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复习回顾,介绍迪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题目中“氵”旁的字比较多,注意三个“点”的安排要略有弧度。我们一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里的“绿洲”其实就是一座座——
生:城市。
师: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沙漠中的哪座“绿洲”?
生:阿联酋的迪拜。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阿联酋最大的城市——迪拜。看到这些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谁能按照下列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迪拜?(出示:迪拜——一个美丽的绿洲!这里 ,
……)
生:迪拜——一个美丽的绿洲!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师:谁接着介绍?
生:这里枝繁叶茂,鸟语花香……
师:令人——
生:心旷神怡。
师:再看看这里的天和地的颜色——
生:这里天蓝地绿,风景如画。
生:这里高楼林立,绿草如茵。
生:这里的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评析】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能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伊始,孙老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介绍眼中的迪拜,给学生搭建言语实践和言语运用的平台,唤起言语积累,激起表达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场。
师:沙漠,因为有了绿洲,才充满了生机。大家可能不知道——(引读)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将“一、小、大、代价”这些词语变红)请你关注这些词语,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想一想,从中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生:这些树和草,国家花了多大的代价才培植成功的呢?
师:(板书:代价大)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沙漠中的绿洲》。
【评析】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精读课文,品悟“代价”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至6自然段。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这些花草树木的培植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先找出有关的词句,再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可从栽种前、栽种时和栽种后三块去体会。(生读、画、品)
师:谁来说说自己所画的词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要吃饭、上学、穿衣(师插话:将来还要买房子、结婚)……要花很多的钱。
师:你看,他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这样体会就深刻多了。有人统计:一般家庭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花费20万元。也就是说,在这里培植一棵树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生:20万元)大家再算算,培植10棵树,需要花费多少?(生:200万元)100棵呢?(生:2000万元)1000棵呢?(生:20000万元)也就是2亿元。阿联酋有星罗棋布的绿洲,肯定有数不清的树木,这得需要多少钱才能让鲜花遍地、绿树成荫呀。难怪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生:我们这儿种树、栽花,只需要买一些苗子就行了,而在迪拜还需要去买泥土和淡水,可见,需要很多的钱。
生:我要补充:这些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是从国外买来,除了买要花钱,运也要花钱。
师:我很赞同你的看法。看来在这里建设绿洲需要投入很多的财力。(板书:财力 多)难怪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栽种前,花费的代价大。那么栽种过程中,花费的代价大吗?谁接着来谈。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从这里,我感受到代价的确大。
师:和我们这儿种树比较一下。
生:我们平时栽种花草树木,只需要拿着一把铁锹,带着一个水桶,就行了。在阿联酋,地面全是白花花、硬梆梆的盐碱地。
师:恶劣的环境,栽种时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板书:人力 多)难怪阿拉伯朋友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树木花草栽种好了以后,还需要维护。这需要的代价大吗?
生:沙漠里风沙多,风沙大,工人几乎每天都要给树叶、草和花洗脸。
师:有人测算,每年维持每棵树浇灌的水费成本就高达3000美元。养活这些花草,不仅仅要投入人大量的财力、体力,更重要是投入人的精力也是很多的。(板书:精力多)难怪阿拉伯的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评析】生本课堂,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自能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因势利导”。孙老师深谙此道,教学时,他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个主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国家为培植这些花草树木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整个课堂简约、清爽、高效。
三、 创设情境,指导表达
师:“他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阿联酋为了这些花草树木花费了多大的代价,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阿联酋人民为改善环境付出的努力。(出示图片,师生配乐朗读)
师:迪拜,因为鲜花遍地,绿树成荫,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观光游玩。但他们不一定能像同学们一样,深刻体会到阿联酋人们为培植这些花草树木付出的艰辛。请你替阿联酋人民写一篇倡议书,告诉他们要爱护这里的花草树木。(出示:)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绿洲——迪拜观光游玩。踏上迪拜的土地,我想,您一定会被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
让我们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吧!也愿这里的花草树木永远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生练写)
师:老师也写了一篇。谁帮老师读给大家听——
生:(读)“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绿洲——迪拜观光游玩。踏上迪拜的土地,我想,你一定会被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树苗、花草、甚至泥土和淡水都要到国外去买,花费了巨额费用;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地面原来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栽种的时候,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一点点挖去,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风沙很大,几乎每一天,园林的工人都要给这些花草洗脸、洗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
让我们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吧!也愿这里的花草树木永远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师:请你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评析】读写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以读促写,以写促悟,通过读与写的训练,最终实现语言内化和转化。不光学生要写,教师也要写,给学生以示范,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总评】孙老师的这节课简约、扎实、灵动、高效,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1. 凸显了语用的特质。语文姓“语”,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孙老师的这节课,凸显了语用的特质。课堂上,教师在利用文本资源,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语言,练表达,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我内在需求的积极语言。
2. 彰显了“学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课上,孙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还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素养。
3. 重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有人说,在小学课堂,示范就是最好的指导。孙老师在课上不仅为学生示范书写、示范读书,还示范习作,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了“对话中的首席”的作用。
(孙庆博,特级教师,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亮,博士,江苏省小语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题目中“氵”旁的字比较多,注意三个“点”的安排要略有弧度。我们一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里的“绿洲”其实就是一座座——
生:城市。
师: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沙漠中的哪座“绿洲”?
