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均根据病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抗心律失常组肌痛1例;抗心绞痛组出现1例轻度头痛;抗心力衰竭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调节药物用量后正常;抗动脉硬化组有1例轻度恶心;抗高血压组不良反应1例,为轻微咳嗽;抗凝组不良反应6例,均为INR值上升,对华法林用量作出调节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控制度良好,临床上需要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量以减轻药物相互作用。
关键词:他汀类心血管药物配伍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16-01
胆固醇上升类型高脂血症临床治疗离不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他汀类药物用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得到肯定,虽然会引发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但临床使用中的发生率极低。由于高脂血症患者多数会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因而临床上常会出现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1],此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本次研究对我院的90例患者使用他汀类配伍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8.1±11.3)岁。其中抗心律失常组12例、抗心绞痛组15例、抗心力衰竭组13例、抗动脉粥样硬化组15例、抗高血压组19例、抗凝组1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展常规治疗:卧床、补液、吸氧、抗感染。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选用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辛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使用山东绿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抗高血压治疗,每次10mg,每日2次;选用德国拜耳公司提供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选用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托洛尔抗心力衰竭治疗,每次25mg,每日2次。
选用血塞通注射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以肌内注射,每次100mg,每日1-2次,也可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每日1次,每次200~ 400mg;选用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丹参片抗心律失常治疗,每次服用3片,每日3次;选用山东平原制药厂生产的规格为5mg 的硝酸甘油注射液抗心绞痛治疗,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滴,初始计量5μg/min,之后每5min增加5μg/min,直至心绞痛得到控制,每日1次。
所有患者联合用药治疗90d后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1.3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指标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患者血脂及血压等指标控制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是为显效;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下降,且生命体征、症状表现得到控制,视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指标未得到控制,视为无效[2]。
2结果
2.1治疗效果。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6组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对比具体的疗效数据见表1。
2.2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组不良反应1例,因阿托伐他汀引起,表现为肌痛;抗心绞痛组出现1例轻度头痛;抗心力衰竭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病例,调节药物用量后正常;抗动脉硬化组有1例轻度恶心;抗高血压组不良反应1例,为轻微咳嗽;抗凝组不良反应6例,均为INR值上升,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用量作出调节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讨论
3.1医学背景与研究结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研究经验的不断丰富,临床医学领域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病因、并发症、症状表现及诊疗技术有了很好的研究与掌握,人们也更多得了解了各类心血管疾病[3]。随着对高脂血症及各类心血管疾病认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手段与技术也不断革新与改善,比如在心力衰竭方面,临床上由最初的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手段提升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的使用,直至今天联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效果。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也一样离不开药物的配伍和用药方式的不断创新[4]。
本次研究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疾病配伍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证实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共同降血脂、对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各组虽然都出现了个别不良反应情况,但都属轻微,且多数患者经合理调节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现象都消失,证实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量便可以减轻药物相互作用。
3.2药理分析。他汀类药物本身有着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C-CoA还原酶相似的化学结构,此类药物摄入人体后,便可参与到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作用之中,快速对HMC-CoA还原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总量,促使机体内LDL的受体合成作用代偿性发生增加[5],另外,此类药物可通过控制胆固醇合成总量之外的其他多种方式达到血脂调节的目的,效果显著。有一些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肝脏的CYP酶代谢作用,当联合其他的心血管类药物共同治疗时,就容易出现两类药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引发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选用阿托伐他汀为代表药物,考虑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当抗凝组患者出现INR上升现象时,即发现由于华法林典型的代谢问题与阿托伐他汀对肝药酶活性的控制作用相冲突;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联合用药后,控制胆固醇指标的效果明显加强,对患者血管反应的调节效果也更强,可以很好地增强患者血管耐受性并降低用药、疾病对患者血管的损伤。采用盐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并控制血脂时,理论上可能加大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但其实并未有实践研究或临床数据表明两者配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6]。
他汀类药物本身是很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也可预防卒中,因而,除了配伍心血管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外,他汀类药物也常引起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显著药效而联合其他心血管类药物共同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此种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常和洋地黄类药物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摄入人体后可有效促进其他心血管类药物吸收和发生作用,此两者共同使用较为安全;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配伍时,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与半衰期基本一致,因而这两者联合使用也比较安全[7]。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因而常因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本身需求,常需要与心血管类药物配伍使用,在肯定治疗效果的同时,应当合理调节剂量、把握用药时间,确保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朱丽芳.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7):163-164
[2]王新生.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0):595-595
[3]吴弟新.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76-477
[4]王红.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45-146
[5]陈婉纯.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探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620
[6]冯现俊.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620-621
