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凸显了自身的弊端: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偏差,表达能力差。要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欲望,营造氛围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诵促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4、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5、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依存课本,向课外辐射
初中语文教材拥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或节选、或片断,在学生品尝了文学大餐的同时,要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外国的莫泊桑,杰克•伦敦等名家作品,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阅读,感受大家名篇的艺术魅力。
三、授人以渔,学习方法,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则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所以,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到阅读的成效,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读内容提要,或泛读、或精读,或反复咀嚼,领悟其精华。
四、注重积累,以收实效
过目不忘,常人难以达到。读一般的书,会成过眼烟云;经典名著,也印象不深,学会积累阅读材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摘录名人名言,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就是几种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方法。
五、说写实践,提高素养
课外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依托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创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践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演讲、讲故事,诗朗诵、作文比赛、征文、编手抄报、出黑板报、写广播稿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博览群书,吸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学生在书香中健康成长。
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凸显了自身的弊端: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偏差,表达能力差。要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欲望,营造氛围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诵促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4、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5、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依存课本,向课外辐射
初中语文教材拥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或节选、或片断,在学生品尝了文学大餐的同时,要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外国的莫泊桑,杰克•伦敦等名家作品,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阅读,感受大家名篇的艺术魅力。
三、授人以渔,学习方法,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则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所以,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到阅读的成效,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读内容提要,或泛读、或精读,或反复咀嚼,领悟其精华。
四、注重积累,以收实效
过目不忘,常人难以达到。读一般的书,会成过眼烟云;经典名著,也印象不深,学会积累阅读材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摘录名人名言,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就是几种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方法。
五、说写实践,提高素养
课外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依托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创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践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演讲、讲故事,诗朗诵、作文比赛、征文、编手抄报、出黑板报、写广播稿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博览群书,吸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学生在书香中健康成长。