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困惑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实施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编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与误区,让教师们有点无所适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遭遇困境,我们应当积极面对,大胆突围,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如何走出新课改的困惑与误区,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同大家一起商讨。
  一、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偏低,难以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任务
  许多农村教师不懂教学理论,为了搞好“应试”,大兴“题海战术”,盲目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自身也不堪重负。这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恶化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摧残了农村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关抽样表明,有30%的中学教师心理不健康,80%的小学教师心里不正常。主要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和恐惧。这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对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提升教师素质: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3、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
  二、语文教师独占时间过多,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陈旧式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即大家常说的“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特点是通过教师对课文认真细致的分析,来得出关于课文内容的一些结论。这种课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教师是在演戏,学生是在看戏,戏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结论。因为它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的最大弊病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文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感受的唯一途径只有让学生读(自主学习),除此以外的任何人和物都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在的、积极的、推动的过程,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承受知识的“容器”。书本知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堪称知识的精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亲身实践,那么这些知识只能是一些“死”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教学信息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再认知过程。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的学习便发生了。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生成,让自由放飞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用宽容培养宽容,靠创造激发创造。尤其是在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民主风范沐浴着学生的心灵。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具备向真理投降的勇气和向学生请教的气度,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虚心地吸取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课堂要实现互动交流,互动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从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把握不准课堂“三维”目标,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置,从备课上看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但具体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的仍是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即使是对其它方面有所关注,但大多也仅是停留在浅层面上,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达成率均不尽人意。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的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此外,学会反思对语文教师的成长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语文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总之,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思想地大胆碰撞,需要智慧地平等交流,需要情感地積极投注。它不仅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思维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对接,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从而为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提供精神的滋养。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语文学习开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其中有很多困惑需要反复思考认真加以解决,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这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也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今后语文教师要努力打造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来助推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更好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理念,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文对如
写作是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复杂的心志活动。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它有赖于作者生活视野的开拓、阅历经验的丰富和知识财富的积累。 一篇好文章,它的思想、情感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是第二位的。目前作文教学的主流方式是把写作理论、篇章结构、写作程序等条条框框放在第一位,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教条来作文,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智商、情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环节的一大难题,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望而生畏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忽视作文教学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会写作文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一些解决方法的具体内容。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意见和观点,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体会 问题 解决办法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背景
[摘要]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由于认识上的失误,有轻视诵读教学的倾向。我们重新讨论中学语文的诵读教学的意义是有必要的。并进行诵读教学的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关键词]诵读教学 倾向 意义 经验 方法  传统的诵读教学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忽视诵读教学依然存在,这有碍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图从诵读教学的倾向、意义、经验、方法进行讨论,以激起人们对诵读教学的探索与交流。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中,表达能力的好坏已成为评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实施素质的重要方面。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深知: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说话支支吾吾,没有头绪。而有的学生却思
期刊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是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语文课堂怎样上?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理念,新观点,新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旧的漩涡里,要么走不出来,要么就不愿走。也有许多教师,倾听专家讲座,品味名师课堂,当时心潮澎湃,情绪激昂,然而时间一长,路也还是那条路,山也还是那座山,一切淡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