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学得轻习得,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现象。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甚至在优质课、观摩课上,也是教师一个人在唱、演、跳,在“做秀”,课堂也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不是供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如何引导学生不惧英语学习的困难?如何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去年开始全面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思考,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的组成
一般来说,导学案设置如下八个环节:
(一)信息和评价区
(二)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和学情分析。
1.使用说明: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2.学法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3.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
(三)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2.展示学习目标,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3.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4.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5.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四)自主学习。“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五)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内容的设计原则: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问题;多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六)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依据课本又走出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训练的题目在课本是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的,这就促使学生们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不断的筛选、鉴别、比较,最终才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完善满意的答案。这一过程的完成,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课堂检测。课堂检测题的编写要求:1.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2.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八)学后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后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四、导学案的使用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五、结束语
总之,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实效的导学案易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模式,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学得轻习得,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现象。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甚至在优质课、观摩课上,也是教师一个人在唱、演、跳,在“做秀”,课堂也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不是供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如何引导学生不惧英语学习的困难?如何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去年开始全面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思考,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的组成
一般来说,导学案设置如下八个环节:
(一)信息和评价区
(二)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和学情分析。
1.使用说明: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2.学法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3.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
(三)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2.展示学习目标,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3.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4.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5.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四)自主学习。“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五)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内容的设计原则: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问题;多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六)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依据课本又走出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训练的题目在课本是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的,这就促使学生们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不断的筛选、鉴别、比较,最终才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完善满意的答案。这一过程的完成,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课堂检测。课堂检测题的编写要求:1.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2.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八)学后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后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四、导学案的使用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五、结束语
总之,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实效的导学案易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模式,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