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为此,在组织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围绕和紧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去开展和评价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开展和评价;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角度来看,人的理解应用、交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从人文性角度来讲,学生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要产生思想感情,就要去品味和分析,这也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感受。从这个特点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实践和应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整合教材资源,活动主题体现文学内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让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那就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突出语文教材的地位,要首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并适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健全完整的体系。
依据这个原则,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和选择。如在《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我与名人全接触”为主题的活动,在《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我们都是广告人”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了以“我和月亮有个约会”为主题的活动。在确定大主题之后,我们老师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情,确定子主题。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确定的综合活动为例,我们在“我和月亮有个约会”这个大主题下,经过热烈的讨论斟酌,最终将这个活动的子主题定为五个:
1.聊一聊:关于月亮的传说和习俗;2.读一读:朗诵关于“月”的诗词;3.猜一猜:猜猜和月相关的灯谜;4.探一探:探索月亮的奥秘;5.写写画画: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学生在主题确定方面发挥了自己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权利,而且又能够和我们的语文课堂紧密联系,符合新课标精神。
二、加强组织指导,活动内容体现语文精神
以“关注戏曲”为例,谈一下在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以及活动中所渗透的语文精神。
1.活动前的准备
本次活动开始前事先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兴趣,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头开展活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实时监测各小组的动态,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达到师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2.分组活动阶段
做好戏曲概况的积累之后,各小组分头展开活动。
①第一、二小组的20名同学带笔记在阶梯教室欣赏豫剧(海连池)《卷席筒》、(常香玉)《花木兰》、(胡希)《李豁子离婚》;越剧《红楼梦》(片段)、京剧《玉堂春》《空城计》等,并将欣赏过程中的感受简单记录;根据观看印象,小组学生学唱京剧片段,注意把握京剧唱腔的特点,品味其中的音韵内涵。
②第二、三小组的2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涧西区老年活动中心、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了解老人爱看的戏曲节目,现场采访老人喜爱戏曲的原因及参与戏曲活动的感受;聆听了老人们精彩的演唱,记下自己的感受。通过此环节的设置,了解本地区的戏曲种类,感受戏曲文化的精髓,并思考振兴本地戏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合作探究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交流各组研究成果,总结活动情况的目标达成。通过各小组间的分析交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概括、处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体会参与的乐趣和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思考与反馈,评价紧扣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周期长、信息量大、过程即目的。每一次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任务完成后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成果;其目的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形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评价要体现其过程性原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基于实践语文、运用语文的学习过程,相对于其他的语文教学形态而言,有很强的及时性、生成性,并且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所关注的目标,因而对活动的评价应遵循过程性原则,即评价的过程性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评价过程,过程中评价。
2.评价要体现其语文运用的交际性原则
3.评价要明确综合性原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形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真实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都有极充分的展现,如何全面评价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展现与提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综合评价,才能促进、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评价要遵循个性化原则
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提倡不同意见的交流和交锋,激励创新精神,保护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不管是活动的开展还是最终的平价,都不应该脱离开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而进行,也不能背弃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学生心中树立“大语文”这个范畴,才能引导并激励学生留心生活、灵活运用,让语文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开展和评价;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角度来看,人的理解应用、交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从人文性角度来讲,学生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要产生思想感情,就要去品味和分析,这也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感受。从这个特点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实践和应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整合教材资源,活动主题体现文学内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让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那就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突出语文教材的地位,要首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并适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健全完整的体系。
依据这个原则,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和选择。如在《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我与名人全接触”为主题的活动,在《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我们都是广告人”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了以“我和月亮有个约会”为主题的活动。在确定大主题之后,我们老师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情,确定子主题。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确定的综合活动为例,我们在“我和月亮有个约会”这个大主题下,经过热烈的讨论斟酌,最终将这个活动的子主题定为五个:
1.聊一聊:关于月亮的传说和习俗;2.读一读:朗诵关于“月”的诗词;3.猜一猜:猜猜和月相关的灯谜;4.探一探:探索月亮的奥秘;5.写写画画: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学生在主题确定方面发挥了自己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权利,而且又能够和我们的语文课堂紧密联系,符合新课标精神。
二、加强组织指导,活动内容体现语文精神
以“关注戏曲”为例,谈一下在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以及活动中所渗透的语文精神。
1.活动前的准备
本次活动开始前事先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兴趣,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头开展活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实时监测各小组的动态,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达到师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2.分组活动阶段
做好戏曲概况的积累之后,各小组分头展开活动。
①第一、二小组的20名同学带笔记在阶梯教室欣赏豫剧(海连池)《卷席筒》、(常香玉)《花木兰》、(胡希)《李豁子离婚》;越剧《红楼梦》(片段)、京剧《玉堂春》《空城计》等,并将欣赏过程中的感受简单记录;根据观看印象,小组学生学唱京剧片段,注意把握京剧唱腔的特点,品味其中的音韵内涵。
②第二、三小组的2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涧西区老年活动中心、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了解老人爱看的戏曲节目,现场采访老人喜爱戏曲的原因及参与戏曲活动的感受;聆听了老人们精彩的演唱,记下自己的感受。通过此环节的设置,了解本地区的戏曲种类,感受戏曲文化的精髓,并思考振兴本地戏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合作探究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交流各组研究成果,总结活动情况的目标达成。通过各小组间的分析交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概括、处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体会参与的乐趣和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思考与反馈,评价紧扣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周期长、信息量大、过程即目的。每一次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任务完成后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成果;其目的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形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评价要体现其过程性原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基于实践语文、运用语文的学习过程,相对于其他的语文教学形态而言,有很强的及时性、生成性,并且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所关注的目标,因而对活动的评价应遵循过程性原则,即评价的过程性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评价过程,过程中评价。
2.评价要体现其语文运用的交际性原则
3.评价要明确综合性原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形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真实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都有极充分的展现,如何全面评价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展现与提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综合评价,才能促进、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评价要遵循个性化原则
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提倡不同意见的交流和交锋,激励创新精神,保护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不管是活动的开展还是最终的平价,都不应该脱离开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而进行,也不能背弃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学生心中树立“大语文”这个范畴,才能引导并激励学生留心生活、灵活运用,让语文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