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每年高考,文言文都成了众多考生头疼的一块。其实文言文常考查的是关于重点实词、虚词、翻译及文意的把握,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几乎最多,但失分仍然很多。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理解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 关于实词 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 可见,在文言实词的掌握中,记住其基本意,然后根据语境再灵活处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另外在判断文言实词上,还可以借助语法规律来进行判断该实词的词性。 例句:哀恸过人,杖而后起。((《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此句中根据语法功能,“而”前后表顺承关系,可知“杖”为动词,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杖”为“拄拐杖”。同样的方法可以推断,“皆酬太官馔直。”这句中“直”应为名词,于是可推断“直”同“值”,这里为“价值、价钱”。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 二、 关于虚词 这几年的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更多的是放在了翻译中,其实无论放在什么位置上,对虚词的掌握考查都是一样的。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语境,利用语法来进行判断。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属于实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且“遇”為及物动词,根据语法功能可知,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可以轻松地 推断“之”在此处为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除此法之外,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也可以进行推断虚词的用法。 例句: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2、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 例句中大家可以看到,1句中“乎”在句尾,根据语境我们可以推断“乎”为句尾语气词;而2句中“乎”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 三、 关于翻译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在翻译中我们遵循先直译后意译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我建议学生要做好翻译句子前的工作。 1、要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还原它的语境。在语境中体察它。 2、之后要先打量这个句子,而不能急着翻译。大量句子重在打量这个句子的难点,明确难点,然后做重点的突破。看看让翻译的这个句子哪个实词重要,哪个虚词应该怎么处理,有没有特殊句式要注意的。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先易后难,由已知推未知,逐层突破,层层递进。 实词要注意是否有词类活用,一词多译是否准确;连词要注意上下句的关系;句式要特别注意: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和为动句; .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气语言风格必须在翻译的时候很好地体现出来。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表意的作用,而风格则体现语言的特色,这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不空忽视的。 3、对重点明晰,并作重点突破后再按照先直译后意译的方法去逐字落实。 4、译完之后一定要检查,读句子,看看是不是还有语句不通顺,搭配不得当的地方。 四、关于对人物性格品质把握的选择题 这个题是不该丢分的,因为这道题只要大家读文了,对文意的大概了解了,就该做出正确的选择。方法是要求,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分别”或者“直接”、“间接”等字样,采取排除法即可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②遂令建进药而死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⑥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③⑤⑥ 结合对文意的把握我们可以知道②是“间接”表现,⑤说的是钟离意不受贪赃之物,表现其清正。这两句都不和题意。 于是用排除法我们可以推断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