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走出这个误区,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想象力人文精神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就目前很多课堂的状况来说,多媒体的运用存在着明显的一个误区:将语文教材的内容图像化,视屏化。
  案例一: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有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花大力气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课件的主要内容为非常精美的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次学生读完相应的段落,教师就及时的播放相应的课件。整堂课学生的反应很好,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尤其是精美的课件是评委们肯定最多的。
  案例二: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选文,很多语文老师在教此类教材时(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最常见的做法是下载相应的视屏内容在课堂上或多或少的播放一段。然后将主人公的图片显赫的置于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把教材中学生很常见的或没见过的景物和故事内容以及人物形象以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目的就是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集中在课堂,完成效率很高的课堂教学。殊不知,这样的多媒体运用是急功近利的,与教学的长远利益来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严重障碍。
  德国著名审美反应理论家伊瑟尔说:“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读者必然要形成心理幻想(即想象)。”文学文本的存在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得以产生的的物质基础,围绕这一物质基础,读者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是能动的、是积极探索的主体。这样的阅读是富于创造性的阅读,是一种发挥文本资源最大好处的阅读。这也符合《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当我们的老师不遗余力的把教材文本的文字符号换成图像时,文本已被更改,文本的价值也已更改,我们的学生不需要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已给了他(她)结果。“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想象的对象已存在”,“这一过程从再生产的任务中去掉了人的能动性,拒绝了读者的想象参与”(伊瑟尔)。因此把文本换成图像的多媒体运用是对学生想象力的严重扼杀,是学生介入文本的路障。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的印象:读了《西游记》后我的脑海中出现过无数的孙悟空形象,当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后,脑海中只有电视中的形象。还有读很多武侠小说时说某某人物是绝色少女时脑子中也有无数的想象,但看到搬上银幕的人物时感觉很失望,同时想象也结束了。语文《课标》明确的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个性精神。当我们的老师用多媒体把名著播放出来时,我们的学生已终止了自己的想象,被动的接受了别人的结果。而这一结果与原著已经离去很远了。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把别人加工过的东西即非文本的视频给学生时,我们的教学就没有了对学生个体阅读的尊重,也没有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和体会,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丢掉自己的哈姆雷特去接受别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此时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不仅仅是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了,更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严重阻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转化成图像或者将文本教材转化成视频的多媒体运用是有很大破坏性的。这样的做法是对良好阅读过程的破坏,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绊脚石,也是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巨大障碍,值得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参考文献
  [1]《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德国沃尔夫冈﹒伊瑟尔李泽厚译.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匠,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在任何教育阶段的学习及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必不可缺的,特别是在小学及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修养。为此,本文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语文教学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从而务实学生初中语文基础能力。  【关键词】习惯勤查字典思考听记说话    初中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抓好语文学习习惯的
期刊
【摘要】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享誉全球,讲文明、懂礼貌、善待人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学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多种方法:即家校联系、社会参与,共同教育。  【关键词】多渠道法制教育    目前,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在不断攀升,它既挑战社会管理,更挑战学校教育教学的诚信。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问题,也是家庭缺少管理的教育问题。不过,不管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学校教育这块阵地,总该首当其冲走在问题前面,承担起这一教育任务。想方设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以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
期刊
【摘要】一个人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就有多高的思想境界;要想杜绝本地区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就必须从思想、品德上抓起;有用人才的塑造,必须从娃娃的品德抓起。所以针对本地区当前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品德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怎样培养民族地区道德价值观;德育在校园中如何开展;良好的品德培养。  【关键词】塑造重要性道德价值观判定    布拖县沙洛乡地处凉山州彝族聚居区,本地区彝族阿都文化昌盛。因长期
期刊
【摘要】传统的校园景观主题往往以清净读书,陶冶情操为主。景观的内容以传统文化渲染、科普教育为主,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同时,封闭、单纯化的景观环境往往使学生脱离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促使校园景观融入社会系统。本文试图借鉴现实生活中城市开敞空间及居住区中生活化景观的特点,探析在当今校园中以生活化景观方式引导学生享受学习,感受生活,逐步转变校园景观模式。  【关键词】景观规划校园景观生活化  【Abstr
期刊
【摘要】无论是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尤其是小孩子他们更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语。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要给学生亲切的目光、温暖的话语;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富于感情、充满真情,学生才爱听、喜欢听,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关键词】教师不良语言学生心理影响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众所周知,在日常的教
期刊
【摘要】看来多读书,常读书,读有益的书,有选择地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愿天下人多和书交朋友,以增加阅历,提高素养,扩展知识面,吸收正能量,收获幸福,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  【关键词】读书爱书启示性格更新幸福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有的人从网络上获取知识,有的人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有的人从个人经历中获取知识,还有的人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等等。我总认为自己的知识绝大部分是从读书中获得的。  
期刊
【摘要】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生命线。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群关系中国梦    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