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在幼儿园通过有效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自制力和创造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还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科技素养,提升幼儿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 科学 启蒙教育 探索 实效
在新时代,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祖国腾飞、民族振兴的喜悦,更要接受其对整个国民素质的严峻考验。要让今天的幼儿在未来经济和生态两大挑战中成为强者,就必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幼儿科学素质,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一、正确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引导幼儿获取感性的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在表象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帮助幼儿掌握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分类、测量、表达、思考等方法,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自信心、自制力和创造性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必备材料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必备前提。
1.提供适合操作的材料。动手操作会使幼儿喜欢科学教育活动。通过操作,幼儿会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并获一些经验。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如提供塑料小桶、无毒注射器让幼儿玩水;提供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桥”,让幼儿举行赛车比赛等。
2.提供适合深入探索的活动材料。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和有关现象,如声、电、光、水等,幼儿基本没有机会仔细深入探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耳朵与声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易拉罐响盒,还有不同型号的喇叭、电池,并分若干层次,让幼儿自由操作,感知声音的不同,领悟如何保护耳朵。为幼儿开设玩水区、玩沙区,让幼儿在玩水游戏和玩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知沙、水的特性等。
3.提供能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的材料。在科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幼儿科学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们总是让幼儿自由摆弄一番。如让幼儿摆弄“有趣的色彩”和“有趣的不倒娃娃”的材料时,尽管幼儿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摆弄包括了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思考、推断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三、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诱发活动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以主动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上,幼儿探索欲望则常常是靠教师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如在“沉与浮”实验的延伸活动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把一块块长方形的橡皮泥放在小船中,你会发现什么?这一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待幼儿发现时,又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怎样使沉下的小船再浮上来?在玩小船时你发现小船上最多能放几块橡皮泥而不会下沉呢?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的思维层层展开。而针对性,就是设置问题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而不是没有目的。
2.注重交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评价,加强对科学的认识。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
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实验操作后我们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的发言也不外乎“磁铁能吸起什么”和“不能吸起什么”。继而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或铁制品”这样的概念。随后我们又启发幼儿再次用磁铁验证,最后组织幼儿玩“找宝”游戏,请幼儿找出哪包东西是铁,并请个别幼儿表述发现过程。
通过交流,幼儿从粗浅的表面的模糊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层次,获得了对磁铁性能的认识。如果没有交流环节,幼儿很可能停留到磁铁能吸某一物体这一具体现象上。在幼儿操作交流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教育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要进行鼓勋。对采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幼儿要表扬,如点头、微笑,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评价,以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无论从材料准备,还是活动开展,乃至于交流评价,我们都事先做好周密的安排,并积极参与活动,注意经验积累,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启蒙活动向良性、正规方面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 科学 启蒙教育 探索 实效
在新时代,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祖国腾飞、民族振兴的喜悦,更要接受其对整个国民素质的严峻考验。要让今天的幼儿在未来经济和生态两大挑战中成为强者,就必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幼儿科学素质,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一、正确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引导幼儿获取感性的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在表象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帮助幼儿掌握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分类、测量、表达、思考等方法,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自信心、自制力和创造性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必备材料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必备前提。
1.提供适合操作的材料。动手操作会使幼儿喜欢科学教育活动。通过操作,幼儿会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并获一些经验。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如提供塑料小桶、无毒注射器让幼儿玩水;提供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桥”,让幼儿举行赛车比赛等。
2.提供适合深入探索的活动材料。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和有关现象,如声、电、光、水等,幼儿基本没有机会仔细深入探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耳朵与声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易拉罐响盒,还有不同型号的喇叭、电池,并分若干层次,让幼儿自由操作,感知声音的不同,领悟如何保护耳朵。为幼儿开设玩水区、玩沙区,让幼儿在玩水游戏和玩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知沙、水的特性等。
3.提供能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的材料。在科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幼儿科学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们总是让幼儿自由摆弄一番。如让幼儿摆弄“有趣的色彩”和“有趣的不倒娃娃”的材料时,尽管幼儿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摆弄包括了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思考、推断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三、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诱发活动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以主动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上,幼儿探索欲望则常常是靠教师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如在“沉与浮”实验的延伸活动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把一块块长方形的橡皮泥放在小船中,你会发现什么?这一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待幼儿发现时,又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怎样使沉下的小船再浮上来?在玩小船时你发现小船上最多能放几块橡皮泥而不会下沉呢?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的思维层层展开。而针对性,就是设置问题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而不是没有目的。
2.注重交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评价,加强对科学的认识。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
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实验操作后我们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的发言也不外乎“磁铁能吸起什么”和“不能吸起什么”。继而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或铁制品”这样的概念。随后我们又启发幼儿再次用磁铁验证,最后组织幼儿玩“找宝”游戏,请幼儿找出哪包东西是铁,并请个别幼儿表述发现过程。
通过交流,幼儿从粗浅的表面的模糊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层次,获得了对磁铁性能的认识。如果没有交流环节,幼儿很可能停留到磁铁能吸某一物体这一具体现象上。在幼儿操作交流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教育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要进行鼓勋。对采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幼儿要表扬,如点头、微笑,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评价,以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无论从材料准备,还是活动开展,乃至于交流评价,我们都事先做好周密的安排,并积极参与活动,注意经验积累,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启蒙活动向良性、正规方面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