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去看看,给爸爸买件衬衣。”
   “不去不去,这里衣服太贵了。”
   “爸爸经常出差,得穿得上档次一点……要想马儿跑得快,不给马儿吃草怎么行?”
   “草要吃的,但不用吃太好。”
   “你这个小东西啊!”
   “呵呵呵……”
   “哈哈哈……”
   万华广场一楼某个男装品牌店门口,我们俩前拉后扯,嘻嘻哈哈,没大没小。
   彼时,你和我一样高了,陪我逛街只是偶尔对我的“赏赐”,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有事没事被我提溜着大街小巷穷逛。在家的时候,你要写作业,要画画,要练书法,要玩手机,雅兴来了还想弹琴,如果有同学约你,你还要跟她们一起玩。你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能不能匀一点给我得看具体情况。
   有好友戏称为“犀利姐”,还真没错,你的眼光和语言常常绕过现象直抵本质,话不多但能一语中的。你说得对,你爸爸的确是一匹对“草料”质量没有要求的只管奔跑的“笨马儿”。
   刚上小学的时候,你在作文里写到:“我爸爸很忙,他每天都要写作文,但我妈妈的工作很清闲,只有开学初和放假前有点忙。”这句话表达的字面意义不太准确。
   你爸爸毕业于西北一所老牌大学,本科和硕士学的是这个学校最牛气的专业。这个专业195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4年开始培养博士,2001年开始培养博士后。1993年,你爸爸从淮河边出发,乘坐绿皮火车走了一天一夜零半天,来到位于黄河边的一所大学,念了这所大学里最牛气的专业,本硕没挪窝,原地奋斗七年,硕士毕业后应聘到这座小城里当了大学老师。到了工作岗位以后,他发现所学非所用,他引以为荣的专业在这所大学里并不吃香。在本科生培养计划里,只有一两门专业选修课接近于他的专业,其余的他一概不懂,更别提他所在学科的核心专业内容。
   为人师者,要想给徒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给大学生当老师,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照葫芦画瓢原样贩给学生,而是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研究,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构、重构,通过一系列再加工,然后再拿到课堂上与学生讲解、讨论,让学生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唯有这样,才能站稳、站好大学里的三尺讲台,才不至于在课堂上被“问题学生”“刁难”。既然认定了这份工作,既然要在这里扎根,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找准立足之本。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人生的关键节点往往都是窄门,可选余地不大,且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专业方向、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是眼下必须要通过的“窄门”,在认识清楚这一点之后,你爸爸跟所有从农村奋斗出来的草根一样,把一身的蛮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不分寒暑假,不分上下班,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三年之后,你爸爸获得他所在学科的博士学位,成功转型,同时解决了学历问题。但是,学历不等于学问,学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拿来的,学问需要在不断地研究和应用中探索、积累。
   这就是你所看到的你爸爸每天“写作文”的样子。
   你爸爸的工作属于业务性质,而我是行政管理人员,做的是事務性工作,事务性工作以服务为主,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只要用责任心和耐心,在上班时间内,按照规范和流程做好相关工作就可以了,如果自甘平庸、不想追求进步的话,下班之后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因此,我的工作和生活之间有明显的时间界限:朝九晚五属于办公室,寒暑假以及双休日属于家庭。至于说清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行政工作就是服务工作,而服务只是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一个人长期荷重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上,那他除了劳累就剩挫败感了。尽管服务工作不可缺少,但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服务工作者的地位却是不重要的。打个看得见的比方,就好像一本书,业务工作者相当于书页,服务工作者相当于书脊缝隙里的胶水,前者被人捧读,后者被人忽略,甚至嘲笑。涉世未深的你像你爸爸及大部分人一样,经常取笑我这个“胶水”,并且认为我上班很清闲。
   “妈妈明天得参与一场面试,到时候既要做记录,又要按秒表,以前没做过,有点担心出错。”
   “按秒表是做什么?”
   “高三的学生来我们学校面试,面试时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讲清楚自己的成绩和特长。妈妈手里拿一只秒表,三分钟一到就要喊停。”
   “哦,原来你就是个按秒表的啊,这有什么难的?”你的口气里充满了戏谑和调侃,似乎还有些失落。
   我就像被人踩着尾巴尖的老猫,神经质地跳起来维护自己:
   “按秒表怎么啦?这面试就相当于高考!学生一旦入选,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门槛,而能不能入选,就看他们在这三分钟内的表现,如果秒表操作不规范,短时或者超时,是不是就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
   “行行行,是我不懂,按秒表真的很重要……”你仍然嘻嘻哈哈,但好歹算是妥协了,我这个“胶水”勉强得到了你的认可。
   总的说来,我的工作还是比你爸爸的轻松。
   你爸爸要么上课,要么出差,要么坐在办公室敲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寒暑假和周末对他来说都是工作日。只要坐在电脑跟前,他全身的细胞都好像处在“冲锋陷阵”的状态:脖子朝前抻着,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十指在键盘上飞奔,两条瘦腿扭成麻花,用双脚打个结塞到凳子底下。我说你这样坐着血液不畅通,对身体不好,他不理我。我弯腰朝桌子底下看了一眼,发现桌子下面有块横板,就认定了他奇怪的坐姿是那块板造成的,就去借了个螺丝刀,钻到桌子底下把那个板给卸了。我还没来得及扑打干净身上的尘土,桌子“吱呀呀”呻吟着朝一边歪去,电脑显示器、打印机、一大摞书、图纸、水杯、烟灰缸等等,桌面上的东西危如累卵。对这“从天而降”的危险,你爸爸一时没回过神来,只凭本能手忙脚乱保护他的财物,危险过后知道了缘由,他很生气,批评我没事找事。人做错事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在做错之前只考虑问题的A面而无意忽略了B面。桌子也是有平衡阀的,破坏平衡就得承担被颠覆的危险。我好心办了坏事,不得不为自己的鲁莽买单,一边应承着马上去买桌子,一边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后来从四楼仓库里借了一张旧桌子应急。中午家居市场把新桌子送过来,我三下五除二就给安装起来了。没想到你爸爸嘟嘟囔囔不满意,嫌桌子太小。没办法,我只得第二次自掏腰包赔他一张更大的桌子。事实上他的办公条件很好,几个人共用一间教室那么大的办公室,每个人都有统一配置的办公桌和电脑桌,但他不用,嫌小,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一张其他用途的桌子,放在一排书柜后面,面壁而坐。你爸爸温吞柔软的性格里带点犟劲,还有些孩子气的特立独行的“小怪癖”,但他聪明、上进。平时我们的相处之道也是嘻哈玩笑,互黑自黑以取乐。生活本身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如果还要装得一本正经煞有介事,那人生就更累更无聊了。    后来,你爸爸的腰椎果然出问题了,有一段时间,病情严重到夜不能寐的程度。
   对于“我爸爸很忙,他每天都要写作文”这件事,我不知道你心里有没有因为缺少他的陪伴而产生抱怨和委屈。我是有过抱怨和委屈的。旧式家庭里夫妻间的合作模式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但现在不是那个年代了,现在的女人不光得主内,同时还得主外,自己的屋子得自己扫,自己的天空也得自己顶。生活上要独自挑起洒扫庭院、哺育孩子的重担,工作上要和男人一起竞争、共同进步,而那个忙得让人焦头烂额的工作,未必能给你可观的待遇和价值感。房贷要还,孩子要照顾。微薄的收入一半上交银行还贷款,一半寄回两边原生家庭救急救穷,而自己视为命根子的唯一的孩子却没有人帮忙照顾。你体弱多病,要么感冒发烧,要么头疼肚子疼。最初的那几年,我觉得日子过成了云端独舞的样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没有成就感。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你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汗气(叹气)?”
