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芒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泼洒黑熊,云南大学的马家爵斧劈同学,浙江一中学生用锤子杀死母亲,陕西一中学生不忍教师体罚愤而跳楼……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教育界的丑闻,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汗颜,也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高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我认为是人性的缺失。语文学科独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人性教育的重任。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都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这既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学生人性化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中的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项严肃的工作充满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到爱的温馨,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标凸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新课程中凸现出的思想品德功能更能适应道德教育的要求,是中学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主渠道。但德育教育却由“道德教育”转向了“道德学习”,由“培养论”转向了“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进行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这样的道德教育,不再是一厢情愿的单向灌输,而是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严和需要的大前提下,去引导学生的道德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的道德生命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这样的德育没有必须,没有压制,充分尊重人性,符合人的需要。如在《生命的意义》一文中,通过搜集和交流名人、伟人、科学家等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让人受益无穷,这样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了更长的延长、更充分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地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去追求生命的质量。要由远离生活的德育,转变为生活德育,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走进学生文化。《“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中的道德学习就是道德生活,在道德生活中学习道德,将道德学习和道德生活融为一体。生活道德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育和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拓展,有利于道德学习和人性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渗透了民族语言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以人为本的教材。语文教材由原来的“教本”转变为“学本”,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材和学生是对话关系,不再是学生的“支配者”和“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和“商谈者”。这体现了人性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课程内容真正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出发,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关爱,过有意义、有尊严、健康的、负责任的生活;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逻辑为主线,安排教材结构,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符合人的发展实际,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心理世界出发,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心灵去想,从学生文化去思考、去设计、去表达,教材所设计和选择的内容,考虑的是为学生所关心、所希望得到帮助的问题。例如在《明天不封阳台》一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文化和心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封不封阳台”,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关爱、如何对待自己喜欢的生命、人类和大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合作。教师所教的,都是我们关心的生活、学习、工作、身体、心理、成长等,师生之间不必再板起面孔,只要互相尊重,可以畅所欲言。语文课程教学回归了生活,回归了社会,回归了教师和学生,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了人性的发展和需要。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情感、思想、性格,坦露自己的精神,以完整的人格相互敞开、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发现、互相创造、共同成长。例如《散步》一课中,可以在师生中、学生中、父母子女中充分沟通和交流,真正认识自己,真正发掘自己的潜能。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给人以解放,给人帮助,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而语文课程中进行的教育,恰恰就能完全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摆脱各种烦恼困惑,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并力所能及地改造自我、他人和世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学会关爱,过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健康的、负责任的生活,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正是给学生最大的帮助、给学生最重要的服务。
  五、以人为本的师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将使平等、尊重、关爱的观念渐入人心,使师生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渐渐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相长,认识观念将渐渐转化为实践,会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激励,师生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受。这是人生和人性中最美好、最温暖的阳光,这又怎能不促进师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人生呢?
  在新课改的伟大实践中,让我们更加热爱新语文课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改进我们的教育,让教育真正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真正以人为本,教好书,育好人,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乐观、自信、健康、奋进的新时代的青年。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地提高层次。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小
期刊
引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是为了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
期刊
21世纪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有良好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认为必须坚持教学上的“对外开放”,即广泛的听课,它有利于在短期内引进革新的教育思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地理教师要听好课,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记住自己是“学生”  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借鉴。但实际上有的教师或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或为了完成学
期刊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知识无限与人生有涯的矛盾的日益尖锐,启发式教学成了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许多教育家提出了诸多见解,这对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在这里我想就两个方面谈一谈:  一、暗示——潜意识启发式教学  本世纪六十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创立了一种高效教学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根据平时的观察,我得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命题灵活引兴味  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的阅历正在逐步丰富,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因此,作文命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成长的点点滴滴。
期刊
我校位于美丽的宁阳县葛石镇神童山脚下,神童山风景秀丽,但是离县城较远。长期以来,偏远山区初中音乐教学总是慢半拍于城市,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六个年头,可至今我们的音乐教学还脱离不了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着实让人心疼,在校园内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歌唱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如何让山区初中音乐课堂丰富多彩,如何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节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艺
期刊
学生自改习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反复修正、认识由肤浅逐渐走向深刻并融入了个性的学习过程,其中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是重要的。因此教学生自改,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皮毛式的修改,如纠正错别字、疏通词句、调整语段等,还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习作的灵魂,从整体的角度和表达的需要,带着感情往心灵深处走,这样改出来的习作才会富有个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自改习作呢?  一、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自改兴趣  苏霍姆林斯
期刊
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音乐课程不受考试高压线的限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成了当今教学研讨的热点问题。   可是,在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却表现出种种问题与困惑。例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
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人拟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一点儿浅见。  作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使之喜欢作文、主动练笔。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重锤炼他们的语言,拓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  一、积累写作材料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了解外界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入手,具体全面地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区别,从教师角色与地位的转变,适时启发质疑、引发探究欲望,挖掘教材因素、提供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氛围、加强探究体验等四方面着重论述了探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探究 主体 创新 接受性 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热点,是社会变化在教育上的反映,探究性学习的倡导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