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众所周知的优秀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代表作,译为中文后,其浪漫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吸引了大量中国读者。本文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和人物分析等角度探讨了该小说中作者简·奥斯汀所使用的部分讽刺手法。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语言;简·奥斯汀;讽刺;人物形象
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保守,闭塞的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几个中产阶级少女对终身大事的处理,表达了这一社会阶层的婚姻恋爱观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平民阶层却为富家子弟达西所心仪。服了当时的门第观念、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拒绝。原来伊丽莎白误信了谗言。最后误会涣然冰释,达西又帮助伊丽莎白的一个私奔的妹妹完婚,挽回家庭的声终于赢得了她的爱情。同时,小说中还描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以此与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作品语言清新洗练。风趣机智,情节曲折有致,极富戏剧色彩,是奥斯了一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
若把世界文学名著宝库比作熠熠生辉的银河,《傲慢与偏见》一定是其中一颗虽不十分光彩夺目但却坚定持久地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璀璨星星,照亮我们在文学创作上前行的道路,鼓励我们在提高文学修养的云层里渐行渐远。这部小说笔调清新明快,俏皮幽默,仿佛作者就坐在读者身边,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时而露出狡黠的眼神,时而调皮地扮个鬼脸,时而展开会心的笑容。但若我们透过故事的现象探寻其中的本质,会惊奇地发现作者轻松的语体中悄悄隐藏着一种我们早已熟悉的写作手法-讽刺。
一、 作者生平
若想真正地读懂一本书,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该书作者的生平经历,通过她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等揣度此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喜好、文化水平等,从而更好地从多方面了解与掌握作品的表面和深层含义。
奥斯汀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出身名门望族,颇具文学素养,喜欢在家里举行读书会,整个家庭常常漫溢着浓郁的书香。少女时代的奥斯汀便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这丰富了她的知识,拓宽了她的视野,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使我们现在有幸阅读到这些优秀作品。
二、 时代背景
尽管奥斯汀主要生活在19世纪,但当她的作品发表时,哥特主义、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也已开始占据英国文坛。从时间上,她属于19世纪,但从道德观念和散文风格来讲,她更接近于18世纪,属于早期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她喜欢通过巧妙的讽刺表达对愚蠢、势利、笨拙、世故、庸俗等陋习的蔑视,笃信秩序、理性、精确与优美。
三、 不同人物描写中体现出的讽刺手法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
(一) 贵族之子-达西
既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傲慢与偏见》,我们首先就来看一看“傲慢”的代表:男主人公达西先生。
达西生于贵族之家,从小被众星捧月、娇生惯养,这使他不自觉地养成了“傲慢”的性格特征,在很多情节都有所体现。若和好友宾利先生参加的第一次乡村社交舞会中,向伊丽莎白邀舞,甚至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作者正是借此讽刺了他生性所致的妄尊自大、不可一世态度。在和宾利先生参加的第一次社交舞会中,宾利真诚地建议他和伊丽莎白共舞,他却冷冷地表示“她还算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引起我的兴趣,目前我可没有心思去抬举那些受别人冷落的小姐。值得讽刺的是,他将来真的娶了这位所谓“受别人冷落的小姐”。在卢卡斯爵士家中,卢卡斯先生撮合伊丽莎白和达西共舞,达西“虽然惊奇万分,可也没有不愿意接的意思。带讽刺意味的是,伊丽莎白笑盈盈地婉拒了他-这位贵族之子,达西虽然有些惊讶但也并未生气,反而觉得伊丽莎白别有一番情趣,而且当宾利先生的妹妹宾利小姐问他舞会是不是很枯燥乏味时,他回答到“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借指伊丽莎白)使宾利小姐醋意大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未变,贵族达西却渐渐从不同事例中发现了伊丽莎白的更多优点,她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心地善良关心他人,重视姐妹情分,得知姐姐生病后不顾道路泥泞坚持赶来照顾姐姐,达西看在眼中惊在心里,对伊丽莎白的好感更多了。