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教师讲之所以然,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发展、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对数学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學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堂真正成功的数学课,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互动,要做到趣味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可以学好数学。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不应该有固定的死的教法,学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死的学法,如何教好数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既是一门融创作与演奏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表演技巧。特别是在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及各种演出实践中被广泛运用。配弹效果的优劣是由对配弹的爱好和兴趣、弹奏方法及技能、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要想真正地掌握和提高钢琴伴奏的这项技能,应当建立综合全面的训练意识,从钢琴弹奏技巧、和声布局、织体运用、调式分析和伴奏实践等方面去加以把握
期刊
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臻完善,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下面,就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对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展示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呈现物理过程,及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图象,能展现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的连续过程的
期刊
2010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调研时说:“北川中学一个叫刘敏的学生给我来信说,她高位截瘫,但是她站起来了,我给她回信是,你的信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你有不可征服的灵魂,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让你低头。你已经用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了,虽然是假肢,但面向光明的未来,你永远不会倒下。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为什么那么难忘,那么多事,为什么就一件小事记住。生活化的东西更容易记住。思想
期刊
摘要:何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所取得了的使用年限在1提以上的有形资产。在2006年2月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原准则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对固定资产减值做出了更明确规定。本文阐述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及背景,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摘要: 《简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重视,既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简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分别是在盖兹海德(舅妈家) ,劳沃德(慈善学校) ,桑菲尔德(男主人公家)度过。从这三个相继转换的阶段可以感受到简爱受压抑的情感和矛盾复杂的个性。  关键词:简爱女性作家女性主义;压抑       一、引言  《简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重视,既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也成功地塑造了一
期刊
不知何时,我们的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从不心痛,对家人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就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容易走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而学校传统德育教育观念保守陈旧,重成绩轻思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德育工作者真的就一筹莫展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在想,新时期,新教育,我们的德育工作能否用感恩思想深
期刊
一、现实情况调查.  2010年上半年,我对本校3个年级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目的:上网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查阅有关信息或获取学习资料等,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和交友,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借以弥补空虚的心灵。  2.人数:占到了全校学生的30%左右,各班级有过上网经历的人数大都在35%以上,这说明,在农村尽管限于条件,但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少
期刊
摘要:蒙台梭利认为2—4岁是幼儿秩序发展的敏感期。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而聋儿由于听觉渠道的闭塞,他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也相对较少,容易形某种习惯,而且一旦建立又很难改变。因此我们要在聋儿秩序发展的敏感期,为聋儿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让其逐步建立内在的秩序,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秩序敏感期 聋儿 习惯养成       
期刊
摘要:如今随着各省广电事业的集团化,媒介商业化的趋势已成定局。电视媒介的品牌经营则是媒介市场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两个国内电视媒介品牌经营较为成功的媒体为例,从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媒介创新三方面浅析电视媒介品牌经营之道。  关键词:凤凰卫视湖南卫视 电视媒介 品牌经营       凤凰卫视于1996年在香港成立,十几年间,凤凰卫视已经成长为全球华语媒介的知名品牌。湖南卫视作为一个省
期刊
逆反心理是学生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逆反心理还包括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应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看成洪水猛兽,应当认真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冷静处理。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