   我心里一惊,自己叹气竟然连自己都没有觉察到。人们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你的妈妈确实不是个好妈妈,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极差,缺乏哲学思维和快乐细胞,脾气急躁、悲观。本质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地鸡毛的那一面,但乐观的人将其忽略不计,而悲观的人却能将之放大数倍,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且那时候还不理解人生真正的苦,总觉得自己过得太艰辛,所以会时不时吐一口闷气。事实上,过去的苦难都已经过去了,眼下的生活也并不是很糟糕,我和你爸爸认识于大学校园,感情基础深厚,纵有严寒霜冻,也不过是外力而已,眼前的困境总有熬过去的一天,而你也在慢慢长大。但有的时候,我忍不住心浮气躁。你绝大多数时候都很懂事,偶尔会无理取闹。当我们俩的坏情绪恰好相遇的时候,不愉快的事就发生了。所以在你三年级之前,你的小屁股偶尔会遭遇我的巴掌。有几个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成了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疤。
   你五岁那年春节,我们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年,跟阿婆一家去了阿婆女儿的婆婆家太湖源。江南乡村美得让人忧伤,门外竹翠雪白、炊烟袅袅、溪水叮咚,门内柴火盆噼啪燃烧,暖意融融,挂在墙上的酱鸭丰腴诱人……陌生新鲜的环境、热情周到的主人、温暖祥和的年味,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好,而这美好是人家的,我们只是一株无依无靠的浮萍……我多愁善感的心田上升起一丝孤独和悲伤。
   阿姨的婆婆烧了满满一大桌子菜,正要吃饭的时候,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来了,主人热情邀请老人入座,就在大家推来让去的时候,你莫名其妙开始哇哇大哭,不要老人坐下来,我赶紧哄你,可是你哭得更厉害了,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老人颤颤巍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把你抱到门外去哄,你还是一个劲地哭。我的魔鬼脾气终于爆发了,把你拽到堂屋后面,抬手就在你屁股上拍了两巴掌,然后架着胳肢窝把你扔到了雪地里,那是个斜坡,坡上的雪有半尺厚,你顺着斜坡躺在雪里继续哭,我蹲在你身旁冷眼看着。那天,你穿了一条厚厚的紫色条绒棉裤,上衣是法兰绒料子,也是紫色的,上面印着白色小圆点,袖子已经有些短了,小手露在外面,冻得通红通红,小脸蛋也因为冷和哭而变得红通通的。我一直记得那一幕,也一直为自己的狠心而肝肠寸断。
   还有一次打你是在琴行。我给你报的班是一对二,也就是同一时间老师只教两个学生。老师教你俩打节拍,那个小朋友乐感强学得快一些,被老师表扬了,然后你就哭了,怎么哄都不行,哪怕老师再补夸你也没有用,老师只好说先休息一下。我把你拉到表演大厅的无人处,抬手就在你屁股上拍了两巴掌,随着巴掌的起落,我的心已经疼得抽搐,又赶紧好言哄劝。
   有时候,你做作业不会了要哭,和小朋友玩得不開心也要哭,你一哭我就烦躁,烦躁起来巴掌就落下来了,巴掌落下去之后我就后悔。
   因为烦躁而对你没有耐心,因为揍你而懊悔,因为懊悔而冲你爸爸发脾气。你妈妈跟所有没能耐的中年妇女一样,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把丈夫当成最安全的出气筒,一生气就控诉他的各种不是。而你爸爸的确是有“罪过”的,他的“罪过”就是不陪你、不管家、心里只有工作。对于我冤屈滔天的控诉,你爸爸就像一头装睡的狮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既不申辩,也不改正,任由我发泄。我一个人自说自唱,气出完了,话说尽了,抹一把眼泪,带着更加浓厚的爱意继续围绕在你左右,继续为这个家忙来忙去,你爸爸则继续去办公室忙他的工作,一切又回到控诉之前的状态。烦躁、唠叨、和解,生活就这样循环着、继续着。好在这样的日子慢慢在改善,大概从你上三年级开始,我再没有打过你的屁股。与此同时,我也尽量控制情绪,减少跟你爸爸唠叨的次数。
   一方面是你突然间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爱哭爱闹,你变得懂事、自律、上进,学习刻苦认真,不用提醒催促,你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你的手机就在身边,但我们不用担心你沉迷于手机游戏,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也有一起玩耍的朋友。你的书桌、书架、衣柜和床铺任何时候都整齐有序,各样东西都有固定的存放处。你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不用我操心费神。有时我暗自感叹,觉得连我自己都不如你。
   另一方面,我也逐渐理解了你爸爸的不易。当一个合格的大学专任教师,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奉献和能力:一是讲课,二是做研究。讲课两小时,备课可能需要十小时甚至更久,而做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无法量化。你爸爸所学专业和所从事专业之间的跨度大,难度高,要弥合这一段差距,就得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专业,这其中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无法计算的。这是客观事实对他提出的要求。主观上,你爸爸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生活琐事他做不了,也不愿意做,为了避免“麻烦”,索性就拿工作当挡箭牌,“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性格使然。改变不了你爸爸,我只能改变我自己。