时光流逝,达西发现伊丽莎白是个很好的结婚对象,决定向她求婚。可惜的是,达西求婚时仍然带着傲慢自大的态度,坚信伊丽莎白一定会接受家财万贯的他,伊丽莎白“一眼就看出,他毫不怀疑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尽管他口头上也说什么担心疑虑,焦虑不安,怕得不到她的爱,但他满脸所表示的却是一副胜券在握的神情。极其讽刺的一点就在这里呈现了:伊丽莎白对达西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所激怒,坚定地拒绝了他:“在像这样的情况下,人家对你表示了一番深情厚谊,照一般人惯常的做法,我觉得是要表示一下感激之情的,不管这种感激是如何的不平等。如果我有点感激之情的话,我现在就会感谢你,但我没有,我无法感谢你。我从来就不企望你对我有什么好的看法。使读者们既为这对鸳鸯感到惋惜,又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这段话的正确性。
(二)中产阶级之女-伊丽莎白
说完了“傲慢”的代表,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谈到“偏见”的首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小姐。伊丽莎白显然是个讨喜的女孩子,在文章开端,她的爸爸贝内特先生就表示“我得额外为我的小莉齐(伊丽莎白的昵称)多美言几句。明确体现出伊丽莎白的不凡之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伊丽莎白虽然有很多优点,仍免不了有犯错误的时候,在接下来的故事叙述中,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作者对她不加吝惜的赞美与偏爱,也能发现偶尔对她的小小讽刺。伊丽莎白与威克姆军官有一段时间交往甚密,她在与加德纳舅妈的谈话中也坦白承认:“他是我见到的最讨人喜欢的男人,没有人比得上他。家境富足的达西没有俘获她的芳心,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小军官却使她承认已经心神摇曳,读者忍不住要扼腕叹息了。讽刺的是,一段时间后威克姆先生“对她的一片殷勤已成过去,他现在倾心取悦的那位小姐可以使他一下子得到一万英镑的财产。这既让我们感到出乎意料,又放下了一直紧张高悬的心。但更加具有讽刺效果的还在后面,由于伊丽莎白对“傲慢”的达西一直带有“偏见”,甚至不留情面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当家里出现变乱,曾对她表示好感的威克姆先生竟然拐走了她的妹妹,而曾向她求婚被拒的达西却默默帮她收拾了家中这个“烂摊子”,我们真是被作者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讽刺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三) 愚蠢势利牧师-柯林斯先生
由于贝内特夫妇没有男性继承人,根据英国当时的财产限嗣继承法,贝内特家的财产将要由贝内特先生的一位远房表侄来继承,作者就这样巧妙地引出了这位可笑的愚昧亲戚-柯林斯牧师。
为了补偿贝内特先生,柯林斯牧师决定从贝内特家的女儿中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太太。首先,他选择了大小姐简,因为“他有最严格的长幼顺序观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贝内特太太婉转地提示他简已经有喜欢的人,可能快要订婚那一瞬间,他马上把注意对象换成了伊丽莎白,因为“伊丽莎白论年龄只比简小,论美貌只比简差,接下来当然选她。这件事实在可笑,然而事情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不久之后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竟然古板地列出了和他结婚的三大理由,使人忍俊不禁。伊丽莎白好气又好笑地拒绝他后,他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伊丽莎白只是在装腔作势和卖弄风情,直到贝内特太太忍不住提醒他伊丽莎白的拒绝可能是真的时他的想法才有所改变。最使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片混乱之际,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卢卡斯小姐来访,柯林斯先生又把对伊丽莎白坚持不懈的殷勤转到了卢卡斯小姐的身上并迅速与她成婚。作者的讽刺手法在柯林斯先生这里可谓运用得淋漓尽致,作为读者的我们都忍不住对他暗自鄙夷了。
(四) 乡镇女性-贝内特太太
贝内特太太是我忍不住要提到的一位人物,她的行为举止使读者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摇头不语。正如作者在第一章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她的思想浅薄,比较容易暴露。她是一个智力低下、知识贫乏、喜怒无常的女人。她一不满意,就自认为患上了神经紧张症。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嫁女儿;她的生活慰籍就是探亲访友和打听新闻。清晰明了地反映了贝内特太太庸俗的性格特征和不高的文化水平。不仅如此,贝内特先生“被他太太欣喜若狂的唠叨弄得不胜其烦,这句话使人啼笑皆非地感受到了贝内特太太的无比俗气,连最亲近的另一半有时都忍不住感到有些厌烦,何况是其他人呢。另外,十分有讽刺意味的一点是,贝内特太太曾经对达西十分不满,在与达西见面的第一次舞会后,她告诉贝内特先生“莉齐不中他的意并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是一个最讨厌、极其令人不快的人,他一点也不值得奉承。他那样傲慢,那样自高自大,叫人无法容忍!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她知道女儿伊丽莎白接受了达西的求婚后,瞬间改变了态度,惊喜万分地表示:“那么迷人的一个男人!那么英俊!那么魁伟!每年一万英镑的收入!我的心肝儿,告诉我,达西先生特别喜欢吃什么菜,我好明天就做给他吃。一个庸俗市侩的女人跃然纸上。但在我看来,全书最大的讽刺莫不过在于贝内特太太,这个在作品开端就吵嚷着“举世公认真理”的中产阶级乡镇妇女竟然成了最大的赢家,称心如意地嫁出了自己的女儿们。
