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能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学生能否融入课堂的关键所在。通过让学生亲手做、亲手玩、亲身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做一做 学一学 比一比 议一议 乐趣
《台湾的蝴蝶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但如何真正让学生人情入境,真正体会到蝴蝶之美,我费了一番脑筋。本来想自己做个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时,能从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课件中直接感知蝴蝶的美,但是近期几次公开课听下来,我有一感受:教师课堂上所出示的教学课件,其中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优美的画面或图片,学生不能做到很好的欣赏,而只是大声的“哇哇”惊讶,是学生的少见多怪吗?不是!只能说现在的教师对多媒体多是一种盲从,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反而使学生丧失亲手做、亲手玩、亲身体验的乐趣。这与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的要求相悖。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蝴蝶谷的美,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觉得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融入课堂。
一、做一做,蝴蝶“动起来”
蝴蝶是学生们熟悉的昆虫。虽然很多孩子知道蝴蝶是难看的大青虫变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它的喜爱。我们学校是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里花草茂盛,一到春天,蝴蝶成群成群地飞,学生们也爱去观察捕捉蝴蝶。如何让“蝴蝶”在课堂上也能翩翩起舞,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关键所在。皮亚杰曾指出:“动作是智慧的根源。”也就是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于是,在课前准备时,我就对学生渗透,老师教你们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你们愿意吗?听老师说要他们做会飞的蝴蝶,尤其是看到我双手夹着蝴蝶飞,他们显得很兴奋。我一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我调动了,就把做“动起来”的蝴蝶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教会他们,等到他们做好后,我让他们夹在手指上飞一飞,哇!班上立刻成了蝴蝶的天下。我趁热打铁,布置任务,晚上回去要做一只黄蝴蝶和两只彩蝴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让学生动手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一学,学生“动起来”
第二天上课前,我了解了一下,每个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这可是上课出彩的地方。上课了,学生们拿出了自己做的蝴蝶,他们知道课上要用。在讲解第二小节第二句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是这里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3个动词,课前我已画好花丛、树林、小溪3种事物,花丛矮,树林高,小溪宽。我先请一位学生上来示范3个动作,这个学生做得不错,但是动作做得很慢,不太合拍。我笑眯眯地对她说:“原来你是一只悠闲的蝴蝶。”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有了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请你们跟着我做一只匆匆忙忙赶去聚会的蝴蝶。”在我的带领下,学生学着我的样子,试着做快速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的动作,体会到蝴蝶这种匆匆忙忙赶去聚会的着急心情。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已初步感受到“动起来”的快乐。
三、比一比,课堂“动起来”
“同学们,课文的第3小节介绍了两种蝴蝶谷:一种是黄蝶谷,一种是彩蝶谷。想感受一下黄蝶谷的美吗?拿出黄蝴蝶,举起你们的手,舞动手中的蝴蝶,向中间靠拢,今天虽然是个阴天,但是黄蝶谷里的蝴蝶依然黄得像金子,它们虽然颜色单一,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如果今天是个晴天,你们觉得怎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下子就理解了“金光灿灿”这个词。
“同学们,彩蝶谷里的蝴蝶更热闹了,让我们去瞧瞧!老师读这一句,你们能做出蝴蝶的动作来吗?试着和小组同学做一做。”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三五成群,有的在研究要做的动作,有的在看蝴蝶的色彩,有的比试谁飞的姿势优美。学生都好像是那些快乐的蝴蝶,班级好像就是一个快乐的彩蝶谷,此时,学生都已人情入境。再向学生灌输蝴蝶谷里的蝴蝶美已显得多余。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在舞动的过程中,不仅感知了蝴蝶的色彩多,数量多,还受到了美的熏陶。真可谓:翩翩展翅绕指飞,彩翼欢舞生陶醉。
四、议一议,情感“动起来”
“同学们,凡是美丽的东西,总为人类所喜爱。人们爱蝴蝶,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人们爱台湾的蝴蝶谷,因为它是我国的蝴蝶王国。所以,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当这些可爱而美丽的小精灵团团围住你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说?谁来做一做游客?”学生通过刚才的翩翩展翅,对蝴蝶的美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他们都能表达出对蝴蝶的赞美之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感悟显得生动、真实,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纵观整堂课,我虽然没用到多媒体,但是小小蝴蝶绕指飞,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使他们为之陶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做一做 学一学 比一比 议一议 乐趣
