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的,英语教学要贯彻实践性原则,而贯彻实践性原则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课作为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口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活动课 技巧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们才能获得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特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 开展英语活动课的原则
1.1有计划、有目的
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相配合,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1.2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英语活动课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开展活动时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1.3 活动课的参加者
英语活动课的参加者主要是有英语特长及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兴趣、基础扎实的学生,通过英语活动课,使学生们有用武之地,能充实他们的知识,增强才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促进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
2. 开展英语活动课要做认真准备
要上好英语活动课,教师上课前必须要备好课,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教材,找出适合开展活动课的内容,找准知识点,同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在知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活动形式,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准备要求。学生是参与活动课的主体,在上活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有的需要记忆、背诵;有的需要动笔编写剧本、串联台词,同时更多的是在台下的对话表演。学生们在准备活动课的同时,起到了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 英语活动课的常见形式
3.1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爱说、爱模仿、思维快等特点,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供学生来表演,所以教师可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多角度开展小品、话剧、曲艺等表演。角色表演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语言结构,理解英语语法,参加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3.2做游戏(Playing Games)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给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做字母、数字、单词游戏,看图猜谜,室外活动等。我们在学完字母、数字和一些单词之后,就可以设计一组Bingo或Word Searches游戏,学生们既有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东西,我们学完have / has和There be句型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些实物,如文具等东西,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实物放在盒子里,做游戏地,先让学生们玩“I / You have ...”“She / He has ...”游戏。然后教师就让学生猜盒子里有什么,边猜边练There be句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们的情趣,又巩固和掌握了have / has / There be句型的区别及用法。
3.3开辟英语角(English Corner)
利用活动课时间,开辟一个英语角,地点选择在室内、室外皆可。开始时只是让学生互相做一个介绍,掌握Introduction的用法,以后可以给学生规定一些简单题目,让学生用比较准确、精练的语言来表达,突出语言的交际性、趣味性,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友谊。
3.4举行招待会或记者问答(Cocktail Party or Interviews)
选择学生们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开展招待会或进行问答,使学生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把枯燥无味的句型操练变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运用、巩固了知识,还能获得不少信息,使学生们产生了运用语言的动力。
3.5动手操作或笔头表达(Written Work)
在重要节日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们自己动用制作节日贺卡,要求贺卡的内容全部用所学的英语书写。在学生英文信写完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与学生或英语国家的学生通信,交笔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们的表现反映出来的,因此,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要评出“最佳学生”、“进步学生”、“敢开口学生”及“积极参与学生”,并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记录,找出优点,指出不足,以利于今后改正。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彭秋荣. 中学英语活动课研究[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活动课 技巧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们才能获得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特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 开展英语活动课的原则
1.1有计划、有目的
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相配合,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1.2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英语活动课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开展活动时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1.3 活动课的参加者
英语活动课的参加者主要是有英语特长及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兴趣、基础扎实的学生,通过英语活动课,使学生们有用武之地,能充实他们的知识,增强才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促进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
2. 开展英语活动课要做认真准备
要上好英语活动课,教师上课前必须要备好课,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教材,找出适合开展活动课的内容,找准知识点,同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在知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活动形式,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准备要求。学生是参与活动课的主体,在上活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有的需要记忆、背诵;有的需要动笔编写剧本、串联台词,同时更多的是在台下的对话表演。学生们在准备活动课的同时,起到了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 英语活动课的常见形式
3.1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爱说、爱模仿、思维快等特点,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供学生来表演,所以教师可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多角度开展小品、话剧、曲艺等表演。角色表演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语言结构,理解英语语法,参加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3.2做游戏(Playing Games)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给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做字母、数字、单词游戏,看图猜谜,室外活动等。我们在学完字母、数字和一些单词之后,就可以设计一组Bingo或Word Searches游戏,学生们既有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东西,我们学完have / has和There be句型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些实物,如文具等东西,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实物放在盒子里,做游戏地,先让学生们玩“I / You have ...”“She / He has ...”游戏。然后教师就让学生猜盒子里有什么,边猜边练There be句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们的情趣,又巩固和掌握了have / has / There be句型的区别及用法。
3.3开辟英语角(English Corner)
利用活动课时间,开辟一个英语角,地点选择在室内、室外皆可。开始时只是让学生互相做一个介绍,掌握Introduction的用法,以后可以给学生规定一些简单题目,让学生用比较准确、精练的语言来表达,突出语言的交际性、趣味性,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友谊。
3.4举行招待会或记者问答(Cocktail Party or Interviews)
选择学生们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开展招待会或进行问答,使学生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把枯燥无味的句型操练变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运用、巩固了知识,还能获得不少信息,使学生们产生了运用语言的动力。
3.5动手操作或笔头表达(Written Work)
在重要节日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们自己动用制作节日贺卡,要求贺卡的内容全部用所学的英语书写。在学生英文信写完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与学生或英语国家的学生通信,交笔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们的表现反映出来的,因此,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要评出“最佳学生”、“进步学生”、“敢开口学生”及“积极参与学生”,并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记录,找出优点,指出不足,以利于今后改正。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彭秋荣. 中学英语活动课研究[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