结束语
《傲慢与偏见》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戏剧手法处理和对故事的叙述、评论性语言的运用上,由此形成了它的特色一出轻快的喜剧。由于这一特色,这本书不权在奥斯丁的小说中显得卓然不群,而且即使在其他英国讽刺杰作中也别具一格,难怪它长期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评论家的注意。
在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傲慢与偏见》可能称不上最完美的一部,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经久不衰的。作者独树一帜的活泼灵动,生动有趣的语体给我们的阅读过程带来了愉悦,隐藏在文字段落中的讽刺与嘲笑也发人深思。阅读此书时仿佛在与作者并肩而行看着书中人的一举一动,也隐约有与作者在烛光下促膝长谈分析人物性格之感。我们不得不承认,简·奥斯汀虽然在此部著作中多次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其带来的喜剧性效果居多,并不会使人感到讨厌,《傲慢与偏见》实在值得被称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巨作。
作者简介:
于颖(1992-10—)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渤海大学英语(师范)。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8
[2] 曹丽丹.浅谈《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讽刺特色[J].语文建设.2015(20)
[3] 徐兴岭.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丁的语言艺术[J].芒种.2015(02)
[4] 张彬.《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与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9)
[5] 李琳娜.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汀的文学讽刺艺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2)
[6] 赵丽霞.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讽刺艺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6)
[7] 蒋春丽.关联理论下《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分析[J].芒种.2014(20)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语言;简·奥斯汀;讽刺;人物形象
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保守,闭塞的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几个中产阶级少女对终身大事的处理,表达了这一社会阶层的婚姻恋爱观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平民阶层却为富家子弟达西所心仪。服了当时的门第观念、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拒绝。原来伊丽莎白误信了谗言。最后误会涣然冰释,达西又帮助伊丽莎白的一个私奔的妹妹完婚,挽回家庭的声终于赢得了她的爱情。同时,小说中还描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以此与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作品语言清新洗练。风趣机智,情节曲折有致,极富戏剧色彩,是奥斯了一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
若把世界文学名著宝库比作熠熠生辉的银河,《傲慢与偏见》一定是其中一颗虽不十分光彩夺目但却坚定持久地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璀璨星星,照亮我们在文学创作上前行的道路,鼓励我们在提高文学修养的云层里渐行渐远。这部小说笔调清新明快,俏皮幽默,仿佛作者就坐在读者身边,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时而露出狡黠的眼神,时而调皮地扮个鬼脸,时而展开会心的笑容。但若我们透过故事的现象探寻其中的本质,会惊奇地发现作者轻松的语体中悄悄隐藏着一种我们早已熟悉的写作手法-讽刺。
一、 作者生平
若想真正地读懂一本书,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该书作者的生平经历,通过她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等揣度此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喜好、文化水平等,从而更好地从多方面了解与掌握作品的表面和深层含义。
奥斯汀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出身名门望族,颇具文学素养,喜欢在家里举行读书会,整个家庭常常漫溢着浓郁的书香。少女时代的奥斯汀便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这丰富了她的知识,拓宽了她的视野,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使我们现在有幸阅读到这些优秀作品。
