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也成为了制约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之基础,也是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在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中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当今中国幼儿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幼儿从小就缺乏同伴间的亲密交往关系,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烈,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行为普遍较差。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如何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成为了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的行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支持与配合提供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其更加充分地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育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哲學基础
儿童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交往,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对于主体性的认识作为其哲学基础,是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的过程,是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小组合作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合作互动,放到人对人的加工层面来考量。
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通过交往,人与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彼此创造,实现人们对人们的加工,提高人们的本质力量和种属能力。交往双方从他人身上看出自我,又以自我为尺度看待别人,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二)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该观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由此指导的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理论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那么他们会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教师的作用已经受到重视,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往往被忽视。皮亚杰认为幼儿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该放到儿童之间的合作上,而不是竞争上,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以及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三)教育学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一般以2至5人为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相互帮助,弥补各自在理解上的不足,达到集体的学习目标。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三、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从相关调查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合作现状分析,可以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合作伙伴。虽然幼儿园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但由于部分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轻社会化发展的倾向,因此幼儿之间还是缺少有效的合作交往。可见现阶段,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正确开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却往往被忽略了。
四、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策略
幼儿的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只有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真的使大班幼儿合作性学习能力获得培养,本文就将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给出相应策略。
(一)家长采取的策略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与同伴的交往,大多数容易合作的幼儿都有很强同伴交往能力。在给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要给予肯定和奖励,相反的消极的要进行否定与纠正,告诉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2.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的各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拉什顿等人(1980)的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多次看到别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的儿童,比只看到一次的儿童,更多地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在众多榜样中,父母的助人行为榜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和儿童观。
(二)老师采取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幼儿园应加强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因为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社会化刚刚起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
2.指导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促使其产生高效的合作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教给儿童必要的技能,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并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适应(邹乱,1996)。
3.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幼儿合作性学习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如此。幼儿教师和家长有着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相同目标。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也成为了制约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之基础,也是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在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中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当今中国幼儿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幼儿从小就缺乏同伴间的亲密交往关系,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烈,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行为普遍较差。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如何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成为了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的行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支持与配合提供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其更加充分地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育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哲學基础
儿童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交往,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对于主体性的认识作为其哲学基础,是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的过程,是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小组合作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合作互动,放到人对人的加工层面来考量。
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通过交往,人与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彼此创造,实现人们对人们的加工,提高人们的本质力量和种属能力。交往双方从他人身上看出自我,又以自我为尺度看待别人,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二)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该观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由此指导的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理论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那么他们会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教师的作用已经受到重视,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往往被忽视。皮亚杰认为幼儿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该放到儿童之间的合作上,而不是竞争上,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以及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三)教育学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一般以2至5人为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相互帮助,弥补各自在理解上的不足,达到集体的学习目标。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三、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从相关调查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合作现状分析,可以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合作伙伴。虽然幼儿园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但由于部分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轻社会化发展的倾向,因此幼儿之间还是缺少有效的合作交往。可见现阶段,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正确开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却往往被忽略了。
四、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策略
幼儿的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只有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真的使大班幼儿合作性学习能力获得培养,本文就将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给出相应策略。
(一)家长采取的策略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与同伴的交往,大多数容易合作的幼儿都有很强同伴交往能力。在给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要给予肯定和奖励,相反的消极的要进行否定与纠正,告诉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2.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的各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拉什顿等人(1980)的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多次看到别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的儿童,比只看到一次的儿童,更多地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在众多榜样中,父母的助人行为榜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和儿童观。
(二)老师采取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幼儿园应加强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因为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社会化刚刚起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
2.指导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促使其产生高效的合作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教给儿童必要的技能,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并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适应(邹乱,1996)。
3.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幼儿合作性学习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如此。幼儿教师和家长有着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相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