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特点,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教者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发掘出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有所得”的教学价值。
一、 放眼单元,思考结构之异
师:本单元的课文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黄山欣赏奇松,接着,我们观赏了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来到神秘的莫高窟。(板书:莫高窟)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大家为这篇课文设计了思维导图,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使用了气泡图,这篇文章的作者围绕莫高窟写出它的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藏经洞,还总结出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师:在学习《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时,同学们也设计了类似这样的思维导图。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学生画的前两课的思维导图)
生:我发现这三张思维导图不一样。《黄山奇松》这一课作者选取了三种最典型的素材,进行细致地描写。而《黄果树瀑布》一文的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手法,按观赏顺序来描写的,所以用的是流程图。《莫高窟》这一课的作者是围绕莫高窟来写的,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位置,然后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最后总结出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师:《莫高窟》这篇文章为什么不按照浏览顺序写,而要这样写呢?打开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老师悄悄地提醒你,注意那些数字。
生:我觉得作者不按照浏览顺序写,是因为莫高窟太大了,如果一个一个写的话,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所以,作者分别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评析】教学中将关于莫高窟的关键信息在结构图中体现,轻而易举地理清了文章内容和层次。通过一个单元中三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的相互对比,学生可以领悟到《莫高窟》一文与游记的本质区别,这样的写法更适合向别人进行整体性介绍。
二、 关注词语,发现遣词之精
师:打开书,快速圈画出文章中的四字词语和词组。(生读)
師:这一组读得特别有节奏感。同学们,老师将这些四字词语这样一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神态各异 丰富多彩
个性鲜明 慈眉善目 引人注目
宏伟瑰丽 威风凛凛 成百上千
腐败无能 强壮勇猛 臂挎花篮
举世闻名 神态安详 灿烂辉煌
惟妙惟肖 轻拨银弦
精妙绝伦 自天而降
啧啧赞叹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生:第二列的词语都是描述彩塑个性的,第三排的词语都是描述壁画飞天的。
师:她发现了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的排列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第一列都是写第2自然段的……
师:发现了课文的顺序。
生:我看出描写彩塑和壁画的词语非常多。
师:那这意味着什么?
生:这意味着彩塑和壁画是最有特点的。
师:你一下子发现了作者想要描写的重点。那么,我们就把作者重点描述彩塑和壁画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一句话中出现这么多四字词语,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个人感觉就是作者在第3自然段把飞天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些四字词语可以表现出飞天优美与自由自在的样子。
【评析】教材文后习题也列举了一些四字词语,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篇文章在遣词上的独特之处。正是因为大量运用四字词语,才使得课文在介绍莫高窟时更加简洁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观察、朗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四字词语的妙处。
三、 对比阅读,探究典型写法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相应的地方写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默读、批注,小组合作交流)
师:你发现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点?
生:我觉得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点面结合的写法。
师:请你告诉大家“点”在哪里?“面”在哪里?
生:第2自然段“点”的描写在“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这是“面”的描写。
师:那么第3自然段的点和面的描写,我请你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来说。
生:我想补充他的发言,第3自然段的“点”是写成百上千的飞天,而“面”是写那些壁画丰富的内容。
师:这个小组的成员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整体描写彩塑、壁画。接着,聚焦典型形象,分别是那一尊卧佛以及飞天。都有整体描写,都会聚焦典型。(板书:整体、典型)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要补充在第2、3自然段的最后都写了游人的感受。请大家跟我看第2自然段——“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请大家跟着我看第3自然段——“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师:发现很可贵。第2—3自然段最后都写了游人的感受。(板书:感受)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段都是通过总分结构来写的。课文第2自然段总写了彩塑的神态各异,课文第3自然段总写了壁画宏伟瑰丽。 师:他发现了这两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总领的句子。(板书:总领)
师:原来课文第2—3自然段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开头总领,接着整体描写彩塑或者壁画,然后选取一个典型,比如——
生:卧佛、飞天。
师:最后都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师:理清主段落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记忆课文。一边看着这些结构,一边看着文章,自己尝试着背诵一下描写彩塑的段落。(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评析】课文第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两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正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也是《莫高窟》一文的典型写法:开头总领——整体概述——典型镜头——畅谈感受。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不断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从而把握特点,提升鉴赏力。
四、 聚焦排比,丰富语言表达
师:有的同学发现,这两个自然段中用了很多排比句。其实,这些排比句也大有不同。你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前一段描写彩塑,写的是这些菩萨、天王,还有力士的静态;然后描写飞天:有的是臂挎花篮,有的是怀抱琵琶,有的是倒立悬挂,我觉得他把飞天写得栩栩如生。
师:你发现了静态与动态的区别。
生:第一段是用了“有……的……”,第二段用了“有……的”,第三段是“有的……”。
师:他发现了排比句式的不一样。那每个句子分别写出了什么?
