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教学设疑是数学教学中师生相互间交流、展开思维的常用途径。通过质疑问难,可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亚里思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方法,才会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质疑的作用,让其成为小学创新教学的纽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阳光、雨露和适宜的气温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而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能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想问题,则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让课堂成为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倾吐出来。同时,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问题是多么勇敢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课件演示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这时老师就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学生一听还有别的折法,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一落,教室就炸开了,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按他的方法试试。发现经过中心这一点任意折确实能把它平均分。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质疑困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又逐步形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引出质疑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例如:在练习“看条件提问题”时,我刚出示这样一句话:妈妈买了15个苹果,分给哥哥10个,分给妹妹5个,_____________?孩子们马上就举起了小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他们嘴中跃然而出:“老师,哥哥分到的苹果是妹妹的几倍?”“哥哥的苹果比妹妹多几个?”……还有一个孩子竟然说:“老师,这样分不公平,应该妈妈、哥哥、妹妹三个人平分。”孩子们的思维早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形成一种“质疑——解疑——体验成功——再质疑”的良性循环。
2、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机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猜猜这是他的哪只手,一个学生藏到讲台后面,任意举起一只手,我马上就猜出他举的是哪只手,几次下来,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里面肯定藏了什么秘密。“我们能不能根据他的大拇指来判断?”“能不能看看自己的手来判断?”……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度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3、创设互动情景,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对孩子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厉害?孩子们争先恐后,惟恐被别的小组超过了。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4、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以后可以怎样运用它们?”这样,学生经过自我提问,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因为时间和教学程序的不容许,许多教师在学生思维得到发挥时,往往会来个紧急的刹车,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而下课了又不了了之,这样的课堂质疑,只是走马观花、虚有其表。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我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例如:“一项工程,若单独完成,甲需要10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20天,______________?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这样,学生思维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慢慢地学会质疑。
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解题。例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解答老师、同学的提问,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质疑氛围。此外,给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学生授予他们小组检查权、组织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质疑成为创新的纽带,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我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景,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作者单位214400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阳光、雨露和适宜的气温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而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能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想问题,则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让课堂成为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倾吐出来。同时,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问题是多么勇敢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课件演示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这时老师就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学生一听还有别的折法,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一落,教室就炸开了,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按他的方法试试。发现经过中心这一点任意折确实能把它平均分。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质疑困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又逐步形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引出质疑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例如:在练习“看条件提问题”时,我刚出示这样一句话:妈妈买了15个苹果,分给哥哥10个,分给妹妹5个,_____________?孩子们马上就举起了小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他们嘴中跃然而出:“老师,哥哥分到的苹果是妹妹的几倍?”“哥哥的苹果比妹妹多几个?”……还有一个孩子竟然说:“老师,这样分不公平,应该妈妈、哥哥、妹妹三个人平分。”孩子们的思维早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形成一种“质疑——解疑——体验成功——再质疑”的良性循环。
2、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机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猜猜这是他的哪只手,一个学生藏到讲台后面,任意举起一只手,我马上就猜出他举的是哪只手,几次下来,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里面肯定藏了什么秘密。“我们能不能根据他的大拇指来判断?”“能不能看看自己的手来判断?”……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度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3、创设互动情景,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对孩子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厉害?孩子们争先恐后,惟恐被别的小组超过了。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4、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以后可以怎样运用它们?”这样,学生经过自我提问,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因为时间和教学程序的不容许,许多教师在学生思维得到发挥时,往往会来个紧急的刹车,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而下课了又不了了之,这样的课堂质疑,只是走马观花、虚有其表。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我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例如:“一项工程,若单独完成,甲需要10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20天,______________?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这样,学生思维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慢慢地学会质疑。
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解题。例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解答老师、同学的提问,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质疑氛围。此外,给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学生授予他们小组检查权、组织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质疑成为创新的纽带,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我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景,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作者单位214400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