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贫困学生是大学校园内的弱势群体,需要老师、同学从心理、学习、生活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关注。本文以助引一贫困大学生改变自我的事实为案例,介绍具体的过程和做法及从中获得的体会,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学生 改变 助引案例分析
贫困学生作为高校校园内的一个弱势群体,不仅承受经济贫困带来的生活压力,更承受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对自身正常学习、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在物质方面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更要针对贫困学生的特点,关注其心理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扶,用“真心、诚心、爱心”助引他们从“自卑”中走出来,做到自强不息,坚韧自立。
一、案例介绍
郑某来自江苏苏中地区农村,2011年考入扬州大学,服从调剂进入本学院。父亲在其读初中期间不幸意外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家中还有一年迈且行动极其不方便的爷爷与他们相依为命,家庭条件极为艰苦。
开学报到第一天,并没有发现郑某与其他新生有什么区别:全额缴纳学费、住宿费等所有相关费用,除了办理手续整个过程一言不发之外,只发现他身边没有家人陪同,当时以为这个学生独立性强。我们在场回忆了一下他的相关信息(报到前班主任、辅导员老师需了解班级新生所有可供信息),印象中是班级内唯一的单亲家庭,心里产生了“这孩子早当家,独自一人来报到,蛮好”的感慨。可是等郑某离开后,不远处两位老人悄悄地走上来,说想单独跟我聊聊。他们拉着我的手,满眼泪水,“老师,这孩子命太苦了,请你一定要好好帮助他,教育他好好学习”。后来才知道,这两位老人是郑某的邻居,他们不放心孩子一个人过来,便不辞辛苦大老远赶过来,“孩子家里只剩下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不能自理的爷爷,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次上学的费用,卡里存的两万块钱全部是村里人无偿捐给孩子的。孩子很懂事,就是性格太孤僻,太要强,不愿意别人戳他的伤……”我听到这些话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感到莫名的揪心。
之后的新生入学班会、年级大会、军训、学生机构招聘,我都会不时地留意,发现他总是一个人一个角落,独来独去,一言不发,包括在班会上的自我介绍,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好,我是郑某,很高兴来到这个集体,谢谢!”按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会以为这样的学生有个性,不走寻常路,而我却隐隐担心:这个学生内心在挣扎着什么。军训他主动要求加入阅兵方阵,学生机构招聘,他只选了校学生会XX部门,并强调不服从调剂,结果是他的惜字如金被拒门外。了解到这些,我都只当是他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军训结束后没几周,他开始买电脑,买新衣服,买新手机。竞选班委时他公开反对,坚持认为这样的竞选不公平、不合理。由于他的反对,没办法选出大家公认的学生干部。大家一定也在疑惑,平时少言的他怎么了。
二、助引过程
郑某来自贫困家庭,上初中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的精神疾病病情加重,如今已无法自理,年迈的爷爷也是靠邻居一日隔一日的照顾。高中生活完全是靠亲戚与邻居接济及学校的一些政策补助勉强度过,进入大学后,他似乎要改变很多东西。
班会结束那天,我把郑某叫到办公室,问他:“今天的竞选是临时联系人征得班级同学意见之后实施的,竞选的结果也是得到除你之外的所有同学的认可的,你的意见也很重要,但为什么要在结果已经完全定格时弄这一出?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为什么你有想法却不表达?”或许我的严厉震到他了,他一时有点不知所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看法……之前的时候我还没想到。我其实是有这样的想法……我突然就来情绪了!”零零碎碎,他表达着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失态。“你的情况我都了解了,开学时送你过来的赵爷爷是你邻居吧,他都告诉我了。”趁着这个机会,讲明了,我一直在关注他。他突然站了起来,一脸怒气,“我的事不要你管”。说完扭头就走了,拦都拦不住。
发现问题超出事前的料想了,于是连续拨打他的手机,被拒,被拒,直到关机。后来怕他出事,我一直在宿舍门口等,晚上快十点,才看见他幽幽的影子从远处走来。“看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先回去好好休息。”说完,我离开了宿舍区,回办公室收拾东西下班,并发了信息给班长,让他关注全班男生最近所有的动态,尤其是个别与班级气氛不太融合的。
