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并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将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研发中心、高端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把首都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应用示范城市。
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6%左右,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可替代5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00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同时大幅削减氮氧化物和粉--尘等颗粒物排放。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围绕太阳能、风能高端产品和核心装备,培育龙头企业,把北京建设成为新能源研发中心、示范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太阳能
“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可能将调整为1500万千瓦。”在“第二届国际新能源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董秀芬处长透露说。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研发太阳电池制造核心装备技术及开发高效太阳电池产品及应用集成技术成为北京市支持太阳能利用研究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开展大尺寸(大型)晶硅生长炉、高效晶硅提纯炉、铸锭炉等硅材料与硅片加工制造设备及相关工艺研发,链式清洗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及新型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太阳电池制造用核心装备及相关工艺研究,以及大规模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整线集成技术研发。重点开展大尺寸、高效的薄膜太阳电池、新型高效晶硅太阳电池、聚光太阳电池技术及关键材料研发,大功率高效逆变器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电站集成技术研究等。
2011年,北京市科委在太阳能光伏装备研究方面主要支持了切片机的国产化、光伏电池性能检测设备以及整线装备的研发,晶硅高效电池及聚光光伏电池也是科委支持的重点。在光热利用上,重点支持了中温工业节能应用上的工业余热利用的技术跟踪和集热器的开发,以及高温发电方面的混合新能源发电和塔式高温发电技术的开发、真空集热管的核心部件开发等。
“今后,市科委的相关工作将集中在对大型薄膜电池的研发支持和为电站的整体建设服务上面。”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和新材料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落户延庆
2011年,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该电站是亚洲第一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电站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度,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合物35吨。
京仪集团
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科研、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工程设计和系统工程成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京仪集团重点发展自动化系统及仪表(C)、科学仪器(I)、电力电子和新能源(E)三大产业板块,并以此为基础向节能、环保、安全等新领域拓展。目前拥有7家市级技术中心和27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授权专利i67项、软件著作权38项,“十一五”期间完成国家部委项目30余项。京仪集团科技孵化器已通过北京市及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成为第一个国家级仪器仪表专业孵化器。
京运通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真空晶体生长设备(包括软轴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区熔炉、多晶硅还原炉等)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作为世界上单晶炉销售数量最多的光伏设备制造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公司在设备制造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艺经验。
风能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风能利用方面将重点开展新型电网友好型及大功率风电整机制造、安装技术研发,大型变流器、叶片、发电机、机组电控、风场监控系统等风电核心部件及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海上风电施工装备核心技术和成套施工技术研发等,建设永磁风电基地。
2011年,北京市科委除了持续对机组电控国产化的研发给予支持之外,重点支持项目放在了能够实现性能增强、重量减轻的碳纤维叶片的研发,以及对风场风功率的预测上。未来,北京市科委将继续依托北京的科技资源,把支持重点放在风电制造业关键技术环节,逐渐培育风电工程服务业,为全国风场提供服务支持。
我国成立风能太阳能仿真检测认证技术实验室
2011年11月,经国家能源局批准,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依托的“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宣告成立。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称,这标志着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拥有了集仿真技术、标准研究、检测认证技术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加快推动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我国风能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重大需求,着力完善风能太阳能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研究、产品检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认证技术研究,重点建设风电半物理仿真中心、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测试中心以及风电、光伏发电远程监测中心等。
目前,重点实验室的风电设备检测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风电叶片与轴承检测中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全面建成后,可完成包括叶片原材料、叶片零部件、i00米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无损检测、叶片跟踪测试等所有叶片相关试验测试,以及5兆瓦风电轴承和变桨系统的相关试验测试,试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风科创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制造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全球风电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路线;是世界新能源经济的价值创造者和领先者,中国风机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当前风电行业最为先进的技术路线,并且以“发电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能好以及并网性能优”等综合优势,成为新一代的风机产品。
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继承了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玻璃钢/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五十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是专业从事风电叶片及其模具研究、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一个年产1000套兆瓦级风电叶片总部制造基地、一个兆瓦级模具制造基地、一个新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和一个综合试验中心,是国内最早形成兆瓦级风电叶片产业化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知名、北京地区唯一的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商。
生物质能
2011年7月9日,在近30年以来举行的首次农村能源工作 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公布了“十二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专家预计,到2015年各类生物质利用量至少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刘铁男强调,要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
目前,科技部已经将生物质燃气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发展专项,拟在全国范围内大批兴建生物质燃气的生产性示范工程。北京市在生物质燃气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当前已经进入技术的工程转化阶段。