   你爸爸“每天都要写作文”,庆幸的是你妈妈的工作没有这项要求,所以不上班的日子,我基本上不离你左右。    前世上千次的回眸,才换回你我今生的相遇和十五年六个月零九天的陪伴。
   怀胎十个月,受难十个月。我每天吐啊吐啊,吐完胆汁吐空气,吐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是没有食欲,偶尔想吃一口,也得自食其力。晚上躺在床上“翻烙饼”,朝左边躺不舒服,朝右边躺不舒服,平躺更不舒服,双腿蜷得又酸又麻,一寸寸伸展开来,还没伸到底,小腿肚子上的肌肉“嘎巴”一下“石化”了。身体遭受抽筋扒皮的磨难,内心也忧虑不安:他/她会不会是三瓣嘴,会不会多一根指头,会不会少一个耳朵,会不会不聪明……我相信所有生育过的妈妈都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我的忧虑比别人多一些。因为妊娠反应强烈,厌食、孕吐、缺钙、营养不良,孕后第一个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过感冒药。更不幸的是,那年还发生了一场要命的传染性疾病,一种名叫“SARS”的病毒威胁到了全人类的性命。4月19日,杭州市首次出现三例“非典”病人。“兵”临城下,人人自危。危难面前,保护学生是学校的天职,而我的工作职责是管理学生,所以,尽管我肚子里也有一个正在萌芽的、同样需要保护的生命,但是,个人利益得服从集体利益,小利益得服从大利益,所以我顾不得你,得先顾大学生。我每天挺着已经明显凸起的肚子,穿梭在学生中间,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头疼脑热,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
   2003年10月13日下午2:31,老天爷把你恩赐给了我。你长得可真小啊,只有2.7公斤重,49厘米高。瘦瘦小小的你被裹在一个红艳艳的包被里,小脑袋露在外面,头发湿漉漉的,皮肤红通通的,肿泡眼,塌鼻子,小嘴巴,总而言之,你看起来皱皱巴巴,有点怪,有点丑。
   我和你爸爸活到将近三十岁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小人儿,事先也没有想清楚,当一个小人儿的父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素质和能力,甚至,是否得搞清楚双方家族五代之内的基因是否健康,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的风险,等等,这些统统都没有想过。我们只是机械地遵循着世代的传统观念,觉得自己年龄不小了,该生孩子了。从做出这个毛糙的决定,到妇幼保健院医生告知我怀孕了,期间没有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世界上所有带点技术性的职业都有门槛,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资格方可入行。如果说当人之父母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这个既带科学性又带玄学性的职业,它的准入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这应当是人类最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所以,当老天爷把你恩赐给我们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就像两个傻子,六神无主,手足无措,除了满心欢喜,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连抱你一下都不会、不敢,只敢伸长了脖子小心翼翼地瞅你,生怕看疼了你,却又怎么都看不够。
   每天,我和你爸爸半躺半卧在你左右两侧,用手支棱着腮帮,半张着嘴巴,眼睛痴痴地看着你,你的样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小脸逐渐不那么红了,眼睛也没有那么肿了,皮肤也不太皱巴了,五官渐渐饱满圆润起来,看着不像刚出生时那么怪、那么丑了。看得久了,梦被惊扰了,你似乎有点不高兴,嘬嘴、蹙眉、睁眼、闭眼、打哈欠……小脸上的表情丰富极了,两只鸡爪一样的小手举到耳旁,像是投降,又像是抓挠,小脑袋左右转动,小身子在被窝里又屈又伸又扭又转,就像被树叶盖住的大毛毛虫,使出浑身的劲儿挣扎着,样子惹人怜惜得不知所措。我脑袋里灵光一闪,转头对你爸爸说:“哎,小名就叫她妞妞吧。”
   “那就叫妞妞吧。”
   于是,“妞妞”就成了你的小名。
   小名“妞妞”是在你出生之后偶然得来的,只图个可爱,好听,没有赋予过多的含义,但大名却费了一番思量,在你出生之前,你爸爸和我就开始琢磨了,几番讨论之后才确定下来。三个字,依次是你爸爸的姓氏、我姓氏的谐音、你生肖的谐音。这三个字写起来简单,读起来上口,回味起来有意思:馬氏和孟氏的太阳。不错,你就是我和你爸爸的太阳,我们视你为生命。每当有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总是抢先回答,小名一带而过,大名报得郑重其事,先说出那三个字,再分别组三个词语,外带两句解释,生怕别人听不明白其中的寓意。问话的人原本只是随口一问,答话的人却一丝不苟,这样一来,问话的人免不了得多说一句:“哇,这个名字好。”
   你爸爸腰杆一挺:“这名字是我起的。”
   “哦,这个当爸爸的真有水平,有水平。”问话的人有口无心地赞扬着。
   等那人走开了,我就找你爸爸理论:“谁说是你起的?我记得明明是我先想出来的。”
   “我先想出来的,你脑子那么笨,怎么能想得出来?”你爸爸强词夺理,寸土不让。
   一个言语笨拙、向来不屑于争名夺利的人,却在女儿名字的“版权”问题上风度尽失。看着他一反常态的表现,我嗤之以鼻,内心又好气又好笑。
   你爸爸说:“妞妞长得真漂亮。”
   “就是,你看她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我把你的漂亮之处说得更具体一些。
   你爸爸又补充了一句:“嘴巴是嘴巴。”
   我们两个就像语言贫乏的傻子,想不出更合适的词汇来夸你。精致、清秀、眉清目秀,等等,书本上那些个洋气的字眼,表达效果远不如口头语言来得精准、传神,而你确实很漂亮:小圆脸、尖下巴、高鼻梁、丹凤眼、樱桃嘴、粉腮、柳眉……五官虽小,气韵十足。
   当你的目光抚过我的脸庞时,我的心就暖化了。你的眼珠又黑又亮,眼底白里透蓝,温润得像玉,纯净得像雨后晴空。沐浴春风,不如被你看上一眼。
