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儿童合作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前期,儿童的合作已经出现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处于幼儿期的准备阶段是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合作学习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一、确立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目标与传统目标相区别的是,合作学习强调合作性目标。合作性目标是指幼儿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该达到的社会性合作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情感、表达沟通和分享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普遍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培养幼儿间合作的社会性目标。随着新《纲要》的推行,幼儿的情感体验、合作与交往的技能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幼儿在合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宏观教育目标的需要,确定每次训练的重点,如学会倾听、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等,使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二、设计合作学习问题
合作学习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任务、问题来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幼儿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问题的质量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 问题应具有探究性
合作的过程是组员在一起共同探究的过程。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问题的解决,更在于组员之间共同探索、挖掘问题的内涵,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索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让组员在相互帮助、共同思考中锻炼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2. 问题设置难度应适当
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处在“现有发展水平”和“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如果问题过难,即使通过小组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容易导致幼儿体验不到与同伴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体验,从而打消了幼儿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幼儿独立就能完成的问题,则很难使幼儿产生与同伴合作的需要,即使在一起合作,也是表面的合作,没有深入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1. 创设以合作为主题的物质环境
幼儿的合作行为易受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动。教师要营造以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比如以合作为主题,把幼儿一起合作完成的成果贴在墙上,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师可以把幼儿生活中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的情境拍摄下来,布置成“主题墙”,使合作氛围萦绕在幼儿的周围,从而调动幼儿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切身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2. 创设和谐、友爱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合作学习必要的保障。只有在舒服、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首先,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营造合作氛围需要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经常性的合作活动来带动,需要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的心理氛围来支持。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角色,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其次,教师要包容幼儿的缺点,与幼儿平等交流,使幼儿清楚老师爱他、接受他。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四、设计合作学习过程
在合作学习实施前,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包括导入、实施、总结与评价等。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流程要计划周全,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合作学习的实际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可以随机应变,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增删某些环节。总之,教师在整体把握合作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还要灵活地调整,使活动最优化。
五、合理安排活动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幼儿的座位大部分是“秧田式”的排列,小组人员的构成往往只限于同桌之间,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组员间的非言语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比较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主要有圆形、半圆形、马蹄形等。这些方式更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小组成员面对面坐着,有利于同伴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小组的凝聚力。这些排列方式,能使组与组间有一定的空间间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给其他小组带来的干扰,也有助于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分组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维库.情商与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7.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
一、确立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目标与传统目标相区别的是,合作学习强调合作性目标。合作性目标是指幼儿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该达到的社会性合作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情感、表达沟通和分享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普遍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培养幼儿间合作的社会性目标。随着新《纲要》的推行,幼儿的情感体验、合作与交往的技能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幼儿在合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宏观教育目标的需要,确定每次训练的重点,如学会倾听、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等,使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二、设计合作学习问题
合作学习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任务、问题来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幼儿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问题的质量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 问题应具有探究性
合作的过程是组员在一起共同探究的过程。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问题的解决,更在于组员之间共同探索、挖掘问题的内涵,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索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让组员在相互帮助、共同思考中锻炼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2. 问题设置难度应适当
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处在“现有发展水平”和“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如果问题过难,即使通过小组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容易导致幼儿体验不到与同伴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体验,从而打消了幼儿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幼儿独立就能完成的问题,则很难使幼儿产生与同伴合作的需要,即使在一起合作,也是表面的合作,没有深入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1. 创设以合作为主题的物质环境
幼儿的合作行为易受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动。教师要营造以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比如以合作为主题,把幼儿一起合作完成的成果贴在墙上,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师可以把幼儿生活中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的情境拍摄下来,布置成“主题墙”,使合作氛围萦绕在幼儿的周围,从而调动幼儿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切身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2. 创设和谐、友爱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合作学习必要的保障。只有在舒服、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首先,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营造合作氛围需要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经常性的合作活动来带动,需要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的心理氛围来支持。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角色,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其次,教师要包容幼儿的缺点,与幼儿平等交流,使幼儿清楚老师爱他、接受他。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四、设计合作学习过程
在合作学习实施前,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包括导入、实施、总结与评价等。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流程要计划周全,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合作学习的实际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可以随机应变,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增删某些环节。总之,教师在整体把握合作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还要灵活地调整,使活动最优化。
五、合理安排活动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幼儿的座位大部分是“秧田式”的排列,小组人员的构成往往只限于同桌之间,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组员间的非言语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比较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主要有圆形、半圆形、马蹄形等。这些方式更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小组成员面对面坐着,有利于同伴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小组的凝聚力。这些排列方式,能使组与组间有一定的空间间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给其他小组带来的干扰,也有助于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分组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维库.情商与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7.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