二、 时代背景
尽管奥斯汀主要生活在19世纪,但当她的作品发表时,哥特主义、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也已开始占据英国文坛。从时间上,她属于19世纪,但从道德观念和散文风格来讲,她更接近于18世纪,属于早期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她喜欢通过巧妙的讽刺表达对愚蠢、势利、笨拙、世故、庸俗等陋习的蔑视,笃信秩序、理性、精确与优美。
三、 不同人物描写中体现出的讽刺手法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
(一) 贵族之子-达西
既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傲慢与偏见》,我们首先就来看一看“傲慢”的代表:男主人公达西先生。
达西生于贵族之家,从小被众星捧月、娇生惯养,这使他不自觉地养成了“傲慢”的性格特征,在很多情节都有所体现。若和好友宾利先生参加的第一次乡村社交舞会中,向伊丽莎白邀舞,甚至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作者正是借此讽刺了他生性所致的妄尊自大、不可一世态度。在和宾利先生参加的第一次社交舞会中,宾利真诚地建议他和伊丽莎白共舞,他却冷冷地表示“她还算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引起我的兴趣,目前我可没有心思去抬举那些受别人冷落的小姐。值得讽刺的是,他将来真的娶了这位所谓“受别人冷落的小姐”。在卢卡斯爵士家中,卢卡斯先生撮合伊丽莎白和达西共舞,达西“虽然惊奇万分,可也没有不愿意接的意思。带讽刺意味的是,伊丽莎白笑盈盈地婉拒了他-这位贵族之子,达西虽然有些惊讶但也并未生气,反而觉得伊丽莎白别有一番情趣,而且当宾利先生的妹妹宾利小姐问他舞会是不是很枯燥乏味时,他回答到“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借指伊丽莎白)使宾利小姐醋意大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未变,贵族达西却渐渐从不同事例中发现了伊丽莎白的更多优点,她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心地善良关心他人,重视姐妹情分,得知姐姐生病后不顾道路泥泞坚持赶来照顾姐姐,达西看在眼中惊在心里,对伊丽莎白的好感更多了。时光流逝,达西发现伊丽莎白是个很好的结婚对象,决定向她求婚。可惜的是,达西求婚时仍然带着傲慢自大的态度,坚信伊丽莎白一定会接受家财万贯的他,伊丽莎白“一眼就看出,他毫不怀疑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尽管他口头上也说什么担心疑虑,焦虑不安,怕得不到她的爱,但他满脸所表示的却是一副胜券在握的神情。极其讽刺的一点就在这里呈现了:伊丽莎白对达西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所激怒,坚定地拒绝了他:“在像这样的情况下,人家对你表示了一番深情厚谊,照一般人惯常的做法,我觉得是要表示一下感激之情的,不管这种感激是如何的不平等。如果我有点感激之情的话,我现在就会感谢你,但我没有,我无法感谢你。我从来就不企望你对我有什么好的看法。使读者们既为这对鸳鸯感到惋惜,又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这段话的正确性。
(二)中产阶级之女-伊丽莎白
说完了“傲慢”的代表,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谈到“偏见”的首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小姐。伊丽莎白显然是个讨喜的女孩子,在文章开端,她的爸爸贝内特先生就表示“我得额外为我的小莉齐(伊丽莎白的昵称)多美言几句。明确体现出伊丽莎白的不凡之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伊丽莎白虽然有很多优点,仍免不了有犯错误的时候,在接下来的故事叙述中,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作者对她不加吝惜的赞美与偏爱,也能发现偶尔对她的小小讽刺。伊丽莎白与威克姆军官有一段时间交往甚密,她在与加德纳舅妈的谈话中也坦白承认:“他是我见到的最讨人喜欢的男人,没有人比得上他。家境富足的达西没有俘获她的芳心,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小军官却使她承认已经心神摇曳,读者忍不住要扼腕叹息了。讽刺的是,一段时间后威克姆先生“对她的一片殷勤已成过去,他现在倾心取悦的那位小姐可以使他一下子得到一万英镑的财产。这既让我们感到出乎意料,又放下了一直紧张高悬的心。但更加具有讽刺效果的还在后面,由于伊丽莎白对“傲慢”的达西一直带有“偏见”,甚至不留情面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当家里出现变乱,曾对她表示好感的威克姆先生竟然拐走了她的妹妹,而曾向她求婚被拒的达西却默默帮她收拾了家中这个“烂摊子”,我们真是被作者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讽刺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三) 愚蠢势利牧师-柯林斯先生
由于贝内特夫妇没有男性继承人,根据英国当时的财产限嗣继承法,贝内特家的财产将要由贝内特先生的一位远房表侄来继承,作者就这样巧妙地引出了这位可笑的愚昧亲戚-柯林斯牧师。
