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素材,还是落实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只有正确解读教材,才能设计出有效教学预案,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读;教材
一、立足三点,把握教材体系
1.立足落实课标的角度解读教材
课改中,小学数学内容的领域和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使小学数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倡导数学应用的价值。课程改革绝对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改变教学观念和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就必须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再认识和应用。
2.立足整体链接的角度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上下贯通、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编排上就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链接,每个知识领域的编排都是一个整体,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同一范畴的数学知识内容会在不同的学段分别出现。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和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这两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三下小数加减法限于在元、角、分的背景下,把元、角、分作为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小数的读、写,一位小数的计算等。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学习则脱离了元、角、分的背景,从具体生活原型中抽象出小数的意义,最终掌握小数运算法则。教学中,以联系的思想为理解基础,就能更加准确地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
3.立足凸显数学本质的角度解读教材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数学本质,对教材具体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一层一层地追问——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是什么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材钻得深透,理清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策略,从容预约高效的课堂。
二、经历三读,挖掘教材内涵
1.读透情境,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
新教材的情境图生动且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如果教师认真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就能发现教材中情境图背后的故事。比如,低年级的加减法教学中,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多数是小动物比赛、儿童游戏等,其中蕴含两种量或几种量的合并和比较的关系,这一类的情境图主要为教师提供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氛围提出数学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还提示给教师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类似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同时也向教师展示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式。
2.读懂例题,发挥例题教育功能
例题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对例题的解读应当慎重,要深入读懂例题,发挥例题的最大教育功能。
首先,要读懂例题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利用例题的展示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其次,要读出例题所承载的方法层面。例题一般解答过程完整,呈现具体的解题思路,并且教材还展示一些提示语、留白,由智慧老人、机灵狗等角色人物叙述这些语言,如“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其它方法来表示吗?”这样一些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有的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最后,读懂例题在发展学生思想方法方面的价值,还要读懂例题中内涵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
3.读活习题,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
在各大教材中,会有很多相关练习题在每个课时中出现,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练习题,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作用。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基本题、变式题、发展题。基本题是与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匹配,主要作用是巩固新知。变式题是在信息呈现、问题逆向思考等方面变化,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发展题起到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运用知识等作用。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只让学生做基本题,也就是只是让学生演练了一遍教材,这样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是肤浅的。所以备课时,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通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从而将习题用活、用好,充分发挥其价值。
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其精巧的教学设计,课堂高效的达成,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均建立在深入教材解析的基础上。教材文本是一个开放而又深邃的体系,应该树立起广阔的视野,从精细的视觉出发,从大处着墨,从小处精琢,常读常新。
参考文献:
[1]张平.解读教材,我们应把握什么——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教材解读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16-17.
[2]孙志祥.浅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J].教书育人,2015(10):44.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读;教材
一、立足三点,把握教材体系
1.立足落实课标的角度解读教材
课改中,小学数学内容的领域和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使小学数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倡导数学应用的价值。课程改革绝对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改变教学观念和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就必须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再认识和应用。
2.立足整体链接的角度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上下贯通、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编排上就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链接,每个知识领域的编排都是一个整体,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同一范畴的数学知识内容会在不同的学段分别出现。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和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这两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三下小数加减法限于在元、角、分的背景下,把元、角、分作为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小数的读、写,一位小数的计算等。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学习则脱离了元、角、分的背景,从具体生活原型中抽象出小数的意义,最终掌握小数运算法则。教学中,以联系的思想为理解基础,就能更加准确地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
3.立足凸显数学本质的角度解读教材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数学本质,对教材具体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一层一层地追问——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是什么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材钻得深透,理清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策略,从容预约高效的课堂。
二、经历三读,挖掘教材内涵
1.读透情境,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
新教材的情境图生动且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如果教师认真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就能发现教材中情境图背后的故事。比如,低年级的加减法教学中,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多数是小动物比赛、儿童游戏等,其中蕴含两种量或几种量的合并和比较的关系,这一类的情境图主要为教师提供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氛围提出数学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还提示给教师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类似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同时也向教师展示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式。
2.读懂例题,发挥例题教育功能
例题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对例题的解读应当慎重,要深入读懂例题,发挥例题的最大教育功能。
首先,要读懂例题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利用例题的展示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其次,要读出例题所承载的方法层面。例题一般解答过程完整,呈现具体的解题思路,并且教材还展示一些提示语、留白,由智慧老人、机灵狗等角色人物叙述这些语言,如“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其它方法来表示吗?”这样一些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有的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最后,读懂例题在发展学生思想方法方面的价值,还要读懂例题中内涵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
3.读活习题,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
在各大教材中,会有很多相关练习题在每个课时中出现,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练习题,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作用。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基本题、变式题、发展题。基本题是与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匹配,主要作用是巩固新知。变式题是在信息呈现、问题逆向思考等方面变化,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发展题起到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运用知识等作用。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只让学生做基本题,也就是只是让学生演练了一遍教材,这样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是肤浅的。所以备课时,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通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从而将习题用活、用好,充分发挥其价值。
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其精巧的教学设计,课堂高效的达成,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均建立在深入教材解析的基础上。教材文本是一个开放而又深邃的体系,应该树立起广阔的视野,从精细的视觉出发,从大处着墨,从小处精琢,常读常新。
参考文献:
[1]张平.解读教材,我们应把握什么——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教材解读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16-17.
[2]孙志祥.浅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J].教书育人,2015(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