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健的发展,建筑业的建筑技术得到极为广泛的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大中小城市,与此同时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水平,促进和推动高层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的体型较为复杂,施工作业面窄,结构复杂多变,加上人们对工作生活质量水平要求的越来越高,使得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和安全质量水平上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1施工技术高
我国的高层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还在发展钢混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一般以现浇为主,因此,需要重注研究钢筋连接、建筑制品、工业化模板、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水、消防、装饰、设备等要求也很高,在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使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消防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地下室、厨房、屋面、卫生间的防水也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2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自身高度比较大,导致垂直运输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在高空作业中要处理大量的制品、材料、器具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高空作业的用水、用电、安全保护、防水、通讯等问题的工作,防止物体坠落发生事故。
1.3工程工期长
高层建设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冬季、雨季施工不可避免,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高达2年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通过缩短装饰和结构施工工期来缩短施工周期。因为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因此,可通过合理选择模板体系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2.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要点
2.1高层建筑的钻孔桩基技术
钻孔桩基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因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钻孔桩基的施工工程的种类繁多,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等多项作业,因而所受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造成钻孔桩基的成桩不能到达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并且补救工作困难,不能完全的通过事后检测来进行问题的判断。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的前期准备、测量、成孔、清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及竣工验收等全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确保一次成桩。
2.2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2.1混凝土的配比。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的进行混泥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泥土的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
2.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的浇 筑施工时,主要是注重加强对浇筑技术和浇筑流程的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单位加大对混凝土灌筑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加强对灌筑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灌筑用水、用电等环节的控制和研究;加强对混凝土灌筑前提条件的控制,做好材料细节等辅助施工的研究;加强对能够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灌筑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完善混凝土的灌筑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在强度等级、抗裂防渗等方面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2.2.3混凝土的护养。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小混凝土的表层温差,避免开裂。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2.3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一般都有钢结构柱,高度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数量应在24根以上,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钢结构的吊装决定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分区吊装和一机多吊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良好的焊接工艺保证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斜立焊、立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焊缝层间的清理、焊丝的伸出长度等问题,要形成完整的焊接操作方法,确保工程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3.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3.1逆作法 逆作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先沿着高层建筑物体的支护结构或者地下室轴线,在建筑物的内部的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建立起支撑住,以此来作为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荷载以及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的支撑点。然后对浇注向下开挖的土方以及地下各层结构,一直持续到封底板为止。如此一来,楼的一层楼面结构便可顺利完成,同时可以继续以此为基础延续向上进行逐层的地上结构施工,这样地面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便可同时施工之至。
3.2建筑裂缝的控制技术 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划GB50010-2002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段作为列分工控制来说,应以预防为主,等裂开了缝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施工技术: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选用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4.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4.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一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一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4.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要养护28d分别为2:1.5:1。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士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5.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5.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5.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X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转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5.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的体型较为复杂,施工作业面窄,结构复杂多变,加上人们对工作生活质量水平要求的越来越高,使得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和安全质量水平上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1施工技术高
我国的高层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还在发展钢混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一般以现浇为主,因此,需要重注研究钢筋连接、建筑制品、工业化模板、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水、消防、装饰、设备等要求也很高,在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使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消防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地下室、厨房、屋面、卫生间的防水也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2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自身高度比较大,导致垂直运输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在高空作业中要处理大量的制品、材料、器具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高空作业的用水、用电、安全保护、防水、通讯等问题的工作,防止物体坠落发生事故。
1.3工程工期长
高层建设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冬季、雨季施工不可避免,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高达2年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通过缩短装饰和结构施工工期来缩短施工周期。因为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因此,可通过合理选择模板体系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2.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要点
2.1高层建筑的钻孔桩基技术
钻孔桩基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因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钻孔桩基的施工工程的种类繁多,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等多项作业,因而所受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造成钻孔桩基的成桩不能到达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并且补救工作困难,不能完全的通过事后检测来进行问题的判断。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的前期准备、测量、成孔、清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及竣工验收等全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确保一次成桩。
2.2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2.1混凝土的配比。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的进行混泥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泥土的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
2.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的浇 筑施工时,主要是注重加强对浇筑技术和浇筑流程的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单位加大对混凝土灌筑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加强对灌筑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灌筑用水、用电等环节的控制和研究;加强对混凝土灌筑前提条件的控制,做好材料细节等辅助施工的研究;加强对能够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灌筑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完善混凝土的灌筑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在强度等级、抗裂防渗等方面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2.2.3混凝土的护养。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小混凝土的表层温差,避免开裂。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2.3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一般都有钢结构柱,高度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数量应在24根以上,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钢结构的吊装决定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分区吊装和一机多吊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良好的焊接工艺保证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斜立焊、立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焊缝层间的清理、焊丝的伸出长度等问题,要形成完整的焊接操作方法,确保工程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3.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3.1逆作法 逆作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先沿着高层建筑物体的支护结构或者地下室轴线,在建筑物的内部的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建立起支撑住,以此来作为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荷载以及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的支撑点。然后对浇注向下开挖的土方以及地下各层结构,一直持续到封底板为止。如此一来,楼的一层楼面结构便可顺利完成,同时可以继续以此为基础延续向上进行逐层的地上结构施工,这样地面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便可同时施工之至。
3.2建筑裂缝的控制技术 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划GB50010-2002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段作为列分工控制来说,应以预防为主,等裂开了缝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施工技术: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选用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4.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4.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一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一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4.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要养护28d分别为2:1.5:1。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士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5.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5.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5.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X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转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5.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