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繁漪是曹禺笔下充满无尽魅力的悲剧形象。本文试图从叛逆、追求本真幸福悲剧的意义方面来分析繁漪这一个悲剧形象。
【关键词】叛逆;本真;幸福;悲剧;意义
新与旧并存,矛盾集于一身,是繁漪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也正是新旧交替,充满矛盾的时代,造成了繁漪畸形发展的一生和悲剧命运。
1 叛逆是构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外壳
1.1 滋生叛逆的土壤——封建社会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封建家长依然用封建思想来维护家庭秩序,在这种思想的熏染下,出现了许多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在她们中间,“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在这些令人同情的不幸女人里面,繁漪就是其中之一。
1.2 提供叛逆的养分——“五四”新观念
十七岁的繁漪,曾接受过“五四”新观念的洗礼,是个热情、大胆、任性的姑娘。当比他大二十岁的周朴园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他的“多情”与“丰采”打动了她,但是更为吸引这个热情、胆大、又“最有想象”的少女的,却可能是个中年男人身上的那种“自是”、“倔强”以及有时“显得格外峻厉”的“威严”。她误认为这一切是一个真正男子汉所具有的胆识与果敢的象征,因而倾心于这个比她年长一倍的男人。于是只有十七岁的繁漪冒着与家庭决裂的牺牲,无视礼教的谴责,勇敢而莽撞地投人了周朴园的怀抱。
1.3 走上叛逆之道的催化剂——罪恶累累的封建家庭
在周朴园的专制下,周家禁绝着一切正常的见解和正常的行为,扼杀着一切生的气息、活的生机,阻碍着一切合理的、正当的要求。正是这个环境的禁锢性,使得她这个原是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困住了,不能逃去,还有剥削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蜕化了她远走高飞、搏击风云的翅膀。
繁漪的反抗和报复,都是被逼出来的。她的主要对立面,就是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周朴园。因此,她反抗的矛头,首先直端端指向周朴园。她反抗周朴园的思想统治和精神奴役,破坏以周朴园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念,是繁漪反抗性的特征。在这个家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别人必须绝对服从他的统治,维护他的尊严。可是,繁漪却锋芒毕露地反抗周朴园的“专横”,蔑视他的“尊严”,扰乱他的“平静”,破坏他的“秩序”,揭露他的“虚伪”,毁灭他的“自信”。全剧中,周朴园对繁漪愈是步步紧逼繁漪的反抗愈是节节加码。由弱到强,由防守到进攻,由忍顺到疯狂。
2 追求本真幸福是构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内核
2.1 良好的教育是追求本真幸福的前提
繁漪是封建门第出身,但她更多接受的是“琴棋、书、画”的教育。这种教养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丰富了这个少女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在她对“诗文的爱好”中,无疑会接触到历代描写爱情的篇章。而这些被封建卫道者斥之为“伤风败俗”的诗文,一向严禁传于闺阁,就是怕女人看了“移了性情”,走上“人不人,鬼不鬼”的“邪路”。繁漪果然被“移了性情”,就是这些诗文启迪了她对爱情的觉醒和追求,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
2.2 “本性”要求是追求本真幸福的力量源泉
她由于把爱情的渴望和对欺辱的怨愤都凝结心底而成为“石头样的人”,但并未成了槁木死灰。正因为繁漪不是槁木死灰,而是一个内心压抑着一团火的“石头人”,所以在外部猛力撞击之下,“石头”就会迸出耀眼的火花。
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 “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吹进高墙深院的周公馆时,繁漪从“石头人”的冬眠中苏醒了。她整个心灵都和这场风暴共鸣。因为,摆脱礼教的重轭,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要作为一个“人”而活着,这正是她虽然朦胧而一向强烈的“本性”要求。所以她虽然并不处于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也不完全了解这狂飙的真正伟大意义,但她从这场震撼一切人的革命运动中,吸取了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终于她的生活,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她从冷漠的“等死”,转而为对“真真活着”的追求。
2.3 “爱情”是追求本真幸福的终极目标
繁漪,作为一个“旧式女人”,又是在高墙深院的周公馆,从缝隙中呼吸到“五四”的春风的。这就使她对当时新的思想、主张的理解和接受,有它不可避免的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她渴望“真真活着”的内容,只是在“个性解放”的鼓舞下,要求摆脱封建的桎梏,而按着合乎她“本性”的发展,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资格,去追求和享受一种有爱情的生活。
把爱情作为“真真活着”的内容,甚至视为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在今天,当然是不足为训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直到繁漪生活的历史时期,对从来没有“人”的地位,一向只是从属于别人的女人来说,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实际上是摆脱封建桎梏,争取命运自主的一种觉醒的信号和重要的标志。所以历来的封建卫道者都敏感到这种爱情的追求,是对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的严重的挑衅,而给以残酷的扼杀和无情地镇压,致使历代妇女的精华倒在这条长满荆棘的路上。如今,繁漪又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向前走去。
总之,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及‘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反对专制压迫,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反对不合理婚姻,追求理想的爱情,有着当时资产阶级新女性反封建的进步性一面。她自私、嫉妒、极端而又软弱,又有着当时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一般弱点。她是一个受了“五四”民主思想的影响,执着追求、大胆反抗,而内心充满着矛盾、苦痛,又无力摆脱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桎梏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充满无尽魅力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叛逆;本真;幸福;悲剧;意义
