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培养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ju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自律即自觉遵守纪律,是一种发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是在学生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律行为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6-7岁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我国南北朝时的教育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指出:“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抓住人格、道德品质成长的关键期进行科学教育将事倍功半。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家长或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或认为树大自然直,或不能科学教育,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实践也证明:通过科学教育与管理,小学低年级阶段更容易形成自律行为,且好习惯有利于以后学习成长。心理学研究发现:行为习惯的心理机制是强化后的条件反射链接系统。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比获得这个反射要困难得多。“禀性难移”、“积习难改”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自律行为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理论依据
  1.低年级学生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培养自律行为的生理前提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的。发育正常的成人脑重平均为1400克,3岁儿童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脑重约1280克,9岁儿童为1350克。小学低年级6---9岁儿童脑重增加非常显著,而脑重量的增加是和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细胞纤维的增长相联系的,这就使得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同时,在皮质抑制机能方面,儿童约从4岁以后内抑制就蓬勃发展起来。在学习、生活条件的要求下,特别是言语的不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内抑制机能也发展起来,表现在儿童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且更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2.低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有利于自律行为的形成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自律行为的形成也必然具一定的阶段性。只有当学生心理发展到特定的年龄阶段,具备了形成的基础与条件时,这种习惯的形成才具有可能性,或者是更容易形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研究员谈到习惯形成的阶段性时说:“低年级孩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可塑性,尤其6岁-12岁期更是这样,因为他正处于发展当中。这时您可以给他做很多规定,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但因为是在形成中,所以就不费劲。另一个模仿性,小孩子的习惯、形为有很多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比如多数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比较喜欢买书看,其实父母未必有意培养孩子这个习惯,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平时爱看书、买书、这样孩子渐渐地模仿而形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教师、家长抓住有利时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律行为将事倍功半。
  3.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是形成自律行为的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和公正阶段(11-12岁)。低年级儿童(6-8岁)品德发展正处在“权威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是正确的。这样,他们把学校、教师、家长规定的规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的,因而能顺利地接受并努力执行,这是形成儿童自律行为的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认识到,教师、班集体、家长的要求、规则等是共同约定的,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外部要求规则的控制作用降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儿童自律行为形成的速度与质量,成为形成自律行为的不利条件。
  4.从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上,低年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有利时期
  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的意志行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学习不但是比游戏更具远大目的、更加复杂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义务。儿童不但要学习一些有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必须有计划地按时完成任务,必须克服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各种困难,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这一切都要求儿童作意志的努力,否则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入学后,儿童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按时上学、起床、睡眠、完成家庭作业等,不像学前那么随意,也要求儿童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以符合学校、家庭的要求。再次,儿童入学以后,开始真正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如上课、班集体活动、值日劳动等,开始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开始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遵守纪律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善于记住和运用规则,有好模仿的特点且容易疲劳,以致常常产生违犯纪律的行为。所以,教师要根据儿童已有的认识、行为习惯、心理发展水平来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
  1.进行科学的日常教育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前提
  教师要在讲清楚遵守纪律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全面、明了、朗朗上口的规定、规范与规则,切实搞好课堂纪律和常规训练,让规定、规范与规则体现在课内课外的活动中。同时,要注意规定、规范与规则一旦提出,执行要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强化,强化手段要多样化(“代币”与精神相结合),奖惩要一视同仁,切忌朝令夕改,对学生亲疏不同。
  2.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根本途径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学生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内容和手段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开小差”、摆弄玩具、做小动作等现象。此时,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无意识注意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是维持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根本途径。
  3.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自律行为的形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的,习惯、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由于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做老师喜欢的学生。同时具有模仿性,很容易模仿老师表扬、喜欢的学生的言行。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守秩序的学生,并使他们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
  4.妥善处理课上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对自律行为的形成也很重要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要讲究艺术性,如采用暗示或提醒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稳定集中在敎学内容与活动中,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或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分散了全班的注意力,如有的老师因为个别学生而罚站全班学生。另外,对待不守纪律的学生不能感情用事,如教师因为学生不守纪律、说话不讲分寸甚至以不上课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如再不听老师讲,我就不上课了,就不管你了等等。更不能因为学生不遵守纪律而体罚甚至打骂学生,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5.家校有机配合、教育要求一致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必要保证
  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向家长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与教学的认同、理解与支持,目的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热爱劳动与勤俭节约等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必要条件。
  从小学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行为,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还是儿童的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将小学和初中学段的顺利衔接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学课程的优势与特点,开展“做与思”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做与思;融合教学  小学的科学課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的科学课程
有幸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6期上李康耀老师《“孟母三迁”是孟母自毁形象》一文,深有感触,对李老师所提出的三个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 孟母关注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作有益有效的引导    儿童生而有天性,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意志品质等,这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意志品质都是可以通过环境变化、教育等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正如孟子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学着筑埋坟墓。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经历着由儿童走向少年的成长关键期,也经历着艺术素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期”。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心智的快速成长,对世界认知的深入,他们已不局限于用以往图式化、意象化的造型表现画面,却又为自己不能表现眼前生动、真实的形象而感到困惑。若引导不当会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对绘画表达与创造的自信。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要在绘画教学中以生活为基础,加强视觉观察,多增加绘画写生的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本课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和是整十数”,另一个是“和是非整十数”。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去探究,使学生
【摘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努力铺设好它的“底色”,调配好它的“原色”,选择好它的“主色”,研磨好它的“亮色”,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与实践;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尝试·分享·导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研究”(编号:B-b/2016/02/21)研究成果。  
“那些武林高手,先是谨遵师法,刻苦修炼,而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直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这是支玉恒老师在接受某教育刊物采访时的答问。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也曾在《人民教育》上撰文《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里安身立命》,借用武学概念来阐述教艺修炼中“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至理。  应该说,武学和教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有共性。因为高明的武师和优秀的教师都讲究功力的修炼和精进,而绝不会满足于花拳绣腿式的“
现代诗既表达了诗人真实的情感,又有美妙的语言,所以这些诗选入教材后经常会有仿写的要求。《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后就有这样的要求:“请模仿课文的第2~6自然段的样子,写诗。”   这首诗共7节,分别写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水秀美、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民族精神等,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
【摘要】文章深入挖掘了深度学习的本质,明确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积极探究了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过程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尤其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往
【摘要】医学生党员是医疗卫生队伍的“预备队”,是未来医学工作的承担者。探索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是培养医学生党员医德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途径包括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理论基础要扎实、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和党支部书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活动;医学生党员;医德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党建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2017YB03。  医德是整个
在倡导全民读书的背景下,有不少学校开设了语文阅读课。可是,阅读课堂常常出现对阅读书籍没有选择,学生胡乱阅读过过眼瘾的情况,这样的结果是书籍杂而乱,课堂空而泛,学生并未真正走进书里。如何解决这种盲目阅读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我认为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对阅读内容的筛选  1. 每学期之前,征集学生民意  把学生感兴趣又有价值的文章收集起来,分时政、课本延伸、经典等类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