   《红楼梦》上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觉得不对,女儿应该是花儿做的,水哪里有这么美、这么香、这么软?你的肤色、你的五官、你的样子,你所有的一切,只能用花来形容。你的气息里带着迷人的奶香味,你穿过的衣服上散发着春天的树木的清香。你个子和我一样高了,你的气质里依然蕴含着花儿的特质:细腻、敏感、脆弱、羞怯,就像开放在晨雾里的花儿一样干净、纯洁,眼神像小鹿一样清纯柔顺,说话声音甜甜的,走路脚步轻轻的,双脚习惯性地带点小内八字,手指修长,柔若无骨。    这么美好的你,我和你爸爸依然用最土气的语言来夸你:“我们妞妞长得真漂亮啊,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我说到这里就为止了,你爸爸总不忘补充一句:“嘴巴是嘴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果然,几个月之后,被你爸爸夸过无数次的樱桃小嘴会说话了,一开口就叫“爸爸”,只是“刹车”不灵,叫起来是一连串的“爸爸爸”,就像安徽老家人召唤小狗,你爸爸开心极了,逢人就炫耀,说你会叫爸爸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此一理,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
   我们已经步入中年。我们既没有一大群兄弟姐妹,也没有一大群儿子女儿,小孩子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始终是陌生的、稀缺的。因此,当你来到我们生命里的时候,我们是稀罕的,同时也是笨拙的,爱你却不会养你。而你的确很难养。从出生几个月开始到小学毕业之前,我们是医院里的常客,平均以每个月两次的频率往医院跑。吃奶阶段经常便秘,后来感冒发烧,再后来又陆续增添了胃痛、头痛、鼻炎、痛经,等等。曾经得过两次肺炎,住过三次院,胳膊骨折过一次,脚脖子骨裂过一次,有些毛病生得莫名其妙。虽然这些毛病不会致命,但很折磨人。你有三分不适,我和你爸爸就有七分揪心。我们三天两头带着你往医院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然而,吃下去的各种抗生素治标不治本,你的体质依然很弱,常年手脚冰凉。比这更艰难的,是我和你爸爸出门上班的时候,不知道把嗷嗷待哺的你托付给谁来照顾。当你身陷困境的时候,往往四顾无亲。
   万幸的是,在你22个月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周阿婆——一个和我們不沾亲带故的老人,她和她的家人给了你亲人般的呵护。从幼儿园到整个小学的十余年时间里,阿婆给你做饭,接送你上学放学,甚至供应你的穿戴。我和你爸爸上班的时候,她的家就是你的家。
   阿婆和阿公在我们小区对面经营一爿小店,卖些生活用品。老两口人缘好,小店每天像码头一样热闹,买香烟啤酒的、串门聊天的、打牌嗑瓜子的,小店内外都是人。认识阿婆之前,你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平常接触的只有几个人,突然看见这么多陌生人,天生胆小害羞的你东躲西藏。那些爱玩的人故意逗你:
   “妞妞,你是谁家的妞妞啊?”
   听见有人跟你说话,你赶紧把脸拱进阿婆怀里躲起来。阿婆鼓励你回答人家的问话,你极不情愿地从阿婆怀里探出半张脸,怯生生地说:
   “我戏(是)妈妈家的。”
   逗你的人乐呵呵地,又问:
   “你叫牛牛(妞妞),是不是喝牛奶长大的啊?”
   那人说得不对,你有点急了,大声纠正道:
   “不戏(不是),我小习头(小时候)戏(是)喝妈妈牛奶长大的。”
   问话的人乐得哈哈大笑。这一问一答就成了你和他们之间的“经典”对话。
   阿婆坐在玻璃柜后面的沙发上,你坐在阿婆腿上,阿婆教你唱歌、陪你看动画、陪你玩游戏。慢慢地,你适应了人多喧闹的环境。
   阿婆家小店旁边有两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姐姐,阳阳哥哥家开小餐馆,小波哥哥家开粮油店,婷婷姐姐家开水果店。他们三个都比你大一两岁,已经上幼儿园了,每天放学后,阿婆带你去找他们玩。小波哥哥最有男子汉气概,而且心地善良,他就像贴身保镖一样保护着你。他家的大米袋子就是你们的“堡垒”,“敌人”来了,哥哥姐姐们踩着大米袋子爬到房顶上,你爬不上去,急得大哭,小波哥哥从房顶上出溜下来,蹲到地上,让你踩着他的肩膀往上爬。玩完“堡垒”又开始“长征”,他们一溜烟跑到房子后面不见了,你又开始大哭,小波哥哥回头来找你,拽着你的小手歪歪斜斜往前跑。像英雄一样的小波哥哥也爱哭鼻子,不过他哭的样子跟你不一样,他很“低调”,受委屈了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抽泣,哭完了又跑出去找人家玩,而你一旦哭起来,全世界都能听见,眼睛一闭,嘴巴一张,对着天空大嚎,还得等着人家来哄你才肯罢休。
   阿婆女儿的未婚夫你叫他舅舅。舅舅给你买了一辆红色扭扭车,你骑着扭扭车在阿婆家小店门前轰隆隆开过来,轰隆隆开过去,玩累了冲进小店,躺在阿婆怀里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我下班回来,你已经在阿婆家吃过晚饭了。
   你上幼儿园时还不到两周岁半,说话口齿不太利索,也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每天早上去幼儿园就像上战场一样悲壮,去了之后却能带回来一肚子新鲜话题:
   “妈妈,我们班有养个咬吸(两个老师)。”
   “妈妈,我今天七西哇(吃西瓜)啦。”
   “妈妈,我在幼儿园费觉(睡觉)不哭。”
   “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幼儿园咬吸(老师)。”
   我每天回家看见你的第一眼先往腿上瞅,如果腿上穿的裤子跟早上去幼儿园时穿的那条不一样,就说明你今天尿裤子了,尿裤子必然又害怕又害羞,当然得哭。这大概也是你去幼儿园时爱哭的原因之一。后来我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得到启发,“发现”了一种“尿袋长大药水”,每天早上送你去幼儿园时给你舔一点,然后告诉你说:
   “妞妞,今天你到幼儿园不会尿裤子啦,因为你吃过尿袋长大药水了,尿袋变大了。”