事情出现转机是第二天下班,发现他站在走廊里,似乎是在等我,我想冷静了一天一夜,他应该是有话要说的。通过近两小时的交谈,我了解了,原来他的高中生活一直在老师、同学的特殊关心下度过,给他带来了极重的心理负担,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犯错,让别人另眼相看,别人无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会成为刺痛他内心的针。高三下学期,他甚至消失近三天,差点放弃高考。进入大学,他再也不想过以前那种他认为超级压力的“特殊照顾”日子,一个劲地掩饰自己,包括外在与内心,很累。他认为,只要不与人相处,则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的背后是那样的“凄惨”(用他的话说),他会过得更自在些。用那些钱买那些东西,也是在他内心折磨、挣扎之后做的决定。他的犀利语言风格,是他内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让他不愿输给别人点滴,要么沉默,要么爆发。“周老师,我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我希望我今天说的,能不要再有下文。”我不信这个理,坚持把他按在椅子上,要求他听我把话讲完。首先表示认同他内心曾经受的那些压力,但否定他现在的做法与自以为是的保护措施,鼓励他正确认识贫困,人穷志不短,他已经做到,但正确面对与积极面对却需要很好的调整,大家没有有色眼光,老师也不会有,永远也不会有。个人的前途,靠自己的努力,拼成绩、拼战果,与贫困与否没有关系。如果刻意地掩饰,内心的矛盾会影响到自己努力的程度,导致事倍功半。我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利用周末时间回家,看看家人,并打了个电话给邻居赵爷爷,在说明情况的同时,希望从关心的角度走进郑某的内心,开导他。
开学后,他似乎又变成了以前沉默的样子,没几天学校发文通知各学院,梳理贫困学生到各家庭所在地办理贫困认定申请,各班级根据家庭情况交上的初步梳理名单,没有他的名字。我让他来到办公室,手指一长串名单,告诉他,如果大家都因为这因为那而不敢正视自己的客观情况,那么国家、学校、学院想关心你都无从入手,何苦苦了家庭,苦了自己,拿未来做赌注。交谈很顺畅,他默默地离开,依旧一言不发。第二天交上了申请材料,他已悄悄迈出了一小步,开始慢慢地正视自我。 之后的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顺理成章,有他的主动,也有我的刻意引导。慢慢地,他变了,总是与大学室友同进同出。我知道,其中一员——班长同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令人喜悦的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名列班级第十,勤工助学岗受到聘用老师的电话好评。一年级下学期的班级改选,他成功竞选副班长一职,并积极为班级策划、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代表班级参加各项比赛,获得好成绩。
三、具体做法
1.充分了解贫困生的贫困特点,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更注重心理症结的解决。对于本案例中的贫困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或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打开学生心扉,仅靠老师一臂之力,或许不能立即见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并获得家长的帮助,可能更容易找到学生自身情感的突破点。虽然本案例中的“家长”是邻居,但这样的邻居爷爷在该同学的内心里胜似亲人。
3.提供平台让贫困生展现自我,正确对待成绩,勇敢面对失败。重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信与对他人的信任。
四、成效显著
1.经济贫困得到了缓解。通过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勤工助学的酬劳保证了生活费用。村民捐赠的钱款可另作他用,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2.培养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自我要求意识。能正确面对自身的贫困身份,积极利用各种平台锻炼自己、磨炼意志、自强不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力求做得更好。
3.与人相处愉快,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改变与同学相处的模式,提高对同学的信任度,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轻松愉悦,有心情、有自信地接触更多机会,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健康向上地成长。
五、几点体会
1.关注了解。贫困生,主要源于经济物质方面的贫困,但是由此产生的各种压力,会使其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出现与正常学生的偏差,甚至走向极端,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细微入手,解决好贫困生的各项困难。
2.主动沟通。沟通的过程可以分为倾听、交流、引导三个过程。首先,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姿态和贫困生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缩短心灵距离。在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心理与想法之后,在适时表示理解的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式互动交流,通过自身经历、周边案例等事实疏导贫困生的不健全心理与想法。通过长期有效的引导,使贫困生走出心理误区。
3.真诚帮助。帮助的方法可以分为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制约着其理想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给贫困生们带来重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解决其经济贫困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为贫困生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并适时地给予赞赏与鼓励,将有效地打开贫困生的心扉,使他们看待人生的态度更加完善,并向着良性、积极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学生 改变 助引案例分析
