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美术教师都注重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体验,让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较弱。鉴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能力;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美术鉴赏教学是小学美术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检验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力武器。但是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对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的观察不够仔细,不懂得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和评判,也无法分析其中蕴藏的创作者的情感。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合理安排美术理论知识教学,夯实学生鉴赏作品的基础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美术鉴赏活动的基础和支撑,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打好理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将枯燥的鉴赏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兴趣,使其主动认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理论认知。
例如,教学“奇思妙想”这节课时,笔者围绕“线条”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一根根线条构成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像。课前,考虑到如果让学生上来就利用线条自主创作,他们势必不会体会到线条带来的感受。所以,笔者选择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美术理论知识,使其对线条艺术有个初步的认识。随后在多媒体上给他们展示了一幅画的局部,然后让他们大胆地猜测整幅画的样子,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鉴赏作品的欲望。在吊足学生胃口的情况下,笔者再为他们展示出完整的作品。这幅画像是由不同事物重组的,展露真容后,学生们都感到惊叹,对作者画技的高超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到由衷的敬佩。此时,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预留了自主绘画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天马行空地进行绘画创作,既有助于检验他们对所学线条的理论知识的夯实,还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对作品的鉴赏意识。
二、渗透美术经典文化,提高作品内涵的解读能力
美术是学校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的人文性课程,汇聚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建设能力,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经典的美术作品和其独特的时代文化背景,使其对其中展现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例如,在带领学生赏析徐悲鸿作品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做一些中西方现代文化背景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徐悲鸿贯通中西的国画技法。在欣赏梵高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将梵高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其作品风格联系起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扭曲中又带着激情的梵高艺术,从而通过平时积累美术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最相关大师作品内涵的解读能力。此外,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远远不够,还需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从更多的作品中体会传统文化。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主阅读中外优秀画家的人物传记、故事等书籍,既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增强其对美术文化传统的认同。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共同观看与美术文化相关的视频和节目,如,《BBC记录片艺术家的生活》讲述了高更、梵高、毕加索等畫家的艺术生涯,以新的媒体形式对经典美术文化实现了继承了发扬。甚至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渗透着古典传统文化。如,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就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大画家唐伯虎的故事,唐寅的泼墨山水画尤为突出,颇具潇洒秀丽之感。通影视作品,学生既能学习到美术文化知识,行增强对美术文化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鉴赏能力。
三、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为学生预留自主鉴赏空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但由于美术作品内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教师的引领,小学生自己难以体会到作品中真正的内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就是采取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没有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漫无目的的学习。为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应该多给学生预留空间,使其能够进行自主鉴赏。
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恐龙世界》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恐龙化石研究还原出的恐龙形象很感兴趣,自己还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在此之前,笔者让学生知道,没有人真真见过恐龙,它们样子只是科学家根据骨骼化石还原的,也许它们的肤色、花纹、乃至外形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张已经简单画出远山、丛林、湖泊背景的大图,让学生进行创作:在限定时间内自由、大胆发挥,突出特征画出自己想象的恐龙并剪贴上去。在此过程中,笔者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鉴赏空间,以及想象空间,使其绘画个性得到彰显。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之后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的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有力武器。美术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渗透鉴赏能力的教学,提升学生审美体验,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发现美和欣赏美。
参考文献:
[1]熊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2]周芸.生活一一看皆“美”,自然人文画不尽──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能力;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美术鉴赏教学是小学美术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检验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力武器。但是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对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的观察不够仔细,不懂得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和评判,也无法分析其中蕴藏的创作者的情感。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合理安排美术理论知识教学,夯实学生鉴赏作品的基础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美术鉴赏活动的基础和支撑,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打好理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将枯燥的鉴赏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兴趣,使其主动认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理论认知。
例如,教学“奇思妙想”这节课时,笔者围绕“线条”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一根根线条构成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像。课前,考虑到如果让学生上来就利用线条自主创作,他们势必不会体会到线条带来的感受。所以,笔者选择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美术理论知识,使其对线条艺术有个初步的认识。随后在多媒体上给他们展示了一幅画的局部,然后让他们大胆地猜测整幅画的样子,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鉴赏作品的欲望。在吊足学生胃口的情况下,笔者再为他们展示出完整的作品。这幅画像是由不同事物重组的,展露真容后,学生们都感到惊叹,对作者画技的高超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到由衷的敬佩。此时,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预留了自主绘画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天马行空地进行绘画创作,既有助于检验他们对所学线条的理论知识的夯实,还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对作品的鉴赏意识。
二、渗透美术经典文化,提高作品内涵的解读能力
美术是学校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的人文性课程,汇聚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建设能力,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经典的美术作品和其独特的时代文化背景,使其对其中展现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例如,在带领学生赏析徐悲鸿作品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做一些中西方现代文化背景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徐悲鸿贯通中西的国画技法。在欣赏梵高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将梵高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其作品风格联系起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扭曲中又带着激情的梵高艺术,从而通过平时积累美术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最相关大师作品内涵的解读能力。此外,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远远不够,还需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从更多的作品中体会传统文化。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主阅读中外优秀画家的人物传记、故事等书籍,既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增强其对美术文化传统的认同。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共同观看与美术文化相关的视频和节目,如,《BBC记录片艺术家的生活》讲述了高更、梵高、毕加索等畫家的艺术生涯,以新的媒体形式对经典美术文化实现了继承了发扬。甚至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渗透着古典传统文化。如,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就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大画家唐伯虎的故事,唐寅的泼墨山水画尤为突出,颇具潇洒秀丽之感。通影视作品,学生既能学习到美术文化知识,行增强对美术文化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鉴赏能力。
三、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为学生预留自主鉴赏空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但由于美术作品内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教师的引领,小学生自己难以体会到作品中真正的内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就是采取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没有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漫无目的的学习。为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应该多给学生预留空间,使其能够进行自主鉴赏。
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恐龙世界》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恐龙化石研究还原出的恐龙形象很感兴趣,自己还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在此之前,笔者让学生知道,没有人真真见过恐龙,它们样子只是科学家根据骨骼化石还原的,也许它们的肤色、花纹、乃至外形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张已经简单画出远山、丛林、湖泊背景的大图,让学生进行创作:在限定时间内自由、大胆发挥,突出特征画出自己想象的恐龙并剪贴上去。在此过程中,笔者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鉴赏空间,以及想象空间,使其绘画个性得到彰显。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之后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的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有力武器。美术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渗透鉴赏能力的教学,提升学生审美体验,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发现美和欣赏美。
参考文献:
[1]熊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2]周芸.生活一一看皆“美”,自然人文画不尽──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