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任务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注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和分配,精心设计活动,以及最后要及时运用多种方式评价。
关键词:任务 活动 情景
上个星期我在班上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开展了一节英语活动课。此次活动的内容是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购物和销售用语。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我提前一周告知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准备道具。同时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的日常交际用语,并强调活动将以竞争的形式进行。到了活动的那一天,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听到学生们说英语的声音。走进教室,我发现里面的布置着实出乎我的意料。黑板上写上了活动的主题。班上的桌椅也已被设计成了柜台的形式,上面摆满了被卖的物品。同时,学生一见我走进了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两眼兴奋的望着我,似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我一声令下。看着学生这么兴趣高昂,我立刻宣布“Go, please!”。学生们马上投入到了活动中。活动中,我发现每个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中。因为我要求每一个人只许购买和销售两件物品,这样可避免活动被 成绩好的学生独占或成绩弱的学生只当观众。这样,为了使自己的组胜出,每个人必须参加。在活动中,有些英语极弱的,甚至上课我从来没听到他们讲过一个英语单词的,也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如用手势语或现场活学并加以活用。课堂气氛之活跃让我始料未及。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的话,你会完全看不出他们是一群英语基础较弱且一部分人早已对英语失去信心的中职学生。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组长统计了本组购买的物品数和销售额,并共同选出了“销售优胜组”和“购买优胜组”。一节课很快结束了。铃声响起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同学竟叫道,“咦,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还有一些学生则向我提出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纵观这节课的总体效果,我认为它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则是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理念。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的运用和重要,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任务型教学的途径的基本理念是: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所谓“任务”是指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做的事,进行的活动。如:订票、订房间、订餐、买东西、问路、访友、借书、看病等(于永年,2003.1)。美国心理学家施特恩贝格(Sternberg .R.J)认为六大因素: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相互作用创造力,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角度而言,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今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其实就是通过教师在宏观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向学生布置与之相适应的任务,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运用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风格和人格的形成。同时任务型教学途径也把教师从注重书本转向注重学生兴趣、体验、技能的培养。
根据任务所需的地点来看,可把它分为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这两者是没有什么严格界限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本对话主要口语功能编出一则相似对话并表演。同时,鼓励学生在对话中能创造性地加入以前所学过的对话。给学生5到6分钟的时间准备,之后,教师当堂抽测评价。若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表演检测。此时教师向学生布置的任务就要稍复杂一点。比如在编问路对话中,教师要求不是一个村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并安排一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安排组员人数、角色及各组员任务。同时要求各组员画出自己所在村位置并描述出去个组员家的路线。
结合本节课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今后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情景创设。我国大部分地方没有说和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而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运用。因此为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使用的环境,教师必须创设情景。情景的创设要反映生活,尽量做到真实化。情景创设的好,可极大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则会让学生感到疲倦,索然无味。他们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是被动地完成。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呢?这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任务内容而定。例如布置相应的环境或言语引导。 我們在实施问路对话这一任务时,可以这样创设环境:This Sunday I am going to your home,but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o your ho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your home is? 这时学生们都想跃跃一试,争着想告诉老师他(她)家在哪。教师此时可点几位同学描述去自家的路线,活跃课堂气氛。之后,教师话题继续:This Sunday you plan to go to your partner’s home,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Now , ask your partner how to get his or her home. 这之后,学生就会很兴奋去问自己同伴的家庭路线。
其次教师要注意在任务布置和实施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布置任务时,教师是领导者和指挥者。因为此时教师需向学生提供和传授在任务活动中所需的语言材料,以及安排任务实施步骤。实施任务中,教师是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是任务实施的主体。教师不要包揽一切,应与学生共同合作,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此时,教师应是学生的“活字典” 、“图书馆” 。
再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运用材料,活化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据教材精心组织参与大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语言活动。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任务布置好后,要及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多样化,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但无论什么评价,要注意及时准确。切记不可只布置任务而不评价结果。因为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保持其兴趣的重要砝码。
当然,任务型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它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费时教长,而且不适应大班教学。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计任务,使任务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不要为了任务而任务。
