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习作,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几年,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发表点滴看法。首先,我们要赏识学生习作,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其次,还要教会赏识妁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要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无论对于眼前的习作,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赏识教育
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出现厌烦写作、惧怕写作的心理,会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面临被动的局面。而赏识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受到赏识,受到感动,从而打开习作之门,达到习作教学的一种极佳境界,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他们的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常对学生说:“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语文新课标》中,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写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说“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和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以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的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师要在赏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赏识,是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赏识,是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写作之路;赏识,是一支桨,让学生在习作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赏识教育
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出现厌烦写作、惧怕写作的心理,会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面临被动的局面。而赏识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受到赏识,受到感动,从而打开习作之门,达到习作教学的一种极佳境界,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他们的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常对学生说:“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语文新课标》中,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写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说“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和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以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的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师要在赏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赏识,是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赏识,是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写作之路;赏识,是一支桨,让学生在习作的海洋中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