生:第一個句子写出了彩塑的种类多。
生:我觉得这个排比句还写出了菩萨、天王,还有力士的特点。
师: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样的句式告诉我们彩塑的不同特点,谁来读一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果然是个性鲜明。我们班同学也是个性鲜明的。(出示)
我们班人才济济,有的,有的,有的。
师:再看课文,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一幅壁画都不太一样。
师:随着朝代的推移,壁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以说,莫高窟的壁画就是一部活动的历史书。一起读。
生:我发现了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个句子是把飞天的动态写得栩栩如生。
师:同样是排比句,有告诉我们不同彩塑特点的,有告诉我们壁画内容丰富的,还有细致描绘飞天姿态的。学会排比句,可以让我们在写作中大显身手。这是南京图书馆,我们也可以用排比句来刻画图书馆里不同读者的特点,可以介绍图书馆藏书丰富,还可以细致描摹读者的神态、动作。(出示)
1. 周末,南图里的人真多呀!有的老人,有的孩童,有的年轻人。
2. 南京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有的,有的,有的。
3. 南图阅览室里静悄悄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评析】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句,但有本质区别,作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表达的丰富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是变化多端的,语言表达可以不断创造和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语言的形式是和内容挂钩的,这才是核心。教学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迁移训练尽可能糅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三种句式的表达训练采取分层式练习,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练习,学生也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跳一跳可摘桃”的成功感与满足感。
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语言的奥妙,“学习”真正在课堂中发生,教学颇为有效,学生阅读得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特点,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教者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发掘出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有所得”的教学价值。
一、 放眼单元,思考结构之异
师:本单元的课文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黄山欣赏奇松,接着,我们观赏了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来到神秘的莫高窟。(板书:莫高窟)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大家为这篇课文设计了思维导图,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使用了气泡图,这篇文章的作者围绕莫高窟写出它的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藏经洞,还总结出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师:在学习《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时,同学们也设计了类似这样的思维导图。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学生画的前两课的思维导图)
生:我发现这三张思维导图不一样。《黄山奇松》这一课作者选取了三种最典型的素材,进行细致地描写。而《黄果树瀑布》一文的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手法,按观赏顺序来描写的,所以用的是流程图。《莫高窟》这一课的作者是围绕莫高窟来写的,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位置,然后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最后总结出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师:《莫高窟》这篇文章为什么不按照浏览顺序写,而要这样写呢?打开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老师悄悄地提醒你,注意那些数字。
生:我觉得作者不按照浏览顺序写,是因为莫高窟太大了,如果一个一个写的话,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所以,作者分别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评析】教学中将关于莫高窟的关键信息在结构图中体现,轻而易举地理清了文章内容和层次。通过一个单元中三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的相互对比,学生可以领悟到《莫高窟》一文与游记的本质区别,这样的写法更适合向别人进行整体性介绍。
二、 关注词语,发现遣词之精
师:打开书,快速圈画出文章中的四字词语和词组。(生读)
師:这一组读得特别有节奏感。同学们,老师将这些四字词语这样一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神态各异 丰富多彩
个性鲜明 慈眉善目 引人注目
宏伟瑰丽 威风凛凛 成百上千
腐败无能 强壮勇猛 臂挎花篮
举世闻名 神态安详 灿烂辉煌
惟妙惟肖 轻拨银弦
精妙绝伦 自天而降
啧啧赞叹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生:第二列的词语都是描述彩塑个性的,第三排的词语都是描述壁画飞天的。
师:她发现了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的排列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第一列都是写第2自然段的……
师:发现了课文的顺序。
生:我看出描写彩塑和壁画的词语非常多。
师:那这意味着什么?