为了补偿贝内特先生,柯林斯牧师决定从贝内特家的女儿中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太太。首先,他选择了大小姐简,因为“他有最严格的长幼顺序观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贝内特太太婉转地提示他简已经有喜欢的人,可能快要订婚那一瞬间,他马上把注意对象换成了伊丽莎白,因为“伊丽莎白论年龄只比简小,论美貌只比简差,接下来当然选她。这件事实在可笑,然而事情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不久之后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竟然古板地列出了和他结婚的三大理由,使人忍俊不禁。伊丽莎白好气又好笑地拒绝他后,他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伊丽莎白只是在装腔作势和卖弄风情,直到贝内特太太忍不住提醒他伊丽莎白的拒绝可能是真的时他的想法才有所改变。最使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片混乱之际,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卢卡斯小姐来访,柯林斯先生又把对伊丽莎白坚持不懈的殷勤转到了卢卡斯小姐的身上并迅速与她成婚。作者的讽刺手法在柯林斯先生这里可谓运用得淋漓尽致,作为读者的我们都忍不住对他暗自鄙夷了。
(四) 乡镇女性-贝内特太太
贝内特太太是我忍不住要提到的一位人物,她的行为举止使读者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摇头不语。正如作者在第一章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她的思想浅薄,比较容易暴露。她是一个智力低下、知识贫乏、喜怒无常的女人。她一不满意,就自认为患上了神经紧张症。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嫁女儿;她的生活慰籍就是探亲访友和打听新闻。清晰明了地反映了贝内特太太庸俗的性格特征和不高的文化水平。不仅如此,贝内特先生“被他太太欣喜若狂的唠叨弄得不胜其烦,这句话使人啼笑皆非地感受到了贝内特太太的无比俗气,连最亲近的另一半有时都忍不住感到有些厌烦,何况是其他人呢。另外,十分有讽刺意味的一点是,贝内特太太曾经对达西十分不满,在与达西见面的第一次舞会后,她告诉贝内特先生“莉齐不中他的意并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是一个最讨厌、极其令人不快的人,他一点也不值得奉承。他那样傲慢,那样自高自大,叫人无法容忍!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她知道女儿伊丽莎白接受了达西的求婚后,瞬间改变了态度,惊喜万分地表示:“那么迷人的一个男人!那么英俊!那么魁伟!每年一万英镑的收入!我的心肝儿,告诉我,达西先生特别喜欢吃什么菜,我好明天就做给他吃。一个庸俗市侩的女人跃然纸上。但在我看来,全书最大的讽刺莫不过在于贝内特太太,这个在作品开端就吵嚷着“举世公认真理”的中产阶级乡镇妇女竟然成了最大的赢家,称心如意地嫁出了自己的女儿们。
结束语
《傲慢与偏见》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戏剧手法处理和对故事的叙述、评论性语言的运用上,由此形成了它的特色一出轻快的喜剧。由于这一特色,这本书不权在奥斯丁的小说中显得卓然不群,而且即使在其他英国讽刺杰作中也别具一格,难怪它长期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评论家的注意。
在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傲慢与偏见》可能称不上最完美的一部,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经久不衰的。作者独树一帜的活泼灵动,生动有趣的语体给我们的阅读过程带来了愉悦,隐藏在文字段落中的讽刺与嘲笑也发人深思。阅读此书时仿佛在与作者并肩而行看着书中人的一举一动,也隐约有与作者在烛光下促膝长谈分析人物性格之感。我们不得不承认,简·奥斯汀虽然在此部著作中多次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其带来的喜剧性效果居多,并不会使人感到讨厌,《傲慢与偏见》实在值得被称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巨作。
作者简介:
于颖(1992-10—)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渤海大学英语(师范)。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8
[2] 曹丽丹.浅谈《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讽刺特色[J].语文建设.2015(20)
[3] 徐兴岭.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丁的语言艺术[J].芒种.2015(02)
[4] 张彬.《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与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9)
[5] 李琳娜.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汀的文学讽刺艺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2)
[6] 赵丽霞.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讽刺艺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6)
[7] 蒋春丽.关联理论下《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分析[J].芒种.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