关键词:任务 活动 情景
上个星期我在班上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开展了一节英语活动课。此次活动的内容是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购物和销售用语。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我提前一周告知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准备道具。同时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的日常交际用语,并强调活动将以竞争的形式进行。到了活动的那一天,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听到学生们说英语的声音。走进教室,我发现里面的布置着实出乎我的意料。黑板上写上了活动的主题。班上的桌椅也已被设计成了柜台的形式,上面摆满了被卖的物品。同时,学生一见我走进了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两眼兴奋的望着我,似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我一声令下。看着学生这么兴趣高昂,我立刻宣布“Go, please!”。学生们马上投入到了活动中。活动中,我发现每个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中。因为我要求每一个人只许购买和销售两件物品,这样可避免活动被 成绩好的学生独占或成绩弱的学生只当观众。这样,为了使自己的组胜出,每个人必须参加。在活动中,有些英语极弱的,甚至上课我从来没听到他们讲过一个英语单词的,也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如用手势语或现场活学并加以活用。课堂气氛之活跃让我始料未及。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的话,你会完全看不出他们是一群英语基础较弱且一部分人早已对英语失去信心的中职学生。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组长统计了本组购买的物品数和销售额,并共同选出了“销售优胜组”和“购买优胜组”。一节课很快结束了。铃声响起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同学竟叫道,“咦,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还有一些学生则向我提出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纵观这节课的总体效果,我认为它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则是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理念。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的运用和重要,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任务型教学的途径的基本理念是: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所谓“任务”是指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做的事,进行的活动。如:订票、订房间、订餐、买东西、问路、访友、借书、看病等(于永年,2003.1)。美国心理学家施特恩贝格(Sternberg .R.J)认为六大因素: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相互作用创造力,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角度而言,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今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其实就是通过教师在宏观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向学生布置与之相适应的任务,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运用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风格和人格的形成。同时任务型教学途径也把教师从注重书本转向注重学生兴趣、体验、技能的培养。
根据任务所需的地点来看,可把它分为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这两者是没有什么严格界限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本对话主要口语功能编出一则相似对话并表演。同时,鼓励学生在对话中能创造性地加入以前所学过的对话。给学生5到6分钟的时间准备,之后,教师当堂抽测评价。若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表演检测。此时教师向学生布置的任务就要稍复杂一点。比如在编问路对话中,教师要求不是一个村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并安排一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安排组员人数、角色及各组员任务。同时要求各组员画出自己所在村位置并描述出去个组员家的路线。
结合本节课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今后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情景创设。我国大部分地方没有说和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而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运用。因此为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使用的环境,教师必须创设情景。情景的创设要反映生活,尽量做到真实化。情景创设的好,可极大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则会让学生感到疲倦,索然无味。他们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是被动地完成。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呢?这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任务内容而定。例如布置相应的环境或言语引导。 我們在实施问路对话这一任务时,可以这样创设环境:This Sunday I am going to your home,but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o your ho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your home is? 这时学生们都想跃跃一试,争着想告诉老师他(她)家在哪。教师此时可点几位同学描述去自家的路线,活跃课堂气氛。之后,教师话题继续:This Sunday you plan to go to your partner’s home,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Now , ask your partner how to get his or her home. 这之后,学生就会很兴奋去问自己同伴的家庭路线。
其次教师要注意在任务布置和实施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布置任务时,教师是领导者和指挥者。因为此时教师需向学生提供和传授在任务活动中所需的语言材料,以及安排任务实施步骤。实施任务中,教师是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是任务实施的主体。教师不要包揽一切,应与学生共同合作,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此时,教师应是学生的“活字典” 、“图书馆” 。
再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运用材料,活化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据教材精心组织参与大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语言活动。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任务布置好后,要及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多样化,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但无论什么评价,要注意及时准确。切记不可只布置任务而不评价结果。因为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保持其兴趣的重要砝码。
当然,任务型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它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费时教长,而且不适应大班教学。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计任务,使任务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不要为了任务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