   有了这个“保证”,你的心情放松了,人也变得大胆自信起来,想上厕所的时候就敢报告老师了,尿裤子的概率也就降低了,当然,这个办法偶尔也会失灵,但你对我的“伟大发现”深信不疑,有时候出门忘记吃“药水”了,走到半路上还得折回去补吃。
   上幼儿园不久,你的口齿利索了,小嘴巴越来越能说,言语幽默,出口成章。
   “妈妈,可以续碗吗?我还想喝汤。”
   你文绉绉的一句“续碗”,瞬间让这个路边小饭馆里的清汤身价倍增,我感觉这汤好喝极了。
   “妈妈,我给你作首诗吧。”
   你奶奶的头——
   你奶奶的脚
   我奶奶的头——
   我奶奶的脚    你奶奶的头和脚,在天上
   我奶奶的头和脚,在地上
   我奶奶刚刚去了天堂,你奶奶还在人间,这首“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还真挑不出毛病来。不会写字却会“写诗”,说话漏气唱歌跑调,“吟诗”却抑扬顿挫。你简直就像个小精灵一样惹人喜爱。
   你刚上大班的时候,幼儿园组建体操队,准备参加省里的第十八届“长鼻王杯”幼儿体操比赛。老师精心挑选了十一个小朋友集中训练,你没有被选上。我找老师商量,想让你跟他们一起学习,愿意交学费,但不要求参加正式比赛,老师同意了。交了五百元训练费,你成了体操队的“旁听生”。后来有个小朋友不愿意参加训练,老师让你做了她的替补,你成了正式体操运动员。
   你协调性不太好,在幼儿园训练受了委屈,回家找我撒气,“胁迫”我陪你一起练习。我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也不好,但我相信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同时也想给你树立个榜样,所以我愿意陪你练习。但是,劈叉、下腰、肩肘倒立这些动作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勉强为之既怕拗断了我苍老的关节,又怕让你失望而泄气。急中生智,我宣布“游戏”规则:你当老师,你得给我做示范,我当学生,我学不会罚自己不吃饭。这一招果然灵验,你士气高涨,认真扮演起了老师的角色,又是理论讲解,又是实践演示,一套动作演示完毕,回头看见我还在手脚乱舞,不得要领,你怒气冲冲,威胁说不教我了,过一会儿又耐着性子示范,嘴上不住地提醒:
   “你注意看好了,是这样的……”
   在反复示范的过程中,你的协调性得到了改善,动作越来越熟练、规范。当“老师”的责任心让你忘记了苦和抱怨。
   那次比赛你们获得省二等奖。十一个体操运动员,每人脖子上挂着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章。凯旋归来的那一刻,我喜不自胜。这对你来说是一次小小的自我挑战,训练的过程中,你流泪流汗流鼻涕,但你没有放弃,也没有掉队。你看起来柔弱,骨子里却有一股倔强的不认输的特质。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你学习古筝、拉丁舞和画画。其实我心里清楚,老天爷并没有眷顾你,赏赐给你特殊的艺术天赋,你自己也承认“我什么都是中等的”,但是你愿意学习,我也乐意陪同。我的想法是闲着也是闲着,学到就是赚到,学不到拉倒。
   每次去幼儿园接你的时候,看到有些孩子孤零零的不合群,我感觉特别心疼,怕你也是那样,所以就告诉你做人很难,要学会宽容和善良,学会跟各种人相处,没想到你早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你自信地说:“做人一点都不难,只要不得罪班上那个‘王’就没事了。”
   你给我举例说今天谁谁得罪了“王”,没有一个人跟她玩,哭了一整天都没有人理她。这就是做人的难处啊,你首先得认识清楚谁是“王”,然后还得学会怎么才能不得罪“王”,并且让“王”不讨厌你,同时还得让“王”周围的人也不讨厌你。要在这么多关系中保持平衡,这还不难啊?怕你孤独,怕你受人排挤,又怕你委曲求全、丧失自我。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有各种各样担心你的理由。
   后来的事实证明,你适应集体的能力还不错。在学校,你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也能跟大家和谐相处,并且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后,你要么在阿婆家小店和哥哥姐姐们玩,要么在小区和你的同学朋友们玩。
   日子过得飞快,眨眼间你幼儿园毕业了。毕业晚会上,你穿着漂亮的红色旗袍,像个端庄优雅的小妇人,镇定自若地弹奏了一曲《凤翔歌》。那时候,你学习古筝才三个月。
   那天晚上,我应园长的要求,代表家长们慷慨激昂地念了一张讲话稿,详细内容已经忘了,但主题思想一直记得:感恩、感谢。感谢小朋友、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感谢祖国、感谢时代。不理解的人以为我的发言虚伪又无聊,事实上,我的一字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我有多爱你,就有多热爱这人间。
   毕业照上,你身穿黑色长袍,肩披红色垂布,头戴乌黑方帽,一缕大红流苏从方帽左沿挂下来,垂在稚嫩的小肩头上。雪白的立领衬衣和鲜红的领结,烘托着花儿一样娇嫩、白皙的小圆脸,眼波温柔的单眼皮小眼睛直视前方,红润的小嘴巴微闭,嘴角和眼梢不动声色,却有淡淡的笑意荡漾。胸前,双手斜握着一卷用红丝带扎紧的“博士文凭”。大气、温婉、美丽的你,成了咱们家的第一个“博士”。你的毕业鉴定表上,班主任写的评价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那一年是我们仨在学业上的“丰收年”。先是你幼儿园“博士”毕业,再是你爸爸南京林业大学博士毕业,最后是我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我有幸见证了“小博士”和“大博士”的毕业场景。
   你爸爸接到博士毕业典礼的通知后,带我们娘俩火速赶往南京。黑色长袍、灰色垂布、绿色饰边、黑方帽、红流苏、红领带、白衬衣、西装裤、黑皮鞋。那一次,你爸爸打扮得比当新郎官都正式,那是他这辈子穿着最正经的一次,也是照相最多的一次。顶着六月的大太阳,你爸爸穿着长袍马褂,抱着你满校园拍照留念,大楼前面、铜鼎侧旁、翠竹影下,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个景点,都留下了你们父女俩的合影。女儿和事业是他全部的幸福和追求。
