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3,54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拓展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使混合运算计算更准确。例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推理能力,且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所以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和鼓励,并且表扬的内容要具体,学生积极活跃是好事,但也容易因此出现混乱的局面,对此,也要注意有效调控,力争做到“活泼、紧张、严肃、认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在色条图的帮助下,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搜集有效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 应用PPT课件辅助教学,加快学习进度。在探索新知和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图文并茂,形象直观。2.动静融合,数字以动画的形式跳出屏幕,使其具备动感。两组数学活动中动静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先独立思考是静,成员之间进行反馈交流是动。3.对重要信息运用下划线或不同颜色标记,清楚明了,加深学生记忆。4.设计专门的学习卡,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是有针对性的,专门为这节课所设计的学习卡。5.探索新知中借助色条图辅助教学,以填充的形式出示降低了难度,学生思考起来就不那么费脑,而且很快理清了数量关系。6.我这节课中的两个数学活动都运用了投影仪来展示学生成果,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卡投影到白板上,学生讨论结果,解题过程,步骤及方法,所有同学看的清清楚楚,有利于学生一起学习,提出质疑。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教师活动
通过PPT课件先后出示两组口算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口算题的不同之处并回答,找出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抢答,并说出每组计算题的不同之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信息技术支持
运用PPT课件出示两组口算题,让学生回忆起四则混合运算规律,小括号能改变运算规律。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初步感受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活动
PPT课件先出示主题图,引出这节课的授课内容。
PPT再出示色条图。
‘
一共烤了(90)个
(36)个 (54)个
让学生观察并在学习卡上把数据补充完整,随后教师依次点击鼠标,数据以动画的形式在PPT中跳出屏幕,借助色条图,理清数量关系。
最后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把你的想法告诉组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4.时间:5分钟。
活动开始,教师巡堂指导。
2.学生活动
(1)观察主题图快速地找到解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在书本中画出来。根据有效条件,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找寻到隐藏在其中的中间问题。
(2)学生根据PPT出示的色条图,在学习卡上补充数据,对此理清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活动要求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活动,学生分工合作,反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讨论情况。
(4)学生尝试答题,说出计算方法及解题思路。小组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台下学生提出质疑。
3.信息技术支持
(1)图文并茂,动静融合,形象直观,吸引学生的眼球,注意力集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放学习卡,各个学生自行填充或把数据补充完整。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有事可做,同时留有空间让他们思考,转变枯燥的课堂氛围。
(3)穿插了数学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学生根据PPT上老师给的要求,很快分配好任务,展开活动。老师完全把课堂教给学生,老师只是下去巡视指导。真正把学生为主体放在第一。
(4)老师选取两个小组上台展示成果,把小组的学习卡投影在白板上,台下学生看的一清二楚,同时台下小组帮忙提出质疑,加深了学生印象。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1.教师活动
PPT出示,检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先自己尝试总结解题步骤,教师再归纳。
2.学生活动
学生把数据补充完整,检验结果。
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步骤: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3.信息技术支持
(1)通过检验结果验证了解题步骤的可行性,思路的准确性。
(2)让学生自己梳理总结解题步骤,加深学生印象。
(四)练习巩固
1.教师活动
PPT先是出示第一道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判断题,并说出错在哪?
(2)学生得到练习题,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互相探讨,交流想法。活动结束后派小组代表上台板演,台下各个小组提出质疑。
3.信息技术支持
(1)PPT先是出示难度系数较小的判断题,给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同时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2)PPT再出示与本课例题非常相似的应用题,起到巩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摆脱学生觉得应用题都是难的心理,激起学习兴趣。
(五)課堂小结
七、教学特色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自己寻找有效条件,通过色条图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隐藏在其中的中间问题,这是解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从这两个数学活动中,我完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另外发放学习卡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达到激趣的效果。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3,54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拓展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使混合运算计算更准确。例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推理能力,且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所以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和鼓励,并且表扬的内容要具体,学生积极活跃是好事,但也容易因此出现混乱的局面,对此,也要注意有效调控,力争做到“活泼、紧张、严肃、认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在色条图的帮助下,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搜集有效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 应用PPT课件辅助教学,加快学习进度。在探索新知和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图文并茂,形象直观。2.动静融合,数字以动画的形式跳出屏幕,使其具备动感。两组数学活动中动静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先独立思考是静,成员之间进行反馈交流是动。3.对重要信息运用下划线或不同颜色标记,清楚明了,加深学生记忆。4.设计专门的学习卡,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是有针对性的,专门为这节课所设计的学习卡。5.探索新知中借助色条图辅助教学,以填充的形式出示降低了难度,学生思考起来就不那么费脑,而且很快理清了数量关系。6.我这节课中的两个数学活动都运用了投影仪来展示学生成果,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卡投影到白板上,学生讨论结果,解题过程,步骤及方法,所有同学看的清清楚楚,有利于学生一起学习,提出质疑。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教师活动
通过PPT课件先后出示两组口算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口算题的不同之处并回答,找出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抢答,并说出每组计算题的不同之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信息技术支持
运用PPT课件出示两组口算题,让学生回忆起四则混合运算规律,小括号能改变运算规律。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初步感受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活动
PPT课件先出示主题图,引出这节课的授课内容。
PPT再出示色条图。
‘
一共烤了(90)个
(36)个 (54)个
让学生观察并在学习卡上把数据补充完整,随后教师依次点击鼠标,数据以动画的形式在PPT中跳出屏幕,借助色条图,理清数量关系。
最后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把你的想法告诉组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4.时间:5分钟。
活动开始,教师巡堂指导。
2.学生活动
(1)观察主题图快速地找到解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在书本中画出来。根据有效条件,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找寻到隐藏在其中的中间问题。
(2)学生根据PPT出示的色条图,在学习卡上补充数据,对此理清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活动要求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活动,学生分工合作,反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讨论情况。
(4)学生尝试答题,说出计算方法及解题思路。小组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台下学生提出质疑。
3.信息技术支持
(1)图文并茂,动静融合,形象直观,吸引学生的眼球,注意力集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放学习卡,各个学生自行填充或把数据补充完整。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有事可做,同时留有空间让他们思考,转变枯燥的课堂氛围。
(3)穿插了数学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学生根据PPT上老师给的要求,很快分配好任务,展开活动。老师完全把课堂教给学生,老师只是下去巡视指导。真正把学生为主体放在第一。
(4)老师选取两个小组上台展示成果,把小组的学习卡投影在白板上,台下学生看的一清二楚,同时台下小组帮忙提出质疑,加深了学生印象。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1.教师活动
PPT出示,检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先自己尝试总结解题步骤,教师再归纳。
2.学生活动
学生把数据补充完整,检验结果。
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步骤: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3.信息技术支持
(1)通过检验结果验证了解题步骤的可行性,思路的准确性。
(2)让学生自己梳理总结解题步骤,加深学生印象。
(四)练习巩固
1.教师活动
PPT先是出示第一道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判断题,并说出错在哪?
(2)学生得到练习题,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互相探讨,交流想法。活动结束后派小组代表上台板演,台下各个小组提出质疑。
3.信息技术支持
(1)PPT先是出示难度系数较小的判断题,给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同时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2)PPT再出示与本课例题非常相似的应用题,起到巩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摆脱学生觉得应用题都是难的心理,激起学习兴趣。
(五)課堂小结
七、教学特色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自己寻找有效条件,通过色条图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隐藏在其中的中间问题,这是解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从这两个数学活动中,我完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另外发放学习卡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达到激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