生:阿联酋的迪拜。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阿联酋最大的城市——迪拜。看到这些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谁能按照下列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迪拜?(出示:迪拜——一个美丽的绿洲!这里 ,
……)
生:迪拜——一个美丽的绿洲!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师:谁接着介绍?
生:这里枝繁叶茂,鸟语花香……
师:令人——
生:心旷神怡。
师:再看看这里的天和地的颜色——
生:这里天蓝地绿,风景如画。
生:这里高楼林立,绿草如茵。
生:这里的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评析】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能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伊始,孙老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介绍眼中的迪拜,给学生搭建言语实践和言语运用的平台,唤起言语积累,激起表达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场。
师:沙漠,因为有了绿洲,才充满了生机。大家可能不知道——(引读)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将“一、小、大、代价”这些词语变红)请你关注这些词语,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想一想,从中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生:这些树和草,国家花了多大的代价才培植成功的呢?
师:(板书:代价大)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沙漠中的绿洲》。
【评析】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精读课文,品悟“代价”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至6自然段。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这些花草树木的培植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先找出有关的词句,再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可从栽种前、栽种时和栽种后三块去体会。(生读、画、品)
师:谁来说说自己所画的词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要吃饭、上学、穿衣(师插话:将来还要买房子、结婚)……要花很多的钱。
师:你看,他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这样体会就深刻多了。有人统计:一般家庭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花费20万元。也就是说,在这里培植一棵树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生:20万元)大家再算算,培植10棵树,需要花费多少?(生:200万元)100棵呢?(生:2000万元)1000棵呢?(生:20000万元)也就是2亿元。阿联酋有星罗棋布的绿洲,肯定有数不清的树木,这得需要多少钱才能让鲜花遍地、绿树成荫呀。难怪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生:我们这儿种树、栽花,只需要买一些苗子就行了,而在迪拜还需要去买泥土和淡水,可见,需要很多的钱。
生:我要补充:这些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是从国外买来,除了买要花钱,运也要花钱。
师:我很赞同你的看法。看来在这里建设绿洲需要投入很多的财力。(板书:财力 多)难怪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栽种前,花费的代价大。那么栽种过程中,花费的代价大吗?谁接着来谈。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从这里,我感受到代价的确大。
师:和我们这儿种树比较一下。
生:我们平时栽种花草树木,只需要拿着一把铁锹,带着一个水桶,就行了。在阿联酋,地面全是白花花、硬梆梆的盐碱地。
师:恶劣的环境,栽种时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板书:人力 多)难怪阿拉伯朋友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师:树木花草栽种好了以后,还需要维护。这需要的代价大吗?
生:沙漠里风沙多,风沙大,工人几乎每天都要给树叶、草和花洗脸。
师:有人测算,每年维持每棵树浇灌的水费成本就高达3000美元。养活这些花草,不仅仅要投入人大量的财力、体力,更重要是投入人的精力也是很多的。(板书:精力多)难怪阿拉伯的朋友这样说——
生:(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评析】生本课堂,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自能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因势利导”。孙老师深谙此道,教学时,他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个主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国家为培植这些花草树木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整个课堂简约、清爽、高效。
三、 创设情境,指导表达
师:“他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阿联酋为了这些花草树木花费了多大的代价,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阿联酋人民为改善环境付出的努力。(出示图片,师生配乐朗读)
师:迪拜,因为鲜花遍地,绿树成荫,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观光游玩。但他们不一定能像同学们一样,深刻体会到阿联酋人们为培植这些花草树木付出的艰辛。请你替阿联酋人民写一篇倡议书,告诉他们要爱护这里的花草树木。(出示:)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绿洲——迪拜观光游玩。踏上迪拜的土地,我想,您一定会被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您可能不知道_______……
让我们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吧!也愿这里的花草树木永远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生练写)
师:老师也写了一篇。谁帮老师读给大家听——
生:(读)“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绿洲——迪拜观光游玩。踏上迪拜的土地,我想,你一定会被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树苗、花草、甚至泥土和淡水都要到国外去买,花费了巨额费用;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地面原来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栽种的时候,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一点点挖去,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风沙很大,几乎每一天,园林的工人都要给这些花草洗脸、洗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
让我们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吧!也愿这里的花草树木永远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师:请你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评析】读写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以读促写,以写促悟,通过读与写的训练,最终实现语言内化和转化。不光学生要写,教师也要写,给学生以示范,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总评】孙老师的这节课简约、扎实、灵动、高效,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1. 凸显了语用的特质。语文姓“语”,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孙老师的这节课,凸显了语用的特质。课堂上,教师在利用文本资源,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语言,练表达,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我内在需求的积极语言。
2. 彰显了“学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课上,孙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还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素养。
3. 重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有人说,在小学课堂,示范就是最好的指导。孙老师在课上不仅为学生示范书写、示范读书,还示范习作,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了“对话中的首席”的作用。
(孙庆博,特级教师,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亮,博士,江苏省小语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