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监管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现实性课题。
一、留守儿童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在心理方面
父母外出后,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难耐。可能出现有的“留守男生”周末不愿回家在网吧、游戏机房消磨时间,或与社会青年鬼混,拉帮结伙,以寻求所谓的友情慰藉,或将情感寄托在异性朋友身上,出现早恋现象;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盲目反抗,好冲动,心理承受能力低,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不服老师管教,与老师对着干等;自卑自闭,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
(二)在思想道德和人格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往往比较淡漠;往往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在品行方面难以克服一些恶习,有的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有的在不良引诱面前无法自制;部分留守儿童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三)在学习方面
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挣钱学习、有的为了混文凭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学知识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子女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学习环境较差,往往受到各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参加各种不良活动,如网吧、游戏厅、录像厅,而影响学习。
(四)行为习惯偏差
行为习惯懒散化,说谎,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兴趣爱好庸俗低级化,易于沉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国家政府宏观政策
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留守儿童在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构建基层社会呵护机制,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
(二)社会环境
发挥社会媒体作用,增加适合农村留守儿童观赏的节目。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介入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净化社会风气,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扰。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各种社会组织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下乡服务活动,向留守儿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
(三)学校教育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室,订阅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报刊,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书法、美术、读书比赛、参观访问等,让这些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加强学校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互动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或有经验的教师给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讲解,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水平。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开展“代理家长”、一对一结对帮扶,经常给孩子以亲情问候和情感疏导。让孩子在这个特别的家里享受特别的亲情,享受温暖。家校联系,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子女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保障留守儿童安全。
(四)家庭教育
家长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要看清形势,彻底摒弃新的“读书无用论”。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者,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父母和代养人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重视监护人的选择,考虑到受拖人是否有责任感,能否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学习和生活,并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要明确监护权中的教育职责,提高父母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感。父母应以子女利益优先,以子女能健康成长优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其次,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尽量缩短沟通时间间隔,增加沟通频率。鼓励孩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便父母及时了解子女的成长,并及时进行引导。
一、留守儿童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在心理方面
父母外出后,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难耐。可能出现有的“留守男生”周末不愿回家在网吧、游戏机房消磨时间,或与社会青年鬼混,拉帮结伙,以寻求所谓的友情慰藉,或将情感寄托在异性朋友身上,出现早恋现象;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盲目反抗,好冲动,心理承受能力低,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不服老师管教,与老师对着干等;自卑自闭,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
(二)在思想道德和人格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往往比较淡漠;往往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在品行方面难以克服一些恶习,有的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有的在不良引诱面前无法自制;部分留守儿童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三)在学习方面
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挣钱学习、有的为了混文凭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学知识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子女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学习环境较差,往往受到各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参加各种不良活动,如网吧、游戏厅、录像厅,而影响学习。
(四)行为习惯偏差
行为习惯懒散化,说谎,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兴趣爱好庸俗低级化,易于沉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国家政府宏观政策
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留守儿童在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构建基层社会呵护机制,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
(二)社会环境
发挥社会媒体作用,增加适合农村留守儿童观赏的节目。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介入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净化社会风气,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扰。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各种社会组织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下乡服务活动,向留守儿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
(三)学校教育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室,订阅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报刊,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书法、美术、读书比赛、参观访问等,让这些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加强学校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互动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或有经验的教师给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讲解,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水平。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开展“代理家长”、一对一结对帮扶,经常给孩子以亲情问候和情感疏导。让孩子在这个特别的家里享受特别的亲情,享受温暖。家校联系,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子女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保障留守儿童安全。
(四)家庭教育
家长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要看清形势,彻底摒弃新的“读书无用论”。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者,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父母和代养人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重视监护人的选择,考虑到受拖人是否有责任感,能否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学习和生活,并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要明确监护权中的教育职责,提高父母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感。父母应以子女利益优先,以子女能健康成长优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其次,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尽量缩短沟通时间间隔,增加沟通频率。鼓励孩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便父母及时了解子女的成长,并及时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