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8月17日,正在和家人一起在外地休假的刘老师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请于8月19日上午9点登录我省的远程研修网参加集中研修,登录账号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和去年的一样哈。”
每年暑假,都有相当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带着或兴奋期待,或疑惑不满,或热情参与,或观望无奈的复杂心情上路,在这个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假期里,按照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引导,开始一段或长或短的“远程研修”路。
镜头一:我的研修谁做主
政治组的三位教师关上计算机正准备回家,相互之间聊起了此次远程研修的作业……
张:累死我啦,今天的作业咋这么不好写啊?
李:(放下手中的《古炉》)谁说的,我上午就传上去了?
张:啊?神啦,你怎么写的?
田:(漫不经心地)我看了,还不是在网上粘了一篇,能不快嘛!
李:谁像你傻透了气,敲打半天,还不敢出手。
田:别看你今天玩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编者注:“拉清单”意思是“被通报”)
张:……
李:你们不饿啊,拜拜!
【画外音】从大规模的“国培”开始,远程研修进行了四年,有些省份甚至开始得更早。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全员专业素养的一项举措,教师们已经普遍从最初的“新鲜”和“兴奋”中冷静甚至冷却下来。可以看出,远程研修在互联网上按学科的分组讨论与学习让大家有了共同的“语境”,大家会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向共同的学科教学困惑上,但这种难得的体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未能进入深度思考,从而造成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遗憾。广大教师普遍参与的远程研修,到底是谁在做主?
镜头二:呼唤“深度作业”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指导教师的郑老师,在研修中的主要任务是批改学员们的作业并进行指导。可她在线等了一整天,班内仍无人上交作业,其他班提交的作业也很零星。郑老师发现:这个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求有详细的教学设计,还要有思维导图。以压缩包上传的作业给浏览和批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次作业量比较大。一路看下来,有些让人感觉是敷衍了事:早晨交上的作业,有的教师根本没来及看清楚要求,匆匆忙忙传了个压缩包上来,没有思维导图和详细的教学设计;后面慢慢格式规范起来,但所谓的主题单元设计多数变成了教材“章节”设计,教师们把整章内容的教学设计一份份按教学次序整合起来,糅在一起作为一个主题单元,内容和思维导图却成了“两张皮”,为思维导图而思维导图,脱离了通过思维导图指导教学设计的本意。
郑老师在自己的随笔感言中写道:我个人认为,主题单元设计不一定严格遵循教材的次序,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果想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主题单元,不妨参考下李冬梅老师的“搜索引擎研究报告”、“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等专题系列。这样的教学设计,有着浓浓的课程开发的味道,真正给一线老师以启迪。
郑老师感叹道:模块三的作业,根本不是一天内可能完成的,除非原本就有足够积累。这样过高的要求只能阻碍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理解群组内的沉寂,我渴望老师们的爆发,但也接受老师们的茫然失措。我不也一样地茫茫然吗?从完全找不着北,到感觉力不从心;从敷衍都找不着合理的头绪,到不妨认真些吧;从没有合适的主题,到内容多得容纳不下……有疑惑,有不满,不断推翻,不断重新厘定,这样一个反反复复、患得患失的煎熬过程,也许是学习过程最真切的写照。经历这样的过程,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作业”,这样的作业未必是完美的,它可能是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一度被老师讥笑为“最糟糕的小板凳”,但它凝聚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是最具价值的。郑老师深情地写道:“呼唤‘深度作业’,呼唤深度作业带来的成长,成长是痛的,更是美的。”
【画外音】作业(即“任务”)的设计是远程研修要求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自主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看来,研修质量的提高,首先有待于研修方案及内容设计者水平的提高。
镜头三:优于过去的自己
英语组的刘老师,看到作业要求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不正和自己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教学探索不谋而合吗?利用新下载的软件FreeMind,针对高一英语第二学期第二模块的《有趣的植物》,刘老师精心绘制出了思维导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植物世界,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植物,如睡莲、荷花、榕树及银杏树等,目的是利用课本中大量的生态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如问卷、游戏、参观、讨论、小品等,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分辨植物,如何保护植物,增加对植物的兴趣,扩展视野,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普及和对生命活动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进行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教育。
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活动设计为两个专题。
专题一:学习有关不同植物种类的文章,通过找读(look for suitable reading materials)、查读(scanning)、略读(skinning)、扫读(survey)、跳读(come across new words)、词汇学习(word study)、判断(T/F questions)、答疑(Q/A)及检查(questionnaire)等环节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几个环节环环紧扣,由易到难,从而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植物,爱护植物。
