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夯实语文基础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在任何教育阶段的学习及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必不可缺的,特别是在小学及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修养。为此,本文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语文教学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从而务实学生初中语文基础能力。
  【关键词】习惯勤查字典思考听记说话
  
  初中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抓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就很难进入语文《课标》预定的轨道,直接影响学生规定学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笔者曾对所任两个初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拼音方案,常用标点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等情况分别作了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识字量达两千个以上的只占50%;能正确掌握拼音、掌握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占50%;在书写练习中。半数同学的字形、笔画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涂涂改改现象极为普遍,听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把握不住要点,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连贯,很少学生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凊一个意思。总之,语文的基础能力较差。在掌握听说读写的正确方法之后,就要经常地历练,只有历练到了习惯,才算有了这样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渐而有序地完成起始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衔接。
  1.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习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字词的积累是其中一项内容。因而,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很重要。初一新生出现识字量少,常念错字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向字典这位“老师”讨教。生字靠“抄”、不会写、不理解的字就靠“问”,懒得自己去查。从教学目的看,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训练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处处消极地依赖老师、等待老师。
  针对起始班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个问题,教师要采取“补课”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补上“查字典”这一课,让他们学会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一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拿出一定的单位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字典、词典知识,要求学生人手随带“两点”(即《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并熟练地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在每次新课布置预习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巩固的机会,借助“两典”扫清语言障碍。凡遇生字、新词、成语、典故,一律自行翻查词典解决,并在课堂上结合正音正字进行音、形、义的检查订正,要使这种做法逐渐形成惯例。在此基础上,传授给学生一些查字典的技巧,同时可以利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查字典比赛,评出优胜予以鼓励。只有勤查字典习惯的养成,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认真思考,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读书不动脑等于白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提出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思维是学习的基本功,“学”是接收和储存信息,“思”是分析判断处理信息。学思结合的求知规律和死记硬背的方法迥然不同,通过“思”才能深刻理解、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若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读,有口无心;说,不得要领;写,词不达意,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影响,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启发学生爱思、会思、深思。对某项知识,某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求知其所以然。小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讲过的线程结论,忽视推出结论。对寻求结论的由来、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此,语文教师提出“先思后读”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基本上都由“提示”、“课文”“思考和练习”三大部分组成。学习新课时,可以采取“倒读”的方法,即先读“思考和练习”,再读“提示”,最后才是课文。这样做,使学生先有一个明确的思考点,也比较容易找到突破点,避免了阅读中空泛和盲目。然后根据通常的阅读要求、手脑并用,“过文三遍”。第一遍逐字解读,圈出生难字、词、句,借助字词典进行疏通;第二遍重点读,要求学生拿出笔来按照提示划出重点、要点和难点,理清课文段落层次,章节大意;第三遍要深读,要求把握全篇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初步看出一些表达方式的特点,并能够找出自己的有疑之处。学生克服了浮光掠影,漫无边际的读书习惯,慢慢形成一种有序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把握文脉,深入研读。这种训练,由课内到课外,经常布置一点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学会“圈圈点点”,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座谈,相互之间交流读书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演示,及时肯定学生思考的成绩,最后讲评明确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思读结合,手脑并用,学生读之有物,思之有路,学习情绪也比较高、收获亦较大,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在不到半学期的时间里,基本养成了认真读书、缜密思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记的习惯
  听记训练指的是学生用文字符号迅速地把话记录下来的技能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上语文课花于抄笔记的时间很多。从语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到字词解释,都由老师一一板书学生照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思想,产生了“惰”性,不愿动脑、不愿动口。甚至有时上课都精力不集中,听与记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要消除这种“惰”性,还得以习惯抓起。当然,这种过渡不能来得太突然。否则学生会产生一种茫然不着边际的感觉,严重的还会失去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书面练习和小组讨论,师生对话,都是培养学生听、记能力的过程。笔者对学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一般性的词句解释、段落大意都在师生课堂共同活动基础上,由教师明确口述,学生记录;个别难懂较大的字词、句意写在黑板上,以减少学生记笔记的困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铺好“台阶”,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我们还要求学生凡“听”必专心,不管是老师讲话还是学生发言,都应当耐心专注地听完,这既是应有的礼貌,同时也是自己提高“挺好”能力的机会。要能听出要点,不偏听、错听,正确解释说话人的意思,做到思想集中,边听边记。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经常进行“听问、听述、听写”等能力训练,尽快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记的习惯。习惯养成后能力明显提高,一堂课下来,老师即使很少板书,他们的笔记本上不再只是零零星星的几个字、词、注意释义了。学生大都学会怎样“听”课。