新与旧并存,矛盾集于一身,是繁漪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也正是新旧交替,充满矛盾的时代,造成了繁漪畸形发展的一生和悲剧命运。
1 叛逆是构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外壳
1.1 滋生叛逆的土壤——封建社会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封建家长依然用封建思想来维护家庭秩序,在这种思想的熏染下,出现了许多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在她们中间,“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在这些令人同情的不幸女人里面,繁漪就是其中之一。
1.2 提供叛逆的养分——“五四”新观念
十七岁的繁漪,曾接受过“五四”新观念的洗礼,是个热情、大胆、任性的姑娘。当比他大二十岁的周朴园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他的“多情”与“丰采”打动了她,但是更为吸引这个热情、胆大、又“最有想象”的少女的,却可能是个中年男人身上的那种“自是”、“倔强”以及有时“显得格外峻厉”的“威严”。她误认为这一切是一个真正男子汉所具有的胆识与果敢的象征,因而倾心于这个比她年长一倍的男人。于是只有十七岁的繁漪冒着与家庭决裂的牺牲,无视礼教的谴责,勇敢而莽撞地投人了周朴园的怀抱。
1.3 走上叛逆之道的催化剂——罪恶累累的封建家庭
在周朴园的专制下,周家禁绝着一切正常的见解和正常的行为,扼杀着一切生的气息、活的生机,阻碍着一切合理的、正当的要求。正是这个环境的禁锢性,使得她这个原是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困住了,不能逃去,还有剥削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蜕化了她远走高飞、搏击风云的翅膀。
繁漪的反抗和报复,都是被逼出来的。她的主要对立面,就是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周朴园。因此,她反抗的矛头,首先直端端指向周朴园。她反抗周朴园的思想统治和精神奴役,破坏以周朴园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念,是繁漪反抗性的特征。在这个家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别人必须绝对服从他的统治,维护他的尊严。可是,繁漪却锋芒毕露地反抗周朴园的“专横”,蔑视他的“尊严”,扰乱他的“平静”,破坏他的“秩序”,揭露他的“虚伪”,毁灭他的“自信”。全剧中,周朴园对繁漪愈是步步紧逼繁漪的反抗愈是节节加码。由弱到强,由防守到进攻,由忍顺到疯狂。
2 追求本真幸福是构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内核
2.1 良好的教育是追求本真幸福的前提
繁漪是封建门第出身,但她更多接受的是“琴棋、书、画”的教育。这种教养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丰富了这个少女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在她对“诗文的爱好”中,无疑会接触到历代描写爱情的篇章。而这些被封建卫道者斥之为“伤风败俗”的诗文,一向严禁传于闺阁,就是怕女人看了“移了性情”,走上“人不人,鬼不鬼”的“邪路”。繁漪果然被“移了性情”,就是这些诗文启迪了她对爱情的觉醒和追求,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
2.2 “本性”要求是追求本真幸福的力量源泉
她由于把爱情的渴望和对欺辱的怨愤都凝结心底而成为“石头样的人”,但并未成了槁木死灰。正因为繁漪不是槁木死灰,而是一个内心压抑着一团火的“石头人”,所以在外部猛力撞击之下,“石头”就会迸出耀眼的火花。
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 “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吹进高墙深院的周公馆时,繁漪从“石头人”的冬眠中苏醒了。她整个心灵都和这场风暴共鸣。因为,摆脱礼教的重轭,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要作为一个“人”而活着,这正是她虽然朦胧而一向强烈的“本性”要求。所以她虽然并不处于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也不完全了解这狂飙的真正伟大意义,但她从这场震撼一切人的革命运动中,吸取了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终于她的生活,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她从冷漠的“等死”,转而为对“真真活着”的追求。
2.3 “爱情”是追求本真幸福的终极目标
繁漪,作为一个“旧式女人”,又是在高墙深院的周公馆,从缝隙中呼吸到“五四”的春风的。这就使她对当时新的思想、主张的理解和接受,有它不可避免的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她渴望“真真活着”的内容,只是在“个性解放”的鼓舞下,要求摆脱封建的桎梏,而按着合乎她“本性”的发展,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资格,去追求和享受一种有爱情的生活。
把爱情作为“真真活着”的内容,甚至视为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在今天,当然是不足为训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直到繁漪生活的历史时期,对从来没有“人”的地位,一向只是从属于别人的女人来说,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实际上是摆脱封建桎梏,争取命运自主的一种觉醒的信号和重要的标志。所以历来的封建卫道者都敏感到这种爱情的追求,是对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的严重的挑衅,而给以残酷的扼杀和无情地镇压,致使历代妇女的精华倒在这条长满荆棘的路上。如今,繁漪又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向前走去。
总之,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及‘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反对专制压迫,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反对不合理婚姻,追求理想的爱情,有着当时资产阶级新女性反封建的进步性一面。她自私、嫉妒、极端而又软弱,又有着当时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一般弱点。她是一个受了“五四”民主思想的影响,执着追求、大胆反抗,而内心充满着矛盾、苦痛,又无力摆脱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桎梏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充满无尽魅力的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