专题二:对植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首先通过学生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统计与汇报,提出目前对于植物保护,人们还有许多误区,从而提出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植物的研究课题。接着通过阅读、上网收集的手段收集资料,了解到保护植物的几大要素。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品方式再现他们在问卷中的植物保护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保护植物,让学生们运用阅读的文本的词汇与相关知识,参与解决,给予建议,使得学生通过说、演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制作编写保护植物倡议书,以便向他人宣传。 这份与众不同的设计让刘老师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鲜活灵动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刘老师以此为主题的三份作业(包括接下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量规设计)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专家的四次推荐。
【画外音】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虽然这次培训的任务设计难倒了很多人,但平时用心教学、注意积累的教师感觉此刻找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游刃有余地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赞誉,更有发自内心的愉悦,一个人,“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镜头四:对话教育厅长
8月23日,在山东省高中远程研修中,项目组精心设计了一次由主管副厅长张志勇参与的公共课程两小时集中在线研讨。集中研修分为四个主题若干个“房间”,学员可任选一个主题房间参与研讨,并与厅长直接对话。
姜泽峰老师:远程研修能否加强与日常教学的对接?能否将研修进行在平时,研讨内容随教学进度、上课内容而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会更好?一是通过名师工作室引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二是把教师每学期的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期望每位老师每学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供研究和交流。这样,我们的网络平台上就会形成丰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这样,日常的教学案例可以与集中研修相对接,即日常的教学案例开发是对集中研修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三是开发教师日常教学问题研讨功能,教师日常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邀请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一起进行在线研讨。
张志勇副厅长在线回复:非常赞赏姜老师的观点!从总体上讲,我们的研修平台改造完成之后,会给老师们提供日常研修与业务交流的条件和空间。日常的学习与交流,将会成为教师常态化的远程学习的基本方式。教师们日常的工作、学习与交流,不能代替统一的集中学习,或者可以说,必要的统一的集中远程研修,还将长期存在。不过,姜老师为改善全员性、普惠性的远程研修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改进集中研修期间的作业的设计。在我们新开发的平台上,老师们的校本学习,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本身,每年提供一两个自己的完整的教育教学案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和反思,可以结合这些案例的交流与诊断,结合专家的培训主题和课程资源,开展集中远程研修学习。我的想法是:在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积累的丰富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们集中研修期间的作业数量,降低作业的难度,教师依据自己平日积累的教学案例资源,展开更多的教育教学对话,基于研修中的新思考与新认识,写一两篇新的作业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样一是可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二是可减少作业写作的压力,三是可让老师们静下心来阅读、学习、思考与交流。总之,姜老师的观点,为我们远程研修的常态化,为集中远程研修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为完善我省远程研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谢谢!
(更多详情了解,登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63c6bb0101a8td.html——编者注)
【画外音】教育厅长关注并直接参与远程研修,体现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难能可贵的是,厅长能够从方案设计、平台改造再到开班启动、在线研讨全过程全天侯地去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及时对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反馈。有句话叫“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了就不难”。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自己的博文中曾谈到了远程研修的底线与最高要求——“不被骂”和“我要学”。并且承认始终在与广大教师一起努力,在“不被骂”与“我要学”之间跋涉。
可以看出,远程研修最终必将走向与常态教育教学关系更密切的校本研修。如何将集中研修与常态研修有机结合,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研”与“师训”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地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来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让远程研修真正变成“我要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每年暑假,都有相当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带着或兴奋期待,或疑惑不满,或热情参与,或观望无奈的复杂心情上路,在这个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假期里,按照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引导,开始一段或长或短的“远程研修”路。
镜头一:我的研修谁做主
政治组的三位教师关上计算机正准备回家,相互之间聊起了此次远程研修的作业……
张:累死我啦,今天的作业咋这么不好写啊?