生:这意味着彩塑和壁画是最有特点的。
师:你一下子发现了作者想要描写的重点。那么,我们就把作者重点描述彩塑和壁画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一句话中出现这么多四字词语,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个人感觉就是作者在第3自然段把飞天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些四字词语可以表现出飞天优美与自由自在的样子。
【评析】教材文后习题也列举了一些四字词语,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篇文章在遣词上的独特之处。正是因为大量运用四字词语,才使得课文在介绍莫高窟时更加简洁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观察、朗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四字词语的妙处。
三、 对比阅读,探究典型写法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相应的地方写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默读、批注,小组合作交流)
师:你发现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点?
生:我觉得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点面结合的写法。
师:请你告诉大家“点”在哪里?“面”在哪里?
生:第2自然段“点”的描写在“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这是“面”的描写。
师:那么第3自然段的点和面的描写,我请你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来说。
生:我想补充他的发言,第3自然段的“点”是写成百上千的飞天,而“面”是写那些壁画丰富的内容。
师:这个小组的成员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整体描写彩塑、壁画。接着,聚焦典型形象,分别是那一尊卧佛以及飞天。都有整体描写,都会聚焦典型。(板书:整体、典型)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要补充在第2、3自然段的最后都写了游人的感受。请大家跟我看第2自然段——“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请大家跟着我看第3自然段——“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师:发现很可贵。第2—3自然段最后都写了游人的感受。(板书:感受)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段都是通过总分结构来写的。课文第2自然段总写了彩塑的神态各异,课文第3自然段总写了壁画宏伟瑰丽。 师:他发现了这两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总领的句子。(板书:总领)
师:原来课文第2—3自然段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开头总领,接着整体描写彩塑或者壁画,然后选取一个典型,比如——
生:卧佛、飞天。
师:最后都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师:理清主段落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记忆课文。一边看着这些结构,一边看着文章,自己尝试着背诵一下描写彩塑的段落。(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评析】课文第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两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正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也是《莫高窟》一文的典型写法:开头总领——整体概述——典型镜头——畅谈感受。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不断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从而把握特点,提升鉴赏力。
四、 聚焦排比,丰富语言表达
师:有的同学发现,这两个自然段中用了很多排比句。其实,这些排比句也大有不同。你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前一段描写彩塑,写的是这些菩萨、天王,还有力士的静态;然后描写飞天:有的是臂挎花篮,有的是怀抱琵琶,有的是倒立悬挂,我觉得他把飞天写得栩栩如生。
师:你发现了静态与动态的区别。
生:第一段是用了“有……的……”,第二段用了“有……的”,第三段是“有的……”。
师:他发现了排比句式的不一样。那每个句子分别写出了什么?
生:第一個句子写出了彩塑的种类多。
生:我觉得这个排比句还写出了菩萨、天王,还有力士的特点。
师: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样的句式告诉我们彩塑的不同特点,谁来读一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果然是个性鲜明。我们班同学也是个性鲜明的。(出示)
我们班人才济济,有的,有的,有的。
师:再看课文,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一幅壁画都不太一样。
师:随着朝代的推移,壁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以说,莫高窟的壁画就是一部活动的历史书。一起读。
生:我发现了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个句子是把飞天的动态写得栩栩如生。
师:同样是排比句,有告诉我们不同彩塑特点的,有告诉我们壁画内容丰富的,还有细致描绘飞天姿态的。学会排比句,可以让我们在写作中大显身手。这是南京图书馆,我们也可以用排比句来刻画图书馆里不同读者的特点,可以介绍图书馆藏书丰富,还可以细致描摹读者的神态、动作。(出示)
1. 周末,南图里的人真多呀!有的老人,有的孩童,有的年轻人。
2. 南京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有的,有的,有的。
3. 南图阅览室里静悄悄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评析】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句,但有本质区别,作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表达的丰富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是变化多端的,语言表达可以不断创造和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语言的形式是和内容挂钩的,这才是核心。教学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迁移训练尽可能糅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三种句式的表达训练采取分层式练习,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练习,学生也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跳一跳可摘桃”的成功感与满足感。
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语言的奥妙,“学习”真正在课堂中发生,教学颇为有效,学生阅读得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