   你上小学之后,我每天最在意的是你在学校开不开心,至于学习成绩,我并不是很担心。起初,我认为以你的聪明伶俐,再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至少在小学阶段,你的成绩必定会“冒尖”。后来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我及时纠正了自己的认知,同时也坦然接受了你学习成绩中等的事实。我之所以坦然,并且能够悦纳这个事实,一方面是拿自己做参照,从小到大,我的智商水平中等也许偏下,學习成绩中等有时垫底,唯一的优点是肯吃苦,爱学习。就凭这一点,我也算是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了这样的经验垫底,我不怕你“跑”得慢;另一方面是因为爱你,舍不得逼你,养一个比自己有出息的孩子当然好,可以给自己的得意人生锦上添花,或者替自己不得意的人生出一口窝囊气,同时还可以在供奉列祖列宗的庙堂前扬眉吐气一下,但如果养不出来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那也没什么,照样爱她就是了,孩子毕竟是有独立思想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某种工具。秉持爱和信任,才不会对所爱之人要求过高。    你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带你到我们学校观看元旦晚会,在台上与台下的互动环节,你抽到了“幸运观众奖”,可以领一个小礼品,但领礼品之前需要上台表演节目。为了得到那个毛绒玩具,你大大方方走到台上,用古筝独奏了一首曲子《小猫钓鱼》,合着琴弦上的“喵、喵”声,你的小脑袋一歪一歪,头顶上蓬松的秀发丸子也跟着一歪一歪,稚气而又认真,台下的大学生被惹得哄堂大笑,掌声如雷,替你拿麦克风的主持人大哥哥笑弯了腰。敢在六百多个观众面前露一手,你比我和你爸爸强多了。
   弹琴对你来说谈不上特别喜欢,但也不排斥,为了带动你的积极性,我也跟着你学了起来。老师教你的时候,我在旁边全神贯注“偷学”,回家再向你请教。时间久了,我们俩也可以一起“切磋”了,有时候你指导我,有时候我纠正你。周末学习累了,或者雅兴来了,你会自觉自愿坐到古筝前面,挑几首曲子弹上个把小时,不在乎节奏和音准,单是那种感觉就很美好。学到六级阶段以后,你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技法和背谱子都不再是难事。你一级又一级轻轻松松通关了,而我却掉队了,心里想弹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手和脑却不配合,看了谱子找不着弦,找到弦又忘了谱子,后来颈椎出问题了,脖子酸胀难忍,我不得不停下追求艺术的脚步。小学毕业之前,你顺利通过古筝十级考试。而我只有一个四级证书。
   二年级的时候,你加入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学打乒乓球,学了一段时间又让我在校外给你报培训班。新教练全盘否定了老教练的技法,这对你造成很大困扰,所以球技一直没有提高。
   有一个周末,教练组织学员去富阳市某个乒乓球俱乐部打比赛,我自告奋勇给你们当司机。你爸爸自己不会开车,却不信任我的车技,只要我开车去的地方超过十公里,他都要坐在副驾驶座亲自指挥:“前面有车,慢点,靠边,让货车先走……”跟十三年前教过我的那个教练同样的口气。一个座位被闲人浪费了,我只拉了三个球员。
   俱乐部在一个小镇上,场地很大,那天比赛的阵势也很大,有很多家长和学员围观。第一轮初赛你就被淘汰了。你的对手是个小妹妹,个头比你小,但气场却比你大,她简直就像一枚小辣椒,气势呛人,球技高超,你几乎没有任何招架之力,她发过来的每一个球都被你接飞,你发过去的球直接被她扣死,一个回合都打不起来。兵败如山倒,看样子你要突破零都很艰难,除非对方失手,但那个小辣椒太强了,又稳又准又狠。你像是被吓到了,发球磨磨蹭蹭、犹犹豫豫,乒乓球也好像是被吓到了,使出浑身的劲儿,也只够擦着网子从这边跳到那边,小辣椒胳膊短够不到,一个球失误了,她大惊,抬头看看你,马上调整位置,站到台子左侧等着,你又发了一个球,软绵绵地跳过网子落在对方那头的右侧,小辣椒又失误一个球,她几乎气急败坏了。轮到她发球了。“啪”的一声,只见一条白色闪电从她手里射出。同样“啪”的一声,但球台上空空空如也,乒乓球被你接飞了,几十秒之后落到两米开外的地方。小辣椒再发一个球,又被你接飞了,飞得更高更远。强力上旋球,这对你来说是太难了。但是,你已经把零突破了,还赢了两三个球。结局必然是你输了。一场乒乓球比赛被两个小丫头演绎成了“猫戏老鼠”的游戏,围观者全都看乐了。我像傻子一样,两只手都拍麻了,只仅仅满足于你的机灵,输赢根本不重要,因为你努力的过程我都知道。每次送你去训练的时候,我无事可干,也没地方去,就带本小说坐在训练场的角落里打发时间,偶尔抬头看你一眼,但我很自觉,从来不会越过教练瞎指挥。我以“透明人”的姿态赢得了跟随你的机会,所以你努力的过程我都看见了,并且认可,而且我也知道,你比我更想赢。
   不久以后,你对乒乓球失去了兴趣,不想学了,我也不勉强你,有弹琴和画画这两样业余爱好也够了。
   你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中不溜的位置,既高不上去,也低不下来,牢牢地稳居班级最中心的位置。校外辅导班满大街都是,每天放学时,校门口关于辅导班的广告纸像万国旗一样,在学生和家长们眼前飞来飞去。广告宣传让人精神振奋,只要你愿意掏腰包,蛰居在某些不知名的巷道里的教育专家们,轻轻松松就能帮你培养出一个翰林学士(学而优则仕)。奥数、作文、英语、科学、才艺、美育、德育,等等,民间教育专家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在卖方市场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人们的胆量和智慧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包装能力和广告能力让人真假莫辨。那些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你不想参加,我和你爸爸也不逼你参加,不是吝啬钱财,而是觉得不必要。我们自信、安心于自己的平凡。
   虽然学习成绩不“冒尖”,但并不代表你没有理想,相反,你的想法很多。有一天你告诉我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小学老师。”
   “怎么又想当小学老师了,我记得你以前说要当幼儿园老师?”