贫困学生作为高校校园内的一个弱势群体,不仅承受经济贫困带来的生活压力,更承受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对自身正常学习、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在物质方面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更要针对贫困学生的特点,关注其心理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扶,用“真心、诚心、爱心”助引他们从“自卑”中走出来,做到自强不息,坚韧自立。
一、案例介绍
郑某来自江苏苏中地区农村,2011年考入扬州大学,服从调剂进入本学院。父亲在其读初中期间不幸意外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家中还有一年迈且行动极其不方便的爷爷与他们相依为命,家庭条件极为艰苦。
开学报到第一天,并没有发现郑某与其他新生有什么区别:全额缴纳学费、住宿费等所有相关费用,除了办理手续整个过程一言不发之外,只发现他身边没有家人陪同,当时以为这个学生独立性强。我们在场回忆了一下他的相关信息(报到前班主任、辅导员老师需了解班级新生所有可供信息),印象中是班级内唯一的单亲家庭,心里产生了“这孩子早当家,独自一人来报到,蛮好”的感慨。可是等郑某离开后,不远处两位老人悄悄地走上来,说想单独跟我聊聊。他们拉着我的手,满眼泪水,“老师,这孩子命太苦了,请你一定要好好帮助他,教育他好好学习”。后来才知道,这两位老人是郑某的邻居,他们不放心孩子一个人过来,便不辞辛苦大老远赶过来,“孩子家里只剩下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不能自理的爷爷,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次上学的费用,卡里存的两万块钱全部是村里人无偿捐给孩子的。孩子很懂事,就是性格太孤僻,太要强,不愿意别人戳他的伤……”我听到这些话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感到莫名的揪心。
之后的新生入学班会、年级大会、军训、学生机构招聘,我都会不时地留意,发现他总是一个人一个角落,独来独去,一言不发,包括在班会上的自我介绍,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好,我是郑某,很高兴来到这个集体,谢谢!”按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会以为这样的学生有个性,不走寻常路,而我却隐隐担心:这个学生内心在挣扎着什么。军训他主动要求加入阅兵方阵,学生机构招聘,他只选了校学生会XX部门,并强调不服从调剂,结果是他的惜字如金被拒门外。了解到这些,我都只当是他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军训结束后没几周,他开始买电脑,买新衣服,买新手机。竞选班委时他公开反对,坚持认为这样的竞选不公平、不合理。由于他的反对,没办法选出大家公认的学生干部。大家一定也在疑惑,平时少言的他怎么了。
二、助引过程
郑某来自贫困家庭,上初中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的精神疾病病情加重,如今已无法自理,年迈的爷爷也是靠邻居一日隔一日的照顾。高中生活完全是靠亲戚与邻居接济及学校的一些政策补助勉强度过,进入大学后,他似乎要改变很多东西。
班会结束那天,我把郑某叫到办公室,问他:“今天的竞选是临时联系人征得班级同学意见之后实施的,竞选的结果也是得到除你之外的所有同学的认可的,你的意见也很重要,但为什么要在结果已经完全定格时弄这一出?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为什么你有想法却不表达?”或许我的严厉震到他了,他一时有点不知所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看法……之前的时候我还没想到。我其实是有这样的想法……我突然就来情绪了!”零零碎碎,他表达着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失态。“你的情况我都了解了,开学时送你过来的赵爷爷是你邻居吧,他都告诉我了。”趁着这个机会,讲明了,我一直在关注他。他突然站了起来,一脸怒气,“我的事不要你管”。说完扭头就走了,拦都拦不住。
发现问题超出事前的料想了,于是连续拨打他的手机,被拒,被拒,直到关机。后来怕他出事,我一直在宿舍门口等,晚上快十点,才看见他幽幽的影子从远处走来。“看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先回去好好休息。”说完,我离开了宿舍区,回办公室收拾东西下班,并发了信息给班长,让他关注全班男生最近所有的动态,尤其是个别与班级气氛不太融合的。
事情出现转机是第二天下班,发现他站在走廊里,似乎是在等我,我想冷静了一天一夜,他应该是有话要说的。通过近两小时的交谈,我了解了,原来他的高中生活一直在老师、同学的特殊关心下度过,给他带来了极重的心理负担,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犯错,让别人另眼相看,别人无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会成为刺痛他内心的针。高三下学期,他甚至消失近三天,差点放弃高考。进入大学,他再也不想过以前那种他认为超级压力的“特殊照顾”日子,一个劲地掩饰自己,包括外在与内心,很累。他认为,只要不与人相处,则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的背后是那样的“凄惨”(用他的话说),他会过得更自在些。用那些钱买那些东西,也是在他内心折磨、挣扎之后做的决定。他的犀利语言风格,是他内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让他不愿输给别人点滴,要么沉默,要么爆发。“周老师,我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我希望我今天说的,能不要再有下文。”我不信这个理,坚持把他按在椅子上,要求他听我把话讲完。首先表示认同他内心曾经受的那些压力,但否定他现在的做法与自以为是的保护措施,鼓励他正确认识贫困,人穷志不短,他已经做到,但正确面对与积极面对却需要很好的调整,大家没有有色眼光,老师也不会有,永远也不会有。个人的前途,靠自己的努力,拼成绩、拼战果,与贫困与否没有关系。如果刻意地掩饰,内心的矛盾会影响到自己努力的程度,导致事倍功半。我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利用周末时间回家,看看家人,并打了个电话给邻居赵爷爷,在说明情况的同时,希望从关心的角度走进郑某的内心,开导他。