  4.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习惯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要借助语言,没有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要学生掌握好语言技巧,必须首先进行严格的“说话”训练。刚上初一的学生喜欢发言,但往往思考不周,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对此教师应该十分注意激励引导,要造成让他们大胆说话的氛围,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笔者的意见是:只要主动发言,就该受到表扬和鼓励,就是结结巴巴、断断续续,也不可轻易否定。对学生的说话具体提出三点起码要求:一是对所提问题要听清楚后再作答;二是发言时,中心内容要表达明白;三是说话声音要大,要让在座的人都听得见。为了让大家都过好“说话”关,笔者利用每次上课的前三分钟,按座号顺序要求每位同学到讲台上说几句话,新闻复述也好、故事笑话也行、见闻感受也罢,人人必说、循环反复,坚持不断。学生由于有了经常锻炼说话的机会,说话能力提高很快,回答问题都能踊跃举手,基本上做到了敢“说”。但光是敢说还不够,还要能“说”得好,而课文朗读就是最好的训练。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把朗读当成唱读背读了,对文章缺乏深层的感受。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泛读让学生知道朗读的要领,要融入情感。首先得理解课文的内涵,否则难于产生共鸣。授课时,以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将这种习惯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说话”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班级学生参加各级演讲、朗诵、讲故事等项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话非常精辟。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初中起始年级语文教学极其重要。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较快地适应由小学跨入中学的过渡衔接,为初二、初三理解性阅读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而顺利完成初中《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2年12期.
  [2]《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9期.
  [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学研究),2009年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年龄阶段,在工作中,本人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分析、比较,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价值,使第二课堂成为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认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充满笑声、充满睿智,充满情趣的成长摇篮,而且只有不断更新,感于创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数手指头的技巧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
期刊
生活中有一种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与命运相抗衡,这力量就是“爱”。而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对学生充满爱,不但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学生,尤其要关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学生,完全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小雪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10岁时,因为父亲有外遇而与母亲离婚。母亲没有得到任何财产,也没有经济收入,只好把她留给父亲。父亲再婚后,把小
期刊
【摘要】本文就小班化教学的备课实施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课堂中的学习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备课活动组织学习策略    1.备课的实施策略  1.1充分调查学情,了解全体学生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大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水平差异:以语文为例,学生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②兴趣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彝民族地区学生的成绩,我以为在边远山区的彝族乡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种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比例。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必要性把握两种语言作用和比例    人类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它。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人类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期刊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农村初中生中较多的出现了数学学困生。这些数学学困生主要是由于教师、社会、环境、学校和家长等对他们的消极评价和不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心理消极,自我概念薄弱,从而导致学业水平低下,积极情感日趋消极。如何面对这群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关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自身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知识结构在交互式双主体教学模式前显得愈发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得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实现中学化学教师的自我发展,以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教师自我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化学教师得重新定位自己,如果不及时的在专业上寻求自我发展,将不能适应动态发展的教育形势。目前,关于教师
期刊
【摘要】高考历史的学术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要加强阅读。教师只有不断的阅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对某些问题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复习工作,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材试题研究    1.研究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
期刊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更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幼儿中开展感恩教育呢?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更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幼儿
期刊
【摘要】生物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解答好高考生物实验题,首先应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分清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类型;然后掌握“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最后还应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键词】高考生物对策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近年来,高考试题生物部分几乎每年都有实验题出现,并且实验题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这部分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考生感到
期刊
【摘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匠,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