《台湾的蝴蝶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但如何真正让学生人情入境,真正体会到蝴蝶之美,我费了一番脑筋。本来想自己做个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时,能从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课件中直接感知蝴蝶的美,但是近期几次公开课听下来,我有一感受:教师课堂上所出示的教学课件,其中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优美的画面或图片,学生不能做到很好的欣赏,而只是大声的“哇哇”惊讶,是学生的少见多怪吗?不是!只能说现在的教师对多媒体多是一种盲从,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反而使学生丧失亲手做、亲手玩、亲身体验的乐趣。这与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的要求相悖。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蝴蝶谷的美,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觉得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融入课堂。
一、做一做,蝴蝶“动起来”
蝴蝶是学生们熟悉的昆虫。虽然很多孩子知道蝴蝶是难看的大青虫变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它的喜爱。我们学校是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里花草茂盛,一到春天,蝴蝶成群成群地飞,学生们也爱去观察捕捉蝴蝶。如何让“蝴蝶”在课堂上也能翩翩起舞,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关键所在。皮亚杰曾指出:“动作是智慧的根源。”也就是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于是,在课前准备时,我就对学生渗透,老师教你们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你们愿意吗?听老师说要他们做会飞的蝴蝶,尤其是看到我双手夹着蝴蝶飞,他们显得很兴奋。我一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我调动了,就把做“动起来”的蝴蝶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教会他们,等到他们做好后,我让他们夹在手指上飞一飞,哇!班上立刻成了蝴蝶的天下。我趁热打铁,布置任务,晚上回去要做一只黄蝴蝶和两只彩蝴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让学生动手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一学,学生“动起来”
第二天上课前,我了解了一下,每个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这可是上课出彩的地方。上课了,学生们拿出了自己做的蝴蝶,他们知道课上要用。在讲解第二小节第二句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是这里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3个动词,课前我已画好花丛、树林、小溪3种事物,花丛矮,树林高,小溪宽。我先请一位学生上来示范3个动作,这个学生做得不错,但是动作做得很慢,不太合拍。我笑眯眯地对她说:“原来你是一只悠闲的蝴蝶。”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有了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请你们跟着我做一只匆匆忙忙赶去聚会的蝴蝶。”在我的带领下,学生学着我的样子,试着做快速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的动作,体会到蝴蝶这种匆匆忙忙赶去聚会的着急心情。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已初步感受到“动起来”的快乐。
三、比一比,课堂“动起来”
“同学们,课文的第3小节介绍了两种蝴蝶谷:一种是黄蝶谷,一种是彩蝶谷。想感受一下黄蝶谷的美吗?拿出黄蝴蝶,举起你们的手,舞动手中的蝴蝶,向中间靠拢,今天虽然是个阴天,但是黄蝶谷里的蝴蝶依然黄得像金子,它们虽然颜色单一,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如果今天是个晴天,你们觉得怎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下子就理解了“金光灿灿”这个词。
“同学们,彩蝶谷里的蝴蝶更热闹了,让我们去瞧瞧!老师读这一句,你们能做出蝴蝶的动作来吗?试着和小组同学做一做。”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三五成群,有的在研究要做的动作,有的在看蝴蝶的色彩,有的比试谁飞的姿势优美。学生都好像是那些快乐的蝴蝶,班级好像就是一个快乐的彩蝶谷,此时,学生都已人情入境。再向学生灌输蝴蝶谷里的蝴蝶美已显得多余。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在舞动的过程中,不仅感知了蝴蝶的色彩多,数量多,还受到了美的熏陶。真可谓:翩翩展翅绕指飞,彩翼欢舞生陶醉。
四、议一议,情感“动起来”
“同学们,凡是美丽的东西,总为人类所喜爱。人们爱蝴蝶,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人们爱台湾的蝴蝶谷,因为它是我国的蝴蝶王国。所以,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当这些可爱而美丽的小精灵团团围住你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说?谁来做一做游客?”学生通过刚才的翩翩展翅,对蝴蝶的美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他们都能表达出对蝴蝶的赞美之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感悟显得生动、真实,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纵观整堂课,我虽然没用到多媒体,但是小小蝴蝶绕指飞,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使他们为之陶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