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提取重点、难点、关键点后作出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探究习惯。另外,还要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带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感悟文化内涵。唯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能走向一个更大的成功,促进着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方法;探究分析
引言: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研究,能帮学生建立起正确三观,明确未来的奋斗方向,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组织课堂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带入趣味元素以及创新材料,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中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争做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和谐互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符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本质要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并不活跃,自学热情偏低。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他们完成这样、那样的学习任务,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1]。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我们教师要先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授课形式,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活动的开展,只要确立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后续育人计划的实施才会变得更加顺利。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进行有效的提问,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史料搜集,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最后通过教师对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历史相关课程标准仔细、认真研读,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将这两点有效融合。如结合历史价值观该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这节课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可以将其设计为:首先通过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将其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对学生的国家情怀起到培养的作用;其次学生通过对福利制度的进一步认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把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如对《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将知识内容分为四个层面:1.统一之源,也就是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相关问题;2.统一实施的策略,是“一国两制”提出的来源和概念等;3.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的实现和回归;4.统一中国,对台湾问题积极探索和分析,分析两岸发展的史实。学生通过阅读和归纳,在空间概念上已经具备祖国统一的认识,其次结合导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相关问题,比如:什么是“一国两制”,为什么要实施一国两制制度,对一国两制如何评价等,教师通过利用不同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思维不断拓展和发展,另外通过知识再现形式,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历史背后的因素关系,明确历史带来的影响,掌握其具有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观看微课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内容前,教师让学生运用微课视频以及网络查询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学习本课时,将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最后解决问题。这样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贯穿起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四、侧重历史文化教育
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手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如在教《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一位老人,了解新旧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情况。借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有效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有效归纳,对比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有效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近现代中國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树立学生的人文观念,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
结语
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改变了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奋斗方向。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2015(02)114-115.
[2]朱永红.刍议历史课堂借助历史故事教学的新思考[J].求知导刊,2015(07):1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方法;探究分析
引言: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研究,能帮学生建立起正确三观,明确未来的奋斗方向,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组织课堂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带入趣味元素以及创新材料,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中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争做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和谐互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符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本质要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并不活跃,自学热情偏低。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他们完成这样、那样的学习任务,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1]。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我们教师要先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授课形式,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活动的开展,只要确立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后续育人计划的实施才会变得更加顺利。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进行有效的提问,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史料搜集,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最后通过教师对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历史相关课程标准仔细、认真研读,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将这两点有效融合。如结合历史价值观该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这节课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可以将其设计为:首先通过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将其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对学生的国家情怀起到培养的作用;其次学生通过对福利制度的进一步认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把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如对《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将知识内容分为四个层面:1.统一之源,也就是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相关问题;2.统一实施的策略,是“一国两制”提出的来源和概念等;3.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的实现和回归;4.统一中国,对台湾问题积极探索和分析,分析两岸发展的史实。学生通过阅读和归纳,在空间概念上已经具备祖国统一的认识,其次结合导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相关问题,比如:什么是“一国两制”,为什么要实施一国两制制度,对一国两制如何评价等,教师通过利用不同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思维不断拓展和发展,另外通过知识再现形式,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历史背后的因素关系,明确历史带来的影响,掌握其具有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观看微课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内容前,教师让学生运用微课视频以及网络查询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学习本课时,将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最后解决问题。这样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贯穿起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四、侧重历史文化教育
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手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如在教《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一位老人,了解新旧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情况。借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有效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有效归纳,对比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有效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近现代中國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树立学生的人文观念,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
结语
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改变了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奋斗方向。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2015(02)114-115.
[2]朱永红.刍议历史课堂借助历史故事教学的新思考[J].求知导刊,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