   “还是当小学老师好,中午想吃多少点心就吃多少点心,想让谁当班长就让谁当班长。”你不无向往地说。
   看着你天真而又严肃的样子,我哭笑不得:“你这个小东西真没出息,几颗小枣、半个苹果或者两块夹心饼就把你吸引走了?家里缺你这一口吃的了吗?”
   话一出口,我豁然开朗。你的理想看似不足挂齿,事实上却比天都大。那是对“王”手里那个权利或者自由的向往啊,有了这个权利和自由,数量有限的“好东西”,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你愿意对谁好就对谁好。原来平凡的理想背后隐藏着大大的野心呢!
   果然,你又說话了:“妈妈,我本来想当个科学家,发明很多很多东西,可是你把我生得太晚了,像飞机、电灯泡、牛顿定律这些都被人家发明过了,我就不能再发明了。”
   我嬉笑着说:“那妈妈对不起你了,你再想想看,也许还有别人没发明过的。”
   “没有了,都被人家发明完了。”你肯定地说。
   我假装很痛心地说:“那妈妈真对不起你啦,把你生晚了。”
   “哎,算了,没关系,这也不能怪你,你出生得也晚啊。”你大度地说。    初三的时候,有一天上完课外辅导班回家后你哭了,不愿补课了。你说老师在课堂上评论一个跟她补过课的刚刚去世的初三学生,你讨厌这个老师那副嘴脸,不想再看见她了。她是你在学校多方打听来的民间“高师”,你抱着求学的心态去深巷里跟她学习,没想到她会在课堂上口无遮拦地评论一个刚去世的孩子,她的恶毒让你伤心失望,你宁可失去提高成绩的机会,也不想再看见那种人。听你说完这件事,我内心悲愤交加,尽管我们不认识那个去世的同学,但仍然替他难过,对这个内心阴毒的老太婆,我和你一样感觉愤怒。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活在世上,谁都看不透自己的生前身后事。所以,对于他人的生老病死,旁观者如果做不到敬畏和同情,至少可以保持沉默,绝不应该以此为话题谈笑风生。因此,我爽快地答应你放弃补课。你说你同桌也哭了,她也不想再看见这个老师了,但她爸爸还是要她去补课。你很仗义地要了她爸爸的电话号码,让我来做说客。这个同学是另外一个中学的,我不认识她和她爸爸,但鉴于你对朋友的仗义,我还是按照你教给我的说法给她爸爸打了电话。果然,那个爸爸的态度很淡漠,他的意思是关键时期不能放松学习,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他大概觉得我们太矫情了。
   2018年春节期间辅导班要上课,你说假期太短不想回老家过年,让我留下来陪你,让你爸爸回安徽陪奶奶,你知道奶奶生了重病。你爸爸回家之前,你像往年一样给老家的大门上写好对联,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三年了。每年春节把你写的对联带回家,你爷爷都很高兴,他把大红对联铺在院子里,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品,然后仔仔细细刷上浆糊,贴在各个对应的屋门上。
   2018年秋天,照顾了你十年的阿公生了重病。那时候你已经上高中了,隔一周回家过一次周末,每次回家,我都带你去阿婆家坐坐,陪阿婆和阿公说说话。这两位老人和我们不沾亲带故,但他们是除我和你爸爸之外对你最好的人。有一个周末,你没来得及去看阿公,到学校之后,你给阿婆打电话,问阿公身体怎么样了。后来阿婆告诉我,接到你的电话她感动得哭了,她说你这么懂事,这些年没有白疼你。听了阿婆的诉说,我也很感动,我知道你打电话不方便,学校是封闭式管理,不准带手机,用公用电话每次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2019年春节过后,你爷爷又得了重病,详细病情我们没有告诉你,但你似乎很难过,有一个周末我去学校接你,你说你折了一颗纸星星,和五角钱硬币一起埋到教学楼下面的花丛里,你替爷爷许了愿,希望他快点好起来。你还说本来打算把硬币抛进校园的水池里,又怕被同学看见了笑话。我理解你的意思,有些景区里有许愿池,虔诚的人会向池子里的水泥乌龟抛硬币以祈福。
   你幼稚的心灵上承载着所有人的悲苦。
   “金鸡刚唱丰收曲,黄犬又开幸福门。”2018年春节贴在老家堂屋门上的春联,到了2019年的四月份,纸张除了褪色和卷边之外,你那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仍然清晰完整。
   生命脆弱,尚不如一张字纸牢固。
   己亥年季春,你走了,独自去了天堂,撇下我和你爸爸。我们仨,走散了。
   一切猝不及防,一切又似乎命中注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993年秋天,淮河边某个村庄里走出一位身板瘦弱的小青年,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搭乘绿皮火车去往黄河边的一所大学上学。这个青年长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和一双眼梢上挑的细长丹凤眼。1997年秋天,在这所大学的篮球场上,一场热烈的篮球赛正在進行,球场外围,一簇簇男女同学伸长了脖子为自己的班级摇旗呐喊。啦啦队中,有个女青年多看了一眼那个长着细长丹凤眼的男青年,男青年还她以同样的注视。后来,这对男女青年成了恋人。大学毕业后,女青年跨过重重阻碍,跟随男青年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南方小城,这里不是她的故乡,也不是他的故乡,两个来自贫穷乡村的外地青年在这里安营扎寨,组建了一个两口之家。2003年秋天,这个两口之家迎来了第三个成员——一个长得像他也像她的女宝宝。
   蓦然回首。1993年从淮河边走来的那个小青年,除了身板依旧瘦弱之外,全然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乌黑浓密的头发如今稀疏花白,眼梢上挑的细长丹凤眼如今变成眼角下垂的三角眼。1997年大学校园里那场篮球赛,以及球赛啦啦队中男女小青年对望的眼神,早已被携带黄河水汽的秋风吹得无影无踪。2003年秋天诞生的那个小小的女宝宝,如今换了人间。
