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擎、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创新、建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生物教学应当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教学 学习力提升
初中生物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生物学探究。初中生物教学应当指向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 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善学、乐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生物课堂的学习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掘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最佳的生物学习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走向成熟”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收集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集中在一块板子上,并且将板子设计成自己喜爱的样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根据展板的内容划分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并且进行简要的概括。通过观察、研讨、交流,学生概括出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即“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着重从身高、体重、大脑、心脏、肺、生殖器官等方面进行研讨,并且让学生根据生理变化特征,总结男生与女生的区别,交流青春期生理健康的“适宜”与“不宜”事项。由此,学生从生理现象的研讨自然过渡到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特征的研讨,并表达出自己青春期成长的烦恼。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有趣,还具有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打破傳统的“师问生答”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猜想、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换言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物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 以问题为驱动,赋予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
深度学习,要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几个方面来研讨。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力,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赋予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为驱动,就是要让生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问题展开。一方面,问题能给学生的生物学习注入动力;另一方面,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人体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常见的激素及调节作用等内容。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尿检糖尿病的微视频,引发学生的疑问:“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持续出现葡萄糖?”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提示学生:“尿液中的葡萄糖之所以会升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肾小管的吸收障碍,而是人体葡萄糖过高的结果。换言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远远超出了肾小管的吸收极限,从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偏高。”由此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为什么会增高呢?人体中的葡萄糖来自哪里?”这一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由此能学习、归纳、梳理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及各种激素的来源、功能、去向、作用等,进而对激素形成辩证的认知: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出的特殊化学物质,对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学生认识了各种内分泌腺,自然又生发出另一个问题:“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内分泌腺组成的区别主要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泌系统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驱动器,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问题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贯穿学生生物学习的始末,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便让问题能够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三、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智慧生成的根源。学生的生物学习应当基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以活动为载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学习创造力是基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生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点拨,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建构生物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生物学概念,理解生物学原理,充分掌握生物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神经调节”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质疑式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建构生物学知识框架,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的吗?”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应用相关知识排除错误猜想,形成正确的认知,即“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犹如通路,能建立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联”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当学生知道了“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主要位于神经节”时,有学生发问道:“其他地方就没有神经元吗?”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神经系统组成图、神经节结构图、脑与脊髓的剖面图等,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自然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这些活动能消除学生的“迷思”和“相异构想”,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规律。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问题引领、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擎,以探究为核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平湖杭州湾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教学 学习力提升
初中生物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生物学探究。初中生物教学应当指向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 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善学、乐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生物课堂的学习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掘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最佳的生物学习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走向成熟”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收集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集中在一块板子上,并且将板子设计成自己喜爱的样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根据展板的内容划分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并且进行简要的概括。通过观察、研讨、交流,学生概括出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即“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着重从身高、体重、大脑、心脏、肺、生殖器官等方面进行研讨,并且让学生根据生理变化特征,总结男生与女生的区别,交流青春期生理健康的“适宜”与“不宜”事项。由此,学生从生理现象的研讨自然过渡到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特征的研讨,并表达出自己青春期成长的烦恼。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有趣,还具有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打破傳统的“师问生答”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猜想、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换言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物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 以问题为驱动,赋予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
深度学习,要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几个方面来研讨。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力,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赋予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为驱动,就是要让生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问题展开。一方面,问题能给学生的生物学习注入动力;另一方面,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人体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常见的激素及调节作用等内容。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尿检糖尿病的微视频,引发学生的疑问:“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持续出现葡萄糖?”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提示学生:“尿液中的葡萄糖之所以会升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肾小管的吸收障碍,而是人体葡萄糖过高的结果。换言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远远超出了肾小管的吸收极限,从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偏高。”由此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为什么会增高呢?人体中的葡萄糖来自哪里?”这一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由此能学习、归纳、梳理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及各种激素的来源、功能、去向、作用等,进而对激素形成辩证的认知: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出的特殊化学物质,对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学生认识了各种内分泌腺,自然又生发出另一个问题:“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内分泌腺组成的区别主要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泌系统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驱动器,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问题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贯穿学生生物学习的始末,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便让问题能够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三、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智慧生成的根源。学生的生物学习应当基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以活动为载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学习创造力是基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生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点拨,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建构生物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生物学概念,理解生物学原理,充分掌握生物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神经调节”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质疑式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建构生物学知识框架,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的吗?”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应用相关知识排除错误猜想,形成正确的认知,即“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犹如通路,能建立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联”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当学生知道了“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主要位于神经节”时,有学生发问道:“其他地方就没有神经元吗?”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神经系统组成图、神经节结构图、脑与脊髓的剖面图等,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自然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这些活动能消除学生的“迷思”和“相异构想”,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规律。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问题引领、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擎,以探究为核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平湖杭州湾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