长期以来,北京市科委一直致力于对生物质能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进行支持。2011年,在北京市科委科技专项支持下,由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效、低成本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及装备,获得了科技部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高效低成本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是指通过特种机械设备将松散、低能量密度、输运困难的生物质废弃物压缩成型为致密、高能量密度、储运方便的商品化能源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类地区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
“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气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认定
2011年6月27日,北京市科委召开了“2011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会议”。依托清华大学的“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气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北京市科委的认定。该中心旨在发展成为促进集中生物质燃气利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据了解,该中心将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转化和热化学转化两条技术路线,重点突破生物质废物预处理、生物质能转化、产品气提纯/增值和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及设备等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以生物质高效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开发一批具有革新性的新工艺,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国内生物质燃气工程装备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质燃气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型产业链,加快生物质燃气重大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科技引擎。
奥科瑞丰
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贡献可持续发展社会”为宗旨,立足于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公司分别在北京市密云县和平谷区建立了自己的高技术集成基地和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并在河北省固安县和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两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立了一套集生物质成型设备(含生物质前处理设备)和生物质锅炉(含生物质燃烧设备)制造,生物质原料收储运,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产供销及合同能源管理为一体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核能
2011年3月,日本的一场地震,把核电站有可能引发的危机再次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对于即将启动的‘十二五’核能发展规划,没必要重新评估,但有必要对我国核能审查过程中未想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重新检查。”国家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赵亚民表示。
“十二五”规划表明,未来,我国不会放弃核能发展,而是会进一步推进。今后,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将加强合作,重新审视核以及核电的安全检查力度,从标准、技术、执行环节各个方面人手,目的就在于打好未来进一步发展核能的基础。
“市科委将立足北京的科技资源,在未来,更加关注核能的工程施工和工程设计,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和新材料处的相关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我国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2011年7月21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研发的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实验快堆充分利用固有安全性并采用多种非能动安全技术,安全性已达到第四代核能系统要求。
中核集团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该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
三强核力
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创办。公司是以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为依托,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成员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和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多年从事辐射加工技术、电子加速器应用、Y辐照装置研究设计的高级技术人员,现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技术队伍。
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6%左右,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可替代5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00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同时大幅削减氮氧化物和粉--尘等颗粒物排放。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围绕太阳能、风能高端产品和核心装备,培育龙头企业,把北京建设成为新能源研发中心、示范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太阳能
“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可能将调整为1500万千瓦。”在“第二届国际新能源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董秀芬处长透露说。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研发太阳电池制造核心装备技术及开发高效太阳电池产品及应用集成技术成为北京市支持太阳能利用研究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开展大尺寸(大型)晶硅生长炉、高效晶硅提纯炉、铸锭炉等硅材料与硅片加工制造设备及相关工艺研发,链式清洗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及新型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太阳电池制造用核心装备及相关工艺研究,以及大规模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整线集成技术研发。重点开展大尺寸、高效的薄膜太阳电池、新型高效晶硅太阳电池、聚光太阳电池技术及关键材料研发,大功率高效逆变器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电站集成技术研究等。
2011年,北京市科委在太阳能光伏装备研究方面主要支持了切片机的国产化、光伏电池性能检测设备以及整线装备的研发,晶硅高效电池及聚光光伏电池也是科委支持的重点。在光热利用上,重点支持了中温工业节能应用上的工业余热利用的技术跟踪和集热器的开发,以及高温发电方面的混合新能源发电和塔式高温发电技术的开发、真空集热管的核心部件开发等。
“今后,市科委的相关工作将集中在对大型薄膜电池的研发支持和为电站的整体建设服务上面。”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和新材料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落户延庆
2011年,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该电站是亚洲第一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电站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度,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合物35吨。
京仪集团
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科研、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工程设计和系统工程成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京仪集团重点发展自动化系统及仪表(C)、科学仪器(I)、电力电子和新能源(E)三大产业板块,并以此为基础向节能、环保、安全等新领域拓展。目前拥有7家市级技术中心和27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授权专利i67项、软件著作权38项,“十一五”期间完成国家部委项目30余项。京仪集团科技孵化器已通过北京市及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成为第一个国家级仪器仪表专业孵化器。
京运通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真空晶体生长设备(包括软轴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区熔炉、多晶硅还原炉等)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作为世界上单晶炉销售数量最多的光伏设备制造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公司在设备制造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艺经验。
风能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风能利用方面将重点开展新型电网友好型及大功率风电整机制造、安装技术研发,大型变流器、叶片、发电机、机组电控、风场监控系统等风电核心部件及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海上风电施工装备核心技术和成套施工技术研发等,建设永磁风电基地。
