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初中课程的一个亮点,在历届升中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要让学生完全掌握文言文,并加以应用,就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下面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在“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言文是讲究朗读的,因为朗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更是关键、基础,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精髓。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好朗读呢?一般情况下,先读准字音,再读出文意,然后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和其蕴含的深刻意义。比如在朗读《木兰诗》中的“可汗大点兵”时,许多学生按照平时的读音读成“可汗”(kěhàn),这个词在书上的解释是“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属于专有名词应保留古音,所以这个词的读音就应该是(kèhǎn),学生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后,就可以读准字音并记得很牢固。等学生读准了字音,再指导他们读好停顿,除了要读好课文中有标点处的停顿,还要根据课文意思读好无标点处的短暂停顿,避免因不恰当的停顿而引起误会。
二、在了解课文内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之多,固然太费时费力,但对书的理解主要是靠自己的读而不是靠别人的讲,就这一点,大有借鉴之处。
文言文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最准确的答案,遇到大家都拿不准的难字词,就挑出来。这样大家就能基本明白课文意思了。接着,教师把学生挑出来的难字词和课文上没有的难字词集中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放入句中,再去理解句意。这时需要我们教师直接给出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被动句式、省略句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句式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注重讲解和分析,而且多举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参照和对比,这样一来,学生往往都能记住这些特殊的句式,而且能够极快地灵活应用,对于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三、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情和蕴含的意义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道德评价的集合。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情和蕴含的意义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两步基础上的升华。学完一篇文章后,文章写了什么人,叙述了什么事,阐发了什么道理,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思索。因为“文言”不仅是对字、词、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来挖掘它所承载的丰富内容,即对“文”的学习,可以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人处于困境之中才能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意识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即逆境能成才;《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这些寓意见解深刻,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对文章做出中肯的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他们的独到见解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得出来的道理就会更多更全。
让背诵插上成功的标签
文言文是很讲究背诵的,因为一篇好的文言文总能让我们的内心掀起涟漪,获得很美的阅读享受,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迪。例如七年级的课文《爱莲说》、《陋室铭》,八年级的《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九年级的《愚公移山》等等,这些美文往往让学生沉醉其中。而在新课标中,选进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都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成诵。所以,在授课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一开始他们有所抵触,觉得背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有些内容生涩难懂,有些句子和现代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别。
基于这种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对背诵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首先是集中注意力,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其次是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在背诵文言文之前,要对这篇文言文有全方位的理解。第三要经常回忆。背诵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记得更牢。这样一来,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背诵文言文,而且在背诵的时候面带微笑,似乎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因为他们在背诵时掌握了技巧,感受到了当一篇优美的文言文烂熟于心的时候那种来自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其实,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加以背诵,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得到了一种自我的认知和肯定、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渐浓,或许是背诵文言文让他们找到了一把更好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吧!
总之,文言文教学教无法,但我们必须记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决定着文言文学习收获的大小。
一、在“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言文是讲究朗读的,因为朗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更是关键、基础,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精髓。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好朗读呢?一般情况下,先读准字音,再读出文意,然后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和其蕴含的深刻意义。比如在朗读《木兰诗》中的“可汗大点兵”时,许多学生按照平时的读音读成“可汗”(kěhàn),这个词在书上的解释是“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属于专有名词应保留古音,所以这个词的读音就应该是(kèhǎn),学生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后,就可以读准字音并记得很牢固。等学生读准了字音,再指导他们读好停顿,除了要读好课文中有标点处的停顿,还要根据课文意思读好无标点处的短暂停顿,避免因不恰当的停顿而引起误会。
二、在了解课文内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之多,固然太费时费力,但对书的理解主要是靠自己的读而不是靠别人的讲,就这一点,大有借鉴之处。
文言文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最准确的答案,遇到大家都拿不准的难字词,就挑出来。这样大家就能基本明白课文意思了。接着,教师把学生挑出来的难字词和课文上没有的难字词集中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放入句中,再去理解句意。这时需要我们教师直接给出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被动句式、省略句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句式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注重讲解和分析,而且多举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参照和对比,这样一来,学生往往都能记住这些特殊的句式,而且能够极快地灵活应用,对于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三、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情和蕴含的意义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道德评价的集合。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情和蕴含的意义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两步基础上的升华。学完一篇文章后,文章写了什么人,叙述了什么事,阐发了什么道理,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思索。因为“文言”不仅是对字、词、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来挖掘它所承载的丰富内容,即对“文”的学习,可以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人处于困境之中才能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意识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即逆境能成才;《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这些寓意见解深刻,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对文章做出中肯的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他们的独到见解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得出来的道理就会更多更全。
让背诵插上成功的标签
文言文是很讲究背诵的,因为一篇好的文言文总能让我们的内心掀起涟漪,获得很美的阅读享受,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迪。例如七年级的课文《爱莲说》、《陋室铭》,八年级的《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九年级的《愚公移山》等等,这些美文往往让学生沉醉其中。而在新课标中,选进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都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成诵。所以,在授课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一开始他们有所抵触,觉得背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有些内容生涩难懂,有些句子和现代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别。
基于这种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对背诵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首先是集中注意力,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其次是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在背诵文言文之前,要对这篇文言文有全方位的理解。第三要经常回忆。背诵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记得更牢。这样一来,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背诵文言文,而且在背诵的时候面带微笑,似乎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因为他们在背诵时掌握了技巧,感受到了当一篇优美的文言文烂熟于心的时候那种来自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其实,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加以背诵,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得到了一种自我的认知和肯定、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渐浓,或许是背诵文言文让他们找到了一把更好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吧!
总之,文言文教学教无法,但我们必须记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决定着文言文学习收获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