   佛教讲万事万物随着外部和内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和恒常性。简单说就是万物无常。但普通众生极力逃避这一事实,固执地追求永恒。逃避的结果就成了我执,同时也成了痛苦的根源。
   把昨天还给昨天,坦然接受今天,勇敢拥抱明天,破除我执,接受无常,努力保持向前和向上的姿态。惟其如此,才是一个人最清醒的活法。
  
   (责任编辑:钱益清)
其他文献
在电影和照片中,那座城市永远被高楼大厦和公园所填满。又高又绚烂的电子荧光板层层叠叠,来自全世界的无数人沿着嘈杂的地铁台阶忙碌地上上下下,户外喷泉前进行着路边公演。任何人讲述起自己在那座城市的旅游经历,大概都会围绕着这些内容:警车和黄色出租车,漂亮的公园与高端的剧场,百吉饼或者牛排店,美术馆和博物馆,帝国大厦和证券交易所。说不定还会听到那种关于市中心略显喧嚣的小酒馆或者华丽的大桥夜景等没完没了的炫耀
期刊
在故宫的十年写作    张英:曾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你在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是什么契机,你选择了故宫?   祝勇:当专业作家是我长久的一个渴望。去故宫是因为这10年中,我去了一趟美国,回来后,有幸读了刘梦溪先生的博士。正好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学研究所,老院长郑欣淼先生在2003年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敦煌有“敦煌学”,故宫有厚重的文化基础,完全可以支撑起“故宫学”这样一个学科。   201
期刊
1    预定花圈的人是金的朋友。金最后一次见他,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朋友仅凭声音就听出来是金,并且没有再次确认——或许他就是这种粗心大意的性格——直接说明了病人的情况。他既没有对金表示问候,也没有礼节性地寒暄。金听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打来电话的是自己的老朋友,卧病在床的是二人关系亲近时经常拜访的老人。金诧异朋友如何打听到自己才接手不久的花店的电话号码,回想着弥留之际的老人的年纪——终究没能
期刊
昆璐不知道是什么把他们关进了同一个笼子。她把仓鼠取出,换上干净的砂草。仓鼠还活着,握在手里,宛如弋晓辰柔嫩的脸蛋。昆璐摩挲着仓鼠宛如苔藓般的皮毛,毛隙间闪过粉色的腿状蜷曲。她将仓鼠轻轻地塞回笼子,关上了副驾驶座的车门。换作以前,是弋晓辰坐在此处的。她坐在驾驶座静静地描眉,悬珠笔,横折钩,圆规一撇,双曲线上o点与p点的距离。她手一抖动,x轴上的抛物线滑落到了第四象限。弋晓辰摊开红润的手掌。她的掌纹成
期刊
第一封信  亲爱的秋:   你们要去优胜美地,我真羡慕呀。虽然我身在西藏,可是不能跟爱人同在,任什么景色都显得荒凉。不管是加州北部峻峭的海岸沿线,还是东边的优胜美地这样的山地国家公园,当时在饱览风光的时候,心中也带着些惆怅——如果能有心意相通的爱人一起在此,想必壮丽的更壮丽、恬静的更恬静吧。咱们恋爱之后,还一直私心惦念着能和你一起再次经历这些地方呢。好吧,优胜美地又只能遥遥地想象着你去的场景了。
期刊
文本:故事一则    夜是黑的。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倏忽间,云层遮挡住了天空一轮弯月,月光在云朵间忽隐忽现。   树下立着一人,俊眉朗目,气宇不凡,下颌几缕银髯随风飘摆,一看便知是位睿智博学之士。   熟悉他的朋友,都管他叫元常。元常立于树下良久,忽然抬头看了一眼云中月华,仿佛要做出重大行动之前,都要对天象有所了解一般,然后他凝视远方的夜色,举起右手,打了个手势,身后立刻出现四五位短
期刊
一   几天前预报的台风又扑了空,在日本海打了个弯就消失无踪。今年入夏晚,隔三岔五的雨水让人时节错乱,落叶纷飞,恍惚有入秋的错觉。大暑之前几天,天空每天阴沉沉的,空气像要闷出水来,而后,真正的夏天就猝然而至,气温每日直线上升,直蹿三十七八度。八点出门上班,已经是明晃晃热辣辣地睁不开眼,之前潮湿的黄梅天已是一去不返的好天氣了。   今年的天气很像三年前。先冷了很久,而后黄梅天倏忽而过,气温突然就
期刊
第一封信  亲爱的秋:   你相信吗?我终于又当相声演员了。哈哈哈!没想到在三亚还能说上相声。之前跟你说过,是二狗喊我到这小渔村来玩,但是说相声的事儿我先没跟你说。怕说不好,但又想说好。   二狗喊我来,是觉得我可以一边玩,一边干点儿拍照的活儿。二狗极力推荐的渔村距离一个著名的海湾景区很近,藏在景区边儿上一个小小的浅浅的海湾旁。这小湾不仅水清沙白、两岬礁石耸峙,风景绝佳,而且难得的是地势和水势
期刊
宁静   寒夜绽放,似甜美葬礼。   自然死了,人活了下来,   新法则已诞生。   细雨中,无名的你不知与谁搏斗着,   感到这远不止是苦果,   却是你唯一能得的宁静。  胜利   从青年起,他一直追求胜利,   想作为一个诗人,奥古斯都那样举起手。   此时,天快亮了,   一直坐着的他站起来,走到窗前,   又一次,想要奥古斯都那样举起手,   却感到身体在老去。 
期刊
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有一种文学叫“小文学”(Minor Literature)。有些文学天然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提供主流的总体性视野,其中也带着独断论甚至话语暴力。然而还有些文学,隐约对大文学形成冒犯、挑战与重组。它可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一套在地的、差异的对世界与人的看法。大文学与小文学,就这样形成了冲突、矛盾,形成喧哗与复调。小文学并不必然“小”,它的意义可以很“大”。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大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