李:(放下手中的《古炉》)谁说的,我上午就传上去了?
张:啊?神啦,你怎么写的?
田:(漫不经心地)我看了,还不是在网上粘了一篇,能不快嘛!
李:谁像你傻透了气,敲打半天,还不敢出手。
田:别看你今天玩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编者注:“拉清单”意思是“被通报”)
张:……
李:你们不饿啊,拜拜!
【画外音】从大规模的“国培”开始,远程研修进行了四年,有些省份甚至开始得更早。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全员专业素养的一项举措,教师们已经普遍从最初的“新鲜”和“兴奋”中冷静甚至冷却下来。可以看出,远程研修在互联网上按学科的分组讨论与学习让大家有了共同的“语境”,大家会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向共同的学科教学困惑上,但这种难得的体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未能进入深度思考,从而造成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遗憾。广大教师普遍参与的远程研修,到底是谁在做主?
镜头二:呼唤“深度作业”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指导教师的郑老师,在研修中的主要任务是批改学员们的作业并进行指导。可她在线等了一整天,班内仍无人上交作业,其他班提交的作业也很零星。郑老师发现:这个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求有详细的教学设计,还要有思维导图。以压缩包上传的作业给浏览和批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次作业量比较大。一路看下来,有些让人感觉是敷衍了事:早晨交上的作业,有的教师根本没来及看清楚要求,匆匆忙忙传了个压缩包上来,没有思维导图和详细的教学设计;后面慢慢格式规范起来,但所谓的主题单元设计多数变成了教材“章节”设计,教师们把整章内容的教学设计一份份按教学次序整合起来,糅在一起作为一个主题单元,内容和思维导图却成了“两张皮”,为思维导图而思维导图,脱离了通过思维导图指导教学设计的本意。
郑老师在自己的随笔感言中写道:我个人认为,主题单元设计不一定严格遵循教材的次序,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果想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主题单元,不妨参考下李冬梅老师的“搜索引擎研究报告”、“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等专题系列。这样的教学设计,有着浓浓的课程开发的味道,真正给一线老师以启迪。
郑老师感叹道:模块三的作业,根本不是一天内可能完成的,除非原本就有足够积累。这样过高的要求只能阻碍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理解群组内的沉寂,我渴望老师们的爆发,但也接受老师们的茫然失措。我不也一样地茫茫然吗?从完全找不着北,到感觉力不从心;从敷衍都找不着合理的头绪,到不妨认真些吧;从没有合适的主题,到内容多得容纳不下……有疑惑,有不满,不断推翻,不断重新厘定,这样一个反反复复、患得患失的煎熬过程,也许是学习过程最真切的写照。经历这样的过程,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作业”,这样的作业未必是完美的,它可能是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一度被老师讥笑为“最糟糕的小板凳”,但它凝聚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是最具价值的。郑老师深情地写道:“呼唤‘深度作业’,呼唤深度作业带来的成长,成长是痛的,更是美的。”
【画外音】作业(即“任务”)的设计是远程研修要求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自主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看来,研修质量的提高,首先有待于研修方案及内容设计者水平的提高。
镜头三:优于过去的自己
英语组的刘老师,看到作业要求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不正和自己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教学探索不谋而合吗?利用新下载的软件FreeMind,针对高一英语第二学期第二模块的《有趣的植物》,刘老师精心绘制出了思维导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植物世界,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植物,如睡莲、荷花、榕树及银杏树等,目的是利用课本中大量的生态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如问卷、游戏、参观、讨论、小品等,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分辨植物,如何保护植物,增加对植物的兴趣,扩展视野,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普及和对生命活动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进行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教育。
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活动设计为两个专题。
专题一:学习有关不同植物种类的文章,通过找读(look for suitable reading materials)、查读(scanning)、略读(skinning)、扫读(survey)、跳读(come across new words)、词汇学习(word study)、判断(T/F questions)、答疑(Q/A)及检查(questionnaire)等环节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几个环节环环紧扣,由易到难,从而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植物,爱护植物。
