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凭借——相关文本与背景资料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相关文本
  阅读教学中,相关文本是最为常用的教学凭借,一些节选的课文更是如此。
  一位老师教学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时,和学生一起从文中读出“快乐”之后,问道:“我们在课文朗读和语言品味的过程中,读出了文章的快乐。但作者真的快乐吗?……有没有同学读出了‘不快乐’?”当一部分同学从文章的一些词句、语段中读出字里行间的不快乐,而另一部分同学却不能形成共鸣的时候,老师引出了小说里的一段内容。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这段文字品读课文里的一句话:“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父亲,有母亲,还有祖母,作者却只说祖父呢?
  当同学们被作者的不幸所打动,陷入沉思的时候,教师又引出了小说结尾的一段文字: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呼兰河传?尾声》
  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深情地说:随着祖父的一天天老去,我童年唯一的伙伴将不在了,那属于我和祖父之间的简单快乐也随之消逝了,留给“我”的是无限寂寞。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从课文中除了能够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快乐,一定还能读出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情——
  这时候学生和老师已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几乎是一起说道:“还有孤单、寂寞,和哀愁。”
  显然,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相关文本的引入,对教学过程的推进,对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背景资料
  知人论世,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阅读教学介绍背景就是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但很多老师都把背景介绍作为一种程式化的教学环节,为了介绍而介绍,和具体学习活动缺少内在的联系,更没有具体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其实,运用得当,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应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凭借。
  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在品读“花语”内涵时,学生起初的解读仅仅停留在“献给那些不幸的人”、“献给那些在精神上不能得到充分宁静和生活中并不充满喜悦的人”、“献给这世上所有遭遇痛苦的人”。这个时候,教师引入背景资料,介绍作者《花朝节的纪念》中的“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和《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中的“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记下了1966年夏秋之交的这一天”等片段,还介绍了宗璞的《哭小弟》中“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这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品读“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等句子,学生便有了“这花语不是只献给一个人,不只是献给那些不幸的人,它是献给生命的咏唱,是献给自己,献给家人,献给天下所有人的心灵烛火”、“生命是一条河,它是永远奔腾不息的”这样的深度解读。
  《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充满激情的恋人形象——海浪。海浪和海岸是一对情侣,海浪对海岸的爱是那样热烈、那样真诚、那样执著。一位老师教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以为这仅仅是一篇表达爱情的散文诗,或者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题时,适时介绍了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因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了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出国,诗人写《浪之歌》时,正在远离祖国的异邦的经历,使学生对这首爱国诗歌主题的深刻、情感的炽热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海浪是诗人的化身,诗人此时也正为祖国而失眠。他对祖国爱得刻骨铭心,虽然被迫侨居异国他乡,但他对祖国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就像痴情的海浪永远依恋坚定的海岸一样。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素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每次作文,不少同学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写出些文字,也总是苍白枯燥,索然寡味。因此,如何让学生有话说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是极为关键的。那么,怎样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一)积累法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
期刊
关于高效课堂的解读众说纷纭,我更倾向于此下观点:所谓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从而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我从教二十余年来经历了多次教学改革,虽教无定法,但也摸索
期刊
自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六年级的同学就不再害怕小升初考试,不管你的学业成绩如何,六年级毕业,你就可以高高兴兴地走进中学的大门。堂堂正正地成为一名初中生。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刚开学不久,就经常听见有老师抱怨,这些学生怎么这么笨呀!他们的抱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他们所说的学生笨是指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所教的学生相比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之前的初中招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按照一定的比
期刊
一、让课堂“活”起来  要创建高效课堂,导入很关键。要多运用“创设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学习活动”。对于“情境”的创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好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
期刊
我在初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对学生的美术作业通常只是泛泛而批,打上甲乙丙丁的等次和阅号而已。随着国家在中考时对体音美特长生专业测试成绩作为升学加分的优惠政策后,我对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更加尽心尽力了,每次布置作业总是对学生再三强调说,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考试,要认真对待、精心完成,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对学生的美术作业批改时,我用优秀、良好、中、差四个等次衡量打分评定,好的评好,有进步的给予鼓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是违背课程标准的,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声音的保留和传播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听说活动的进行比以前更为广泛了。中学生今后的社会活动实践几乎全是面对基层、面向群众,没有相应的听说能力是无从开展工作的。那么听说能力应如何培养和训练呢?下面谈几种主要方式。  一、课堂回答问题  上课时,
期刊
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孩子引向生活,引向现实,引向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由此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语文素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使他们在学习祖国的语文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因此,可以精心预设一些语文活
期刊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密切、广泛,各种竞争日益激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对人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大多仍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自学习惯的形成。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一、听  俗语说“听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也应适当加强“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把握好教育教学的尺度,关注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想: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疏松的土壤能令植物更茁壮地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人心灵更健康的发展。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平等民主、和谐的
期刊
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  ——题记  许多教师不能不说不爱学生,生怕学生学不会,担心学生有一个掉队,于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给学生补课、布置大量的作业。可结果往往是自己心力交瘁,而学生却日益兴趣索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高耗低效的令人疲倦的状态,欲罢不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的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