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是一首在传统民谣基础上改写的儿歌,它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儿歌中,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并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那如何让多角度设计在儿歌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让儿歌教学更有味道呢?笔者以《传统节日》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尝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告别“哑巴语文”就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讀教学中,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应有机地把三维目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变朗读为活读,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课堂三分钟时间,笔者出示上学期学过的儿歌《田家四季歌》,在复习的同时思考:除了普通的朗读,读儿歌还有什么好方法?朗读既是复习,也引导学生发现朗读儿歌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可以拍手读,可以男女生分句读,可以重复读……新课未授,朗读先行。在课堂的开始就让“活读”的种子深深地种在学生的脑海中。
等到学习《传统节日》时,笔者又特别设计,在端午节模块,举行龙舟朗读争霸赛。学生把课前三分钟学到的朗读方法,学以致用,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儿歌教学呈现出一种创造性朗读,一种有维度的朗读,一种“活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开展儿歌教学,寓教于乐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笔者在《传统节日》儿歌教学伊始,出示大巴车图片及板贴,相机介绍:“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坐上时空大巴去玩。(画公交地图)听,汽车广播响了:‘亲爱的乘客你们好,上车后请找好座位,系好安全带。本线路为环形线路,途经春节站、元宵节站、清明节站、端午节站、乞巧节站、中秋节站、重阳节站。你想先去哪一站,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就以乘坐“时空大巴”穿梭时空,去往各个节日为游戏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争着要上台选择时空大巴开往的方向。
除此之外,笔者在春节设计了点亮“生字灯笼”的游戏,在元宵节设计猜灯谜、编灯谜的游戏,在清明节设计放飞“词语风筝”的游戏,在端午节设计“龙舟朗读争霸赛”的游戏,在乞巧节设计讲故事的游戏……这些游戏,不是一味地玩,而是巧玩,更是有深度的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语文素养逐步提高。
学习《传统节日》,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儿歌带给我们的知识,还要学会拓展,增加广度的学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他强调要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笔者在重阳节模块引导学生感受重阳风俗的同时,更让大家了解这还是个敬老节,我们要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通过学习书写“敬”字,教育学生继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我们国家具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但低段孩子对节日的了解只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比如春节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对于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一头雾水。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就跟孩子们讨论,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决定分小组查阅资料,做思维导图。这是一种广度,促使学生主动学起来。
儿歌是最常见的、最适合于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适当的朗读可以让儿歌充满情趣,也能陶冶儿童的语言情感。一首通俗有趣味的儿歌经过小孩子的朗读,也培养了小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儿童喜欢课堂。小学生儿歌教学有启迪身心的作用,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显著的教育功能。因此,笔者尝试在儿歌教学中通过“活读”“巧玩”“乐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味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各种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活读:朗读有“维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告别“哑巴语文”就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讀教学中,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应有机地把三维目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变朗读为活读,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课堂三分钟时间,笔者出示上学期学过的儿歌《田家四季歌》,在复习的同时思考:除了普通的朗读,读儿歌还有什么好方法?朗读既是复习,也引导学生发现朗读儿歌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可以拍手读,可以男女生分句读,可以重复读……新课未授,朗读先行。在课堂的开始就让“活读”的种子深深地种在学生的脑海中。
等到学习《传统节日》时,笔者又特别设计,在端午节模块,举行龙舟朗读争霸赛。学生把课前三分钟学到的朗读方法,学以致用,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儿歌教学呈现出一种创造性朗读,一种有维度的朗读,一种“活读”。
二、巧玩:游戏有“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开展儿歌教学,寓教于乐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笔者在《传统节日》儿歌教学伊始,出示大巴车图片及板贴,相机介绍:“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坐上时空大巴去玩。(画公交地图)听,汽车广播响了:‘亲爱的乘客你们好,上车后请找好座位,系好安全带。本线路为环形线路,途经春节站、元宵节站、清明节站、端午节站、乞巧节站、中秋节站、重阳节站。你想先去哪一站,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就以乘坐“时空大巴”穿梭时空,去往各个节日为游戏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争着要上台选择时空大巴开往的方向。
除此之外,笔者在春节设计了点亮“生字灯笼”的游戏,在元宵节设计猜灯谜、编灯谜的游戏,在清明节设计放飞“词语风筝”的游戏,在端午节设计“龙舟朗读争霸赛”的游戏,在乞巧节设计讲故事的游戏……这些游戏,不是一味地玩,而是巧玩,更是有深度的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语文素养逐步提高。
三、乐学:学习有“广度”
学习《传统节日》,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儿歌带给我们的知识,还要学会拓展,增加广度的学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他强调要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笔者在重阳节模块引导学生感受重阳风俗的同时,更让大家了解这还是个敬老节,我们要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通过学习书写“敬”字,教育学生继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我们国家具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但低段孩子对节日的了解只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比如春节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对于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一头雾水。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就跟孩子们讨论,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决定分小组查阅资料,做思维导图。这是一种广度,促使学生主动学起来。
儿歌是最常见的、最适合于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适当的朗读可以让儿歌充满情趣,也能陶冶儿童的语言情感。一首通俗有趣味的儿歌经过小孩子的朗读,也培养了小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儿童喜欢课堂。小学生儿歌教学有启迪身心的作用,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显著的教育功能。因此,笔者尝试在儿歌教学中通过“活读”“巧玩”“乐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味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各种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