专题二:对植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首先通过学生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统计与汇报,提出目前对于植物保护,人们还有许多误区,从而提出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植物的研究课题。接着通过阅读、上网收集的手段收集资料,了解到保护植物的几大要素。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品方式再现他们在问卷中的植物保护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保护植物,让学生们运用阅读的文本的词汇与相关知识,参与解决,给予建议,使得学生通过说、演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制作编写保护植物倡议书,以便向他人宣传。 这份与众不同的设计让刘老师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鲜活灵动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刘老师以此为主题的三份作业(包括接下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量规设计)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专家的四次推荐。
【画外音】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虽然这次培训的任务设计难倒了很多人,但平时用心教学、注意积累的教师感觉此刻找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游刃有余地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赞誉,更有发自内心的愉悦,一个人,“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镜头四:对话教育厅长
8月23日,在山东省高中远程研修中,项目组精心设计了一次由主管副厅长张志勇参与的公共课程两小时集中在线研讨。集中研修分为四个主题若干个“房间”,学员可任选一个主题房间参与研讨,并与厅长直接对话。
姜泽峰老师:远程研修能否加强与日常教学的对接?能否将研修进行在平时,研讨内容随教学进度、上课内容而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会更好?一是通过名师工作室引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二是把教师每学期的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期望每位老师每学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供研究和交流。这样,我们的网络平台上就会形成丰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这样,日常的教学案例可以与集中研修相对接,即日常的教学案例开发是对集中研修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三是开发教师日常教学问题研讨功能,教师日常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邀请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一起进行在线研讨。
张志勇副厅长在线回复:非常赞赏姜老师的观点!从总体上讲,我们的研修平台改造完成之后,会给老师们提供日常研修与业务交流的条件和空间。日常的学习与交流,将会成为教师常态化的远程学习的基本方式。教师们日常的工作、学习与交流,不能代替统一的集中学习,或者可以说,必要的统一的集中远程研修,还将长期存在。不过,姜老师为改善全员性、普惠性的远程研修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改进集中研修期间的作业的设计。在我们新开发的平台上,老师们的校本学习,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本身,每年提供一两个自己的完整的教育教学案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和反思,可以结合这些案例的交流与诊断,结合专家的培训主题和课程资源,开展集中远程研修学习。我的想法是:在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积累的丰富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们集中研修期间的作业数量,降低作业的难度,教师依据自己平日积累的教学案例资源,展开更多的教育教学对话,基于研修中的新思考与新认识,写一两篇新的作业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样一是可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二是可减少作业写作的压力,三是可让老师们静下心来阅读、学习、思考与交流。总之,姜老师的观点,为我们远程研修的常态化,为集中远程研修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为完善我省远程研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谢谢!
(更多详情了解,登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63c6bb0101a8td.html——编者注)
【画外音】教育厅长关注并直接参与远程研修,体现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难能可贵的是,厅长能够从方案设计、平台改造再到开班启动、在线研讨全过程全天侯地去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及时对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反馈。有句话叫“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了就不难”。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自己的博文中曾谈到了远程研修的底线与最高要求——“不被骂”和“我要学”。并且承认始终在与广大教师一起努力,在“不被骂”与“我要学”之间跋涉。
可以看出,远程研修最终必将走向与常态教育教学关系更密切的校本研修。如何将集中研修与常态研修有机结合,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研”与“师训”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地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来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让远程研修真正变成“我要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