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高水平的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级次,低级读物可以毁坏人的道德操守,阅读文本的选择尤为重要。
语文自主推荐课,搭建了学生与书为友的平台。但时下的自主推荐课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低效的困顿状态。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选择的阅读文本运用比较粗糙,既不成体系又缺乏实效性,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运用缺少必要的系统的研究和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文本对象?如何科学运用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笔者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以期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
一、 心中有丘壑
所谓心中有丘壑,主要是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心中要有一个框架,充分把握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时刻尊重课外阅读内在的规定性和外在的特殊性,保证选择的科学性。文本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阅读即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是思维碰撞和心理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读者绝不是消极被动的,反之则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阅读文本的选择必须“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自我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文本选择中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始终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手中的阅读文本则是学校或老师或家长硬“塞”给他们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就并不拥有阅读文本的选择权;同时阅读的指向无一不是直接服务于应试。如此反复,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一开始就被扼杀了。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主动发现、主动构建、主动创造,真正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必须实现阅读文本的自主选择。
2、合作性原则。阅读文本的选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的阅读是在集体氛围中进行的现实。除了共有的阅读文本(教材)外,一个班集体中个体的阅读喜好往往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诱导而走向趋同。因而,同一班集体中个体选择文本中有时会重复或雷同,甚至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造成阅读资源的浪费,并不利于资源的共享。我们倡导同一集体中建立可以共享的阅读文本库,通常意义上人们称之为“图书角”(文本的意义不仅仅指图书)。阅读文本库的建立使得班级阅读文本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实现班集体阅读的互动,实现阅读的多向交流。因此,文本选择需要阅读伙伴的团结合作,相互沟通有无,畅谈阅读体验,比较文本价值。通过合作,使同一阅读集体或小组中文本的种类更多,内容更多样,阅读氛围更融洽,交流更活跃,效果更显著。一个学生购买一整套中外名著也许比较困难,一个班的同学通过合作,分册购买,相互借阅,岂不快哉!一学期,同一班级就不仅仅拥有一套中外名著了。
3、多样性原则。就阅读个体而言,阅读需求往往是多样的。其实,在很多情形下,学生的阅读文本一方面受老师或家长的左右,另一方面因大部分时间被完成试题所侵占,造成学生阅读面单一(有的仅局限于教材)、知识面狭窄的不良后果,更可怕的是带来读、写能力的下降。很多人认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是多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固然对提高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绝不是唯一的,对初中生而言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哪来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别欣赏能力的提高呢?学科之间是相通的,知识之间同样是相通的。博览群书,方能触类旁通。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中贯彻多样性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课本或文学作品)”,那阅读教学必定会走进死胡同。忽略时代活水,漠视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拒绝中外文化的多元融合,学生的阅读同样会是一潭死水。
4、经典性原则。初中生好猎奇,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中,往往认为时尚的、流行的,就是“经典”的。无论是电视文化,还是网络文化,其中不乏泡沫。诸如卡通文学、漫画文学的东西正在流行中蔓延。当然,作为一种消遣,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调整一下凌乱的情绪未尝不可。但是,电视、网络、图书中泡沫文学、快餐文化的诱惑,使得很多的学生远离了阅读、远离了经典。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也在不知不觉中应和着这个经济时代“短”、“平”、“快”的节奏。其实,语文素养又岂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必然会使学生思维的幼稚,思想的肤浅,文化素养的荒芜。古今中外留给我们的经典的东西丰厚博大,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数不胜数,可供选择的阅读经典文本不计其数。加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大师,亲近经典,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让经典丰富学生的精神。
二、 眼前有航向
目标是人类前进的终极向导和伟大动力。阅读教学目标同样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前进的航向和力量所在。由于应试的需要,很多时候课外阅读就被淡化甚至漠视,或者课外阅读演蜕变成了应考的基本手段。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阅读的视野狭隘,阅读的价值低下。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必须明确目标,科学处理好课外阅读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试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等,使课外阅读教学有的放矢。
初中语文自主推荐课阅读的目标即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语文自主推荐课的目标蕴含了阅读的策略、层次、目的等重要因素,并对目标实现的过程做了较为清晰的陈述,在选择文本时,必须强调语文素养,选择具有知识性、综合性、思辩性等特征的文本,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手里有双赢
其实,我们深知,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实体,它们共同诠释了阅读世界的丰富外延。因此,自主推荐课上推荐给学生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中外文学名著,首先要实现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的双赢即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作者生平、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初中段有一篇课文《信客》节选自《文化苦旅》,作者表现出对“信客”这种独特身份的个性化的文化解读,此时顺势推荐《文化苦旅》,就更能促进同学们对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认识,课内与课外知识上的衔接和互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淀,还很大程度上升华了学生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此外,自主推荐课上阅读文本的选择还要实现对语文能力测评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双赢。课外阅读不能决然回避“应试”这一话题,课外阅读在与课内学习双赢的同时,必然也会实现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养的丰富。
