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应该熟悉国学经典,包括孔子、孟子的儒家经典哲学,墨子的墨家学派思想,老子的道家学派观点等等。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难能可贵的结晶,了解学习这些经典,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对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国学经典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67
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应当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
中华民族日益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大力提倡对国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广泛的宣扬。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更不应该掉以轻心,应当加强对国学的重视。作为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国学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
一、学习国学的意义
国学,源于二十世纪初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八十年代的时候,“寻根热”又使国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国学热”从九十年代一直盛行至今。国学至今为止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说,它是以儒家经典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按照学科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哲学、文学、伦理学、考据学、宗教学、史学、礼俗学、版本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由此可以看出,国学不仅仅是文学的范畴,它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联成语、琴棋书画、民歌民谣以及融入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佛教和西方文化都是属于国学。国学的学习与现在流行的应试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不能够帮学生在考试中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却是对学生素养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小学生年纪尚小,阅历较浅,理解能力有限,对某些国学经典的学习理解与成人会有些许的不同。所以这对教师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文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将国学渗透进去,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国学经典的理解,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国学经典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诵、背诵。小学语文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三到四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背诵50篇优秀诗文;小学五到六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背诵60篇优秀诗文。
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都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晨读时间,一般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正式上课之前。早晨的这半个小时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半个小时,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加深理解与记忆。
诵读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可以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安排合适的材料,可以使有趣的故事类型的文章,也可以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等等。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适量的背诵任务,督促学生对国学的学习。
三、国学经典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足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国学,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老师的引导不够,方法不正确,极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甚至对国学感到厌烦。所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除课本之外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玩儿,不喜欢太过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刚刚也提到过“读书”的重要性,举办一个这样的比赛,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能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举办一个国学戏剧大赛,学生们通常都好动,爱演,戏剧大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惟妙惟肖地演绎,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的意义,更深入地体会到国学的内涵。同时戏剧大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欲。不过,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四、国学经典的学习
对于国学的学习,有的材料历史比较久远,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生涩难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国学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对材料作适当的讲解,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對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提问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加深记忆,是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出不同的回答,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回答不易太宽泛、抽象,应当以实物举例,将其具体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抽象化国学的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
五、国学材料的选取
国学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要想从这里面挑出一部分来让学生学习理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建议各位老师可以参考胡适先生曾经写的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是应清华学校的要求拟的书目,他一开始的时候列出了一百多本书,后来经要求删了几次,列出了三十九本书,包括《左传》、《文选》、《乐府诗集》、《宋元学案》、《全唐诗》、《老子》、《明儒学案》、《四书》、《王临川集》、《宋六十家词》、《墨子间诂》、《朱子年谱》、《元曲选一百种》、《荀子集注》、《韩非子》、《水浒传》、《周礼》、《西游记》、《新学伪经考》、《儒林外史》、《诗集传》、《红楼梦》等等。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奠定国学基础的必读书目。在此引用出来,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水平能力,挑选出合适的书目、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将国学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许多学者倾尽一生去学习国学,研究国学,并且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推广国学。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不应该被遗忘或者是丢弃,应该发扬光大,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国学,它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人知道如何为人处世,陶冶情操,这也就是所谓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学阶段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国学意识的培养,做好早期的国学学习铺垫。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出热爱祖国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好公民。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67
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应当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
中华民族日益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大力提倡对国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广泛的宣扬。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更不应该掉以轻心,应当加强对国学的重视。作为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国学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
一、学习国学的意义
国学,源于二十世纪初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八十年代的时候,“寻根热”又使国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国学热”从九十年代一直盛行至今。国学至今为止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说,它是以儒家经典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按照学科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哲学、文学、伦理学、考据学、宗教学、史学、礼俗学、版本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由此可以看出,国学不仅仅是文学的范畴,它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联成语、琴棋书画、民歌民谣以及融入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佛教和西方文化都是属于国学。国学的学习与现在流行的应试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不能够帮学生在考试中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却是对学生素养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小学生年纪尚小,阅历较浅,理解能力有限,对某些国学经典的学习理解与成人会有些许的不同。所以这对教师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文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将国学渗透进去,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国学经典的理解,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国学经典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诵、背诵。小学语文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三到四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背诵50篇优秀诗文;小学五到六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背诵60篇优秀诗文。
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都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晨读时间,一般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正式上课之前。早晨的这半个小时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半个小时,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加深理解与记忆。
诵读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可以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安排合适的材料,可以使有趣的故事类型的文章,也可以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等等。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适量的背诵任务,督促学生对国学的学习。
三、国学经典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足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国学,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老师的引导不够,方法不正确,极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甚至对国学感到厌烦。所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除课本之外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玩儿,不喜欢太过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刚刚也提到过“读书”的重要性,举办一个这样的比赛,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能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举办一个国学戏剧大赛,学生们通常都好动,爱演,戏剧大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惟妙惟肖地演绎,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的意义,更深入地体会到国学的内涵。同时戏剧大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欲。不过,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四、国学经典的学习
对于国学的学习,有的材料历史比较久远,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生涩难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国学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对材料作适当的讲解,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對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提问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加深记忆,是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出不同的回答,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回答不易太宽泛、抽象,应当以实物举例,将其具体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抽象化国学的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
五、国学材料的选取
国学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要想从这里面挑出一部分来让学生学习理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建议各位老师可以参考胡适先生曾经写的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是应清华学校的要求拟的书目,他一开始的时候列出了一百多本书,后来经要求删了几次,列出了三十九本书,包括《左传》、《文选》、《乐府诗集》、《宋元学案》、《全唐诗》、《老子》、《明儒学案》、《四书》、《王临川集》、《宋六十家词》、《墨子间诂》、《朱子年谱》、《元曲选一百种》、《荀子集注》、《韩非子》、《水浒传》、《周礼》、《西游记》、《新学伪经考》、《儒林外史》、《诗集传》、《红楼梦》等等。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奠定国学基础的必读书目。在此引用出来,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水平能力,挑选出合适的书目、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将国学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许多学者倾尽一生去学习国学,研究国学,并且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推广国学。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不应该被遗忘或者是丢弃,应该发扬光大,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国学,它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人知道如何为人处世,陶冶情操,这也就是所谓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学阶段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国学意识的培养,做好早期的国学学习铺垫。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出热爱祖国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