[7]欧阳艳簪.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09-210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均根据病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抗心律失常组肌痛1例;抗心绞痛组出现1例轻度头痛;抗心力衰竭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调节药物用量后正常;抗动脉硬化组有1例轻度恶心;抗高血压组不良反应1例,为轻微咳嗽;抗凝组不良反应6例,均为INR值上升,对华法林用量作出调节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控制度良好,临床上需要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量以减轻药物相互作用。
关键词:他汀类心血管药物配伍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16-01
胆固醇上升类型高脂血症临床治疗离不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他汀类药物用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得到肯定,虽然会引发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但临床使用中的发生率极低。由于高脂血症患者多数会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因而临床上常会出现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1],此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本次研究对我院的90例患者使用他汀类配伍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8.1±11.3)岁。其中抗心律失常组12例、抗心绞痛组15例、抗心力衰竭组13例、抗动脉粥样硬化组15例、抗高血压组19例、抗凝组1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展常规治疗:卧床、补液、吸氧、抗感染。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选用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辛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使用山东绿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抗高血压治疗,每次10mg,每日2次;选用德国拜耳公司提供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选用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托洛尔抗心力衰竭治疗,每次25mg,每日2次。
选用血塞通注射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以肌内注射,每次100mg,每日1-2次,也可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每日1次,每次200~ 400mg;选用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丹参片抗心律失常治疗,每次服用3片,每日3次;选用山东平原制药厂生产的规格为5mg 的硝酸甘油注射液抗心绞痛治疗,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滴,初始计量5μg/min,之后每5min增加5μg/min,直至心绞痛得到控制,每日1次。
所有患者联合用药治疗90d后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1.3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指标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患者血脂及血压等指标控制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是为显效;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下降,且生命体征、症状表现得到控制,视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指标未得到控制,视为无效[2]。
2结果
2.1治疗效果。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6组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对比具体的疗效数据见表1。
2.2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组不良反应1例,因阿托伐他汀引起,表现为肌痛;抗心绞痛组出现1例轻度头痛;抗心力衰竭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病例,调节药物用量后正常;抗动脉硬化组有1例轻度恶心;抗高血压组不良反应1例,为轻微咳嗽;抗凝组不良反应6例,均为INR值上升,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用量作出调节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讨论
3.1医学背景与研究结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研究经验的不断丰富,临床医学领域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病因、并发症、症状表现及诊疗技术有了很好的研究与掌握,人们也更多得了解了各类心血管疾病[3]。随着对高脂血症及各类心血管疾病认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手段与技术也不断革新与改善,比如在心力衰竭方面,临床上由最初的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手段提升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的使用,直至今天联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效果。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也一样离不开药物的配伍和用药方式的不断创新[4]。
本次研究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疾病配伍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证实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共同降血脂、对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各组虽然都出现了个别不良反应情况,但都属轻微,且多数患者经合理调节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现象都消失,证实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量便可以减轻药物相互作用。
3.2药理分析。他汀类药物本身有着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C-CoA还原酶相似的化学结构,此类药物摄入人体后,便可参与到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作用之中,快速对HMC-CoA还原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总量,促使机体内LDL的受体合成作用代偿性发生增加[5],另外,此类药物可通过控制胆固醇合成总量之外的其他多种方式达到血脂调节的目的,效果显著。有一些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肝脏的CYP酶代谢作用,当联合其他的心血管类药物共同治疗时,就容易出现两类药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引发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选用阿托伐他汀为代表药物,考虑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当抗凝组患者出现INR上升现象时,即发现由于华法林典型的代谢问题与阿托伐他汀对肝药酶活性的控制作用相冲突;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联合用药后,控制胆固醇指标的效果明显加强,对患者血管反应的调节效果也更强,可以很好地增强患者血管耐受性并降低用药、疾病对患者血管的损伤。采用盐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并控制血脂时,理论上可能加大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但其实并未有实践研究或临床数据表明两者配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6]。
他汀类药物本身是很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也可预防卒中,因而,除了配伍心血管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外,他汀类药物也常引起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显著药效而联合其他心血管类药物共同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此种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常和洋地黄类药物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摄入人体后可有效促进其他心血管类药物吸收和发生作用,此两者共同使用较为安全;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配伍时,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与半衰期基本一致,因而这两者联合使用也比较安全[7]。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因而常因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本身需求,常需要与心血管类药物配伍使用,在肯定治疗效果的同时,应当合理调节剂量、把握用药时间,确保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朱丽芳.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7):163-164
[2]王新生.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0):595-595
[3]吴弟新.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76-477
[4]王红.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45-146
[5]陈婉纯.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探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620
[6]冯现俊.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620-621
[7]欧阳艳簪.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