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语文”的领军者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生早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教育系,师从我国心理学泰斗陈立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劳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心理学的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先生即深入小学与教师一起开展教学实验与行动研究,着重探讨儿童识字效能等方面的问题,奠定一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根基。经历十年浩劫,我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百废待兴。1979年,先生应我国教育心理学前辈潘菽教授之邀,参与《教育心理学》一书的修订,新编“语文教学心理”一章,其时先生在我国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已崭露头角。
  先生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先生十分重视实证研究,溯流寻源,梳耙钩沉,发掘艾伟、俞子夷等前人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实验研究成果,同时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借鉴和吸取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先进理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先后出版《语文教学心理学》(1984)、《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和教学法问题》(1984)等专著。先生这些著作的问世,使我国的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科学化探究的新时期。
  1986年,先生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1988),我们参与编写,得先生耳提面命,获益匪浅。书成之时,邀诸多教授、研究员、名师审定,专家云集,均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有幸躬逢其盛,至今记忆犹新。此后,先生又主编了《语文测验原理与实施法》(1991)、《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2001)等著作。先生的著作追求观念创新,资料翔实,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受高校教育专业师生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欢迎。它们虽已出版十余年,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先生笔耕不辍,著书之外,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多篇论著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成果或著作奖。先生的论著汇编成三册《朱作仁语文教学研究文集》,蔚为壮观。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中文教育、语文学科心理学和及语文教育评价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先生带领学生编创的各类语文评价量表,至今仍是我国语文评价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先生倡导的将心理学与教学法结合的方向,已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分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后辈。先生的学术影响远及海外,1989年至1995年曾三次应邀赴香港、台湾讲学。港台不少学者通过先生的论著了解中国内地语文教育成果,并将这些成果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学术研究。先生作为中国语文教学心理学系统研究的开创者,实在当之无愧。
  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数十年如一日,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研讨语文教学问题,为教师作学术报告,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针对语文教学的流弊,先生或率真放言,或挥毫直书,时时发表真知灼见。先生反复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讲求“大三实”和“小三实”,“大三实”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小三实”是“真实、朴实、扎实”。这些教诲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先生的学术研究不仅执着专注,并且与时俱进。他深感我国教育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不足,大力提倡创造教育,主编了《创造教育手册》,现在读来仍充满活力。
  1980年,先生策划筹建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担任会长达二十年之久,并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的小学语文教学因有先生的带领,所以与高等学校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浙江的小语学界得到了国内本学科诸多专家的点拨引领,才具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教学导向。先生热情奖掖后学,鼓励青年教师成长,使得浙江小语涌现出诸多名师和新秀,语文教学研究硕果累累。先生无疑是“浙派语文”的领军者。
  先生从教多年,桃李成行。他谆谆教诲学生,要静下心来坐冷板凳,重视日积月累;勤观察,细思考,不断开拓;广读学术文献,重视获取测试、调查、访谈等数据,从定性与定量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种研究方法,与我国近来的发展趋势一致,也与国际学术规范相吻合。许多学生深受其益,在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付诸实践,收获颇丰。先生面授的生徒,亲自指导过的教研员、教师,今日有的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语文教学专家,有的成为教学科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有的成为名师,成果卓著,足以告慰先生!
  先生远行,风范犹在,薪尽火传,精神永存!
其他文献
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有“执两用中”之说。如孔子的“中”“和”说的就是不取其端,而取其中则盛,任何事物都不可搞绝对化,不可走极端,也不可忽左忽右、忽东忽西,而是要朝着平衡、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道家则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家的“三”即指由对立的“二”复归绝对的统一的“三”,强调了统一、和谐的重要。当前,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有和衷共济、顺和、协调、无抵触之意。可
摘 要:单手轻物掷远和单手轻物掷准是投掷项目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很大程度的联系,但技术上又有差别,常常会被教师们混为一谈,分不清两者教学的先后顺序。笔者在参加完区内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后,对掷远和掷准两个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笔者从两者联系出发,研究两者关系,愿为大家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深度学习;掷远;掷准;内容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第一课时  一、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  师(从预热环节说“美丽”引入,出示居里夫人画像):这是谁?对她,你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她是第一个在两个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生:她是一位著名的法裔科学家,还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师:这两个信息也很重要!你知道她的原籍在哪里吗?  生:波兰。  师:非常好!说明你课前查阅过她的资料了。还有谁有补充?  生:她的全名是玛利亚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寓言故事。本故事浅显易懂且人物形象突出,有了对寓言故事的前期积累,学生容易理解。故事主要讲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对各学段提出了更明确的写字要求,还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同时提出:“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减少阅读教学烦琐的分析与讲解,做到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教学环节尽量简约,挤出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只有时
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东西可写,常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不会选材。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广阔空间从何而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教材文本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用敏锐的、智慧的目光及时捕捉习作信息,生成习作话题,为学生所用。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做到读
【摘要】新一轮课改五年来,教师让学生“随堂练字”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显现,“随堂练字”异化为“随意练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练字“目标随心化”“内容随意化”“形式随便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随堂练字”的实效,必须做到:明确目标针对练,精选内容适量练,依据特点随机练。  【关键词】随堂练字 明确目标 精选内容 依据特点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有效,指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效。听了本校叶老师执教的《小珊迪》一课,笔者认为在“把握目标”中预设、在“关注生成”中引入、在“层层深入”中朗读,都能使课堂更有效。  一、在“把握目标”中有效预设  《小珊迪》 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叶老师预设的目标为:1.读通课文,理解“纠缠”“乞求”等词语的意义。2.有感情朗读课文1— 8自然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叶老师预设了
【背景简介】  随文练笔,我理解为课堂中师生合力共同完成的一项综合性任务。它常以课文内容为话题,以课文语言为语料,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让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简化教学程序、提升教学效益的好策略。  本学期,我在执教《开国大典》一课时,大胆地设计了两处随文练笔来推动课文教学:认识“开国大典”,通过完成类似名词解释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抽取整理出关键信息;聚焦摹状场面的摹状词句,加以积累
纵观近几年的公开课及家常课中教者在拓展作者简介时,做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也冷静地看到,关于作者拓展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相当多的教师在拓展时对内容选择根本不加推敲,只是程式化地标明“姓名、生卒、何许人氏、有何大作”等,无关痛痒的拓展环节根本起不到通过了解作者背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呼唤怎样的作者简介,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为例,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