2011年,北京市科委除了持续对机组电控国产化的研发给予支持之外,重点支持项目放在了能够实现性能增强、重量减轻的碳纤维叶片的研发,以及对风场风功率的预测上。未来,北京市科委将继续依托北京的科技资源,把支持重点放在风电制造业关键技术环节,逐渐培育风电工程服务业,为全国风场提供服务支持。
我国成立风能太阳能仿真检测认证技术实验室
2011年11月,经国家能源局批准,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依托的“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宣告成立。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称,这标志着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拥有了集仿真技术、标准研究、检测认证技术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加快推动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我国风能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重大需求,着力完善风能太阳能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研究、产品检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认证技术研究,重点建设风电半物理仿真中心、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测试中心以及风电、光伏发电远程监测中心等。
目前,重点实验室的风电设备检测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风电叶片与轴承检测中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全面建成后,可完成包括叶片原材料、叶片零部件、i00米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无损检测、叶片跟踪测试等所有叶片相关试验测试,以及5兆瓦风电轴承和变桨系统的相关试验测试,试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风科创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制造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全球风电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路线;是世界新能源经济的价值创造者和领先者,中国风机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当前风电行业最为先进的技术路线,并且以“发电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能好以及并网性能优”等综合优势,成为新一代的风机产品。
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继承了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玻璃钢/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五十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是专业从事风电叶片及其模具研究、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一个年产1000套兆瓦级风电叶片总部制造基地、一个兆瓦级模具制造基地、一个新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和一个综合试验中心,是国内最早形成兆瓦级风电叶片产业化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知名、北京地区唯一的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商。
生物质能
2011年7月9日,在近30年以来举行的首次农村能源工作 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公布了“十二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专家预计,到2015年各类生物质利用量至少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刘铁男强调,要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
目前,科技部已经将生物质燃气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发展专项,拟在全国范围内大批兴建生物质燃气的生产性示范工程。北京市在生物质燃气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当前已经进入技术的工程转化阶段。
长期以来,北京市科委一直致力于对生物质能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进行支持。2011年,在北京市科委科技专项支持下,由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效、低成本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及装备,获得了科技部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高效低成本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是指通过特种机械设备将松散、低能量密度、输运困难的生物质废弃物压缩成型为致密、高能量密度、储运方便的商品化能源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类地区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
“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气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认定
2011年6月27日,北京市科委召开了“2011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会议”。依托清华大学的“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气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北京市科委的认定。该中心旨在发展成为促进集中生物质燃气利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据了解,该中心将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转化和热化学转化两条技术路线,重点突破生物质废物预处理、生物质能转化、产品气提纯/增值和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及设备等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以生物质高效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开发一批具有革新性的新工艺,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国内生物质燃气工程装备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质燃气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型产业链,加快生物质燃气重大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科技引擎。
奥科瑞丰
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贡献可持续发展社会”为宗旨,立足于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公司分别在北京市密云县和平谷区建立了自己的高技术集成基地和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并在河北省固安县和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两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立了一套集生物质成型设备(含生物质前处理设备)和生物质锅炉(含生物质燃烧设备)制造,生物质原料收储运,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产供销及合同能源管理为一体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核能
2011年3月,日本的一场地震,把核电站有可能引发的危机再次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对于即将启动的‘十二五’核能发展规划,没必要重新评估,但有必要对我国核能审查过程中未想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重新检查。”国家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赵亚民表示。
“十二五”规划表明,未来,我国不会放弃核能发展,而是会进一步推进。今后,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将加强合作,重新审视核以及核电的安全检查力度,从标准、技术、执行环节各个方面人手,目的就在于打好未来进一步发展核能的基础。
“市科委将立足北京的科技资源,在未来,更加关注核能的工程施工和工程设计,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和新材料处的相关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我国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2011年7月21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研发的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实验快堆充分利用固有安全性并采用多种非能动安全技术,安全性已达到第四代核能系统要求。
中核集团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该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
三强核力
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创办。公司是以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为依托,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成员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和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多年从事辐射加工技术、电子加速器应用、Y辐照装置研究设计的高级技术人员,现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