语文自主推荐课,搭建了学生与书为友的平台。但时下的自主推荐课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低效的困顿状态。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选择的阅读文本运用比较粗糙,既不成体系又缺乏实效性,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运用缺少必要的系统的研究和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文本对象?如何科学运用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笔者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以期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
一、 心中有丘壑
所谓心中有丘壑,主要是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心中要有一个框架,充分把握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时刻尊重课外阅读内在的规定性和外在的特殊性,保证选择的科学性。文本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阅读即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是思维碰撞和心理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读者绝不是消极被动的,反之则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阅读文本的选择必须“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自我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文本选择中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始终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手中的阅读文本则是学校或老师或家长硬“塞”给他们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就并不拥有阅读文本的选择权;同时阅读的指向无一不是直接服务于应试。如此反复,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一开始就被扼杀了。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主动发现、主动构建、主动创造,真正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必须实现阅读文本的自主选择。
2、合作性原则。阅读文本的选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的阅读是在集体氛围中进行的现实。除了共有的阅读文本(教材)外,一个班集体中个体的阅读喜好往往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诱导而走向趋同。因而,同一班集体中个体选择文本中有时会重复或雷同,甚至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造成阅读资源的浪费,并不利于资源的共享。我们倡导同一集体中建立可以共享的阅读文本库,通常意义上人们称之为“图书角”(文本的意义不仅仅指图书)。阅读文本库的建立使得班级阅读文本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实现班集体阅读的互动,实现阅读的多向交流。因此,文本选择需要阅读伙伴的团结合作,相互沟通有无,畅谈阅读体验,比较文本价值。通过合作,使同一阅读集体或小组中文本的种类更多,内容更多样,阅读氛围更融洽,交流更活跃,效果更显著。一个学生购买一整套中外名著也许比较困难,一个班的同学通过合作,分册购买,相互借阅,岂不快哉!一学期,同一班级就不仅仅拥有一套中外名著了。
3、多样性原则。就阅读个体而言,阅读需求往往是多样的。其实,在很多情形下,学生的阅读文本一方面受老师或家长的左右,另一方面因大部分时间被完成试题所侵占,造成学生阅读面单一(有的仅局限于教材)、知识面狭窄的不良后果,更可怕的是带来读、写能力的下降。很多人认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是多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固然对提高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绝不是唯一的,对初中生而言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哪来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别欣赏能力的提高呢?学科之间是相通的,知识之间同样是相通的。博览群书,方能触类旁通。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中贯彻多样性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课本或文学作品)”,那阅读教学必定会走进死胡同。忽略时代活水,漠视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拒绝中外文化的多元融合,学生的阅读同样会是一潭死水。
4、经典性原则。初中生好猎奇,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中,往往认为时尚的、流行的,就是“经典”的。无论是电视文化,还是网络文化,其中不乏泡沫。诸如卡通文学、漫画文学的东西正在流行中蔓延。当然,作为一种消遣,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调整一下凌乱的情绪未尝不可。但是,电视、网络、图书中泡沫文学、快餐文化的诱惑,使得很多的学生远离了阅读、远离了经典。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也在不知不觉中应和着这个经济时代“短”、“平”、“快”的节奏。其实,语文素养又岂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必然会使学生思维的幼稚,思想的肤浅,文化素养的荒芜。古今中外留给我们的经典的东西丰厚博大,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数不胜数,可供选择的阅读经典文本不计其数。加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大师,亲近经典,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让经典丰富学生的精神。
二、 眼前有航向
目标是人类前进的终极向导和伟大动力。阅读教学目标同样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前进的航向和力量所在。由于应试的需要,很多时候课外阅读就被淡化甚至漠视,或者课外阅读演蜕变成了应考的基本手段。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阅读的视野狭隘,阅读的价值低下。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必须明确目标,科学处理好课外阅读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试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等,使课外阅读教学有的放矢。
初中语文自主推荐课阅读的目标即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语文自主推荐课的目标蕴含了阅读的策略、层次、目的等重要因素,并对目标实现的过程做了较为清晰的陈述,在选择文本时,必须强调语文素养,选择具有知识性、综合性、思辩性等特征的文本,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手里有双赢
其实,我们深知,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实体,它们共同诠释了阅读世界的丰富外延。因此,自主推荐课上推荐给学生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中外文学名著,首先要实现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的双赢即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作者生平、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初中段有一篇课文《信客》节选自《文化苦旅》,作者表现出对“信客”这种独特身份的个性化的文化解读,此时顺势推荐《文化苦旅》,就更能促进同学们对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认识,课内与课外知识上的衔接和互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淀,还很大程度上升华了学生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此外,自主推荐课上阅读文本的选择还要实现对语文能力测评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双赢。课外阅读不能决然回避“应试”这一话题,课外阅读在与课内学习双赢的同时,必然也会实现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养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