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提出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虚湿热,瘀热互结,法当健脾化湿,理气清热,活血生肌。方用自拟芪枳黄连汤,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及芪枳黄连汤治疗;对照组62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月一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69.4%。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芪枳黄连汤治疗本病能够缩短病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试用。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方芪枳黄连汤治疗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1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就诊的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过结肠镜检查而确诊。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9.6岁,病程2~19年,平均8.9年。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9~68岁,平均51.2岁,病程3~17年,平均9.4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芪枳黄连汤(黄芪、枳壳、黄连、木香、蒲公英、当归、党参、败酱草、焦山楂、炒白芍、防风、薏苡仁、白芨、乌贼骨、三七等),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本研究的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l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数据分布不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1.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治疗组62例,完全缓解2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62例,完全缓解15例,有效2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9.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虽然有关的病机学说很多,但均无足够的证据阐述其病因,多数学者倾向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治疗方面多用激素、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免疫抑制剂等,且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本病多为脾虚湿热,瘀热互结,治法当健脾化湿,理气清热,活血生肌,自拟芪枳黄连汤治疗本病。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山药健脾祛湿,薏苡仁清热祛湿排脓,四药相伍,助黄芪扶脾益气;黄连、败酱草、蒲公英善清肠道湿热。当归、焦山楂活血化瘀;,木香、枳壳理气止痛;白芨、三七、乌贼骨收敛生肌;防风祛风除湿,与白芍配伍取痛泻要方之意。诸药配伍,取健脾化湿,理气清热,活血生肌之效。现代药理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对局部溃疡黏膜的保护作用,调节肠道功能等作用。如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能明显促进细胞免疫,促进PHA、ConA及及商陸素等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黄芪多糖能刺激NK细胞的增殖,使其细胞体变大,核质比降低,与IL-2合用有协同作用。人参所含的人参皂苦不但是免疫增强剂,也是免疫调节剂;人参多糖和皂首还可使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等恢复正常。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环的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山药成分中的尿囊素局部应用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薏苡仁有促进肠道局部炎症消失,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黄芪能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以促进肠道溃疡的愈合。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败酱草、黄连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溃疡、促愈合作用。木香水提取液挥发油及总生物碱对大鼠离体小肠先呈现轻度兴奋作用,继而使肠肌紧张性与节律性降低,大剂量时则完全抑制。枳壳具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对病理状态下胃肠痉挛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的调节和恢复有利。
通过124例临床观察,我们采用芪枳黄连汤配合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达87.1%,与对照组有效率69.4%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认为芪枳黄连汤治疗本病能够缩短病程,而且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试用。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方芪枳黄连汤治疗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1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就诊的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过结肠镜检查而确诊。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9.6岁,病程2~19年,平均8.9年。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9~68岁,平均51.2岁,病程3~17年,平均9.4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芪枳黄连汤(黄芪、枳壳、黄连、木香、蒲公英、当归、党参、败酱草、焦山楂、炒白芍、防风、薏苡仁、白芨、乌贼骨、三七等),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本研究的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l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数据分布不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1.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治疗组62例,完全缓解2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62例,完全缓解15例,有效2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9.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虽然有关的病机学说很多,但均无足够的证据阐述其病因,多数学者倾向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治疗方面多用激素、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免疫抑制剂等,且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本病多为脾虚湿热,瘀热互结,治法当健脾化湿,理气清热,活血生肌,自拟芪枳黄连汤治疗本病。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山药健脾祛湿,薏苡仁清热祛湿排脓,四药相伍,助黄芪扶脾益气;黄连、败酱草、蒲公英善清肠道湿热。当归、焦山楂活血化瘀;,木香、枳壳理气止痛;白芨、三七、乌贼骨收敛生肌;防风祛风除湿,与白芍配伍取痛泻要方之意。诸药配伍,取健脾化湿,理气清热,活血生肌之效。现代药理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对局部溃疡黏膜的保护作用,调节肠道功能等作用。如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能明显促进细胞免疫,促进PHA、ConA及及商陸素等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黄芪多糖能刺激NK细胞的增殖,使其细胞体变大,核质比降低,与IL-2合用有协同作用。人参所含的人参皂苦不但是免疫增强剂,也是免疫调节剂;人参多糖和皂首还可使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等恢复正常。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环的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山药成分中的尿囊素局部应用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薏苡仁有促进肠道局部炎症消失,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黄芪能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以促进肠道溃疡的愈合。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败酱草、黄连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溃疡、促愈合作用。木香水提取液挥发油及总生物碱对大鼠离体小肠先呈现轻度兴奋作用,继而使肠肌紧张性与节律性降低,大剂量时则完全抑制。枳壳具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对病理状态下胃肠痉挛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的调节和恢复有利。
通过124例临床观察,我们采用芪枳黄连汤配合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达87.1%,与对照组有效率69.4%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认为芪枳黄连汤治疗本病能够缩短病程,而且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