开学后,他似乎又变成了以前沉默的样子,没几天学校发文通知各学院,梳理贫困学生到各家庭所在地办理贫困认定申请,各班级根据家庭情况交上的初步梳理名单,没有他的名字。我让他来到办公室,手指一长串名单,告诉他,如果大家都因为这因为那而不敢正视自己的客观情况,那么国家、学校、学院想关心你都无从入手,何苦苦了家庭,苦了自己,拿未来做赌注。交谈很顺畅,他默默地离开,依旧一言不发。第二天交上了申请材料,他已悄悄迈出了一小步,开始慢慢地正视自我。 之后的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顺理成章,有他的主动,也有我的刻意引导。慢慢地,他变了,总是与大学室友同进同出。我知道,其中一员——班长同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令人喜悦的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名列班级第十,勤工助学岗受到聘用老师的电话好评。一年级下学期的班级改选,他成功竞选副班长一职,并积极为班级策划、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代表班级参加各项比赛,获得好成绩。
三、具体做法
1.充分了解贫困生的贫困特点,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更注重心理症结的解决。对于本案例中的贫困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或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打开学生心扉,仅靠老师一臂之力,或许不能立即见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并获得家长的帮助,可能更容易找到学生自身情感的突破点。虽然本案例中的“家长”是邻居,但这样的邻居爷爷在该同学的内心里胜似亲人。
3.提供平台让贫困生展现自我,正确对待成绩,勇敢面对失败。重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信与对他人的信任。
四、成效显著
1.经济贫困得到了缓解。通过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勤工助学的酬劳保证了生活费用。村民捐赠的钱款可另作他用,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2.培养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自我要求意识。能正确面对自身的贫困身份,积极利用各种平台锻炼自己、磨炼意志、自强不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力求做得更好。
3.与人相处愉快,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改变与同学相处的模式,提高对同学的信任度,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轻松愉悦,有心情、有自信地接触更多机会,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健康向上地成长。
五、几点体会
1.关注了解。贫困生,主要源于经济物质方面的贫困,但是由此产生的各种压力,会使其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出现与正常学生的偏差,甚至走向极端,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细微入手,解决好贫困生的各项困难。
2.主动沟通。沟通的过程可以分为倾听、交流、引导三个过程。首先,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姿态和贫困生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缩短心灵距离。在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心理与想法之后,在适时表示理解的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式互动交流,通过自身经历、周边案例等事实疏导贫困生的不健全心理与想法。通过长期有效的引导,使贫困生走出心理误区。
3.真诚帮助。帮助的方法可以分为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制约着其理想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给贫困生们带来重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解决其经济贫困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为贫困生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并适时地给予赞赏与鼓励,将有效地打开贫困生的心扉,使他们看待人生的态度更加完善,并向着良性、积极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