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条件。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培养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实验,调动情绪
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尺度地抓住他们的学习情绪。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补充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了起来,学生兴趣昂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结合教材,经常展开家庭小实验,利用小实验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初三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理清教学思路,注重知识引导
教师的讲授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必须注意顺应学生的听课思路,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听。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深入教材,建立新旧知识体系,在讲授时由浅深入、由表及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性的学习感到容易,对重点的揭示要水到渠成。当然,教师要在备课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一一列出来,编入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由浅入深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总结时教师要做到“放”与“收”。放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总结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正确的结论;收则是教师要抓住学生正确的总结,充分肯定学生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为自己的课堂收获而感到欣喜,从而喜爱化学学习。
三、捕获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跃化学学习气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的东西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利用化学知识为学生解决其它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化学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通常可采用学生和教师互设难题的方式,活跃化学学习气氛。
四、浓缩知识点,注重积累
化学和其它各学科一样,需要记忆。教师要善于归纳整理,尽可能地减少识记内容,让学生有兴趣记忆。教师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这样记起来容易了许多,学生就会对精简的内容产生兴趣。总之,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怎样的做法有效,教师就应该运用于教学实践上,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实验,调动情绪
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尺度地抓住他们的学习情绪。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补充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了起来,学生兴趣昂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结合教材,经常展开家庭小实验,利用小实验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初三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理清教学思路,注重知识引导
教师的讲授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必须注意顺应学生的听课思路,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听。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深入教材,建立新旧知识体系,在讲授时由浅深入、由表及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性的学习感到容易,对重点的揭示要水到渠成。当然,教师要在备课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一一列出来,编入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由浅入深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总结时教师要做到“放”与“收”。放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总结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正确的结论;收则是教师要抓住学生正确的总结,充分肯定学生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为自己的课堂收获而感到欣喜,从而喜爱化学学习。
三、捕获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跃化学学习气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的东西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利用化学知识为学生解决其它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化学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通常可采用学生和教师互设难题的方式,活跃化学学习气氛。
四、浓缩知识点,注重积累
化学和其它各学科一样,需要记忆。教师要善于归纳整理,尽可能地减少识记内容,让学生有兴趣记忆。教师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这样记起来容易了许多,学生就会对精简的内容产生兴趣。总之,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怎样的做法有效,教师就应该运用于教学实践上,以便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