才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语文素养得到真实地发展。  [关键词]悦读;对话;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对于《一路花香》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客观地分析课文,做到尊重差异,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学中可从认识完好的水罐、了解破水罐、解读挑水工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差异,肯定人生。  [关键词]教学启示 尊重差异 认识自我 肯定人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1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课文。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中指出:教育是“以儿童为行动主体,同时以儿童自身之知为领导,所发展之行与知不断联锁的过程。”可见,在引领学生发展,尤其是考虑学生终身发展时,必须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因为,教师的任何教育和教学都是短暂的、有阶段性的,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终身的,具有发展的永恒性。  一、在原有知识派生新知识中达成学生自主识字  陶行知先生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而不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不仅能帮助他们学好语文教科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愉悦。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先认真研读这一读本,再和学生携起手来一起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第一学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最头疼的内容。作文难,难作文,学生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吐不出。他们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抄袭的,要么是仿写的,要么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索性教这些孩子背范文。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下面我以《一件成功的事》的作文指导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体验,叙说自己的成功事例,以激发习作兴
一  每次经过教室门前,都能看到教师们在行间辛勤工作的身影,一次次感动袭向心头。孩子的悟性有先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优势。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不可能实现全班孩子的全部接受,这就亟须教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时的指导。一位能够兼顾所有孩子学情的教师,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多大的福祉啊!教者的课堂巡视,既可以了解不同学力的孩子学习的现状,为后续的教学掌握第一手学情资源,又可以为学有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成长的烦恼”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2.通过交流习作,倾诉自己的内心烦恼,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消除烦恼。  3.懂得正确面对烦恼,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排解烦恼。  [教学流程]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欣赏歌曲  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做个小孩不容易》,听一听歌唱者的心声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重点体现在“导”字上。教师要有效引领学生释疑解惑,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文本、学生之间的立体对话,展开大胆、灵动的多元想象,关注丰富、动态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堂 文本对话 童